“信息淹没战术”:川普的策略是什么?什么目标?

2025-02-18 10:26:16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BBC

“信息淹没战术”:川普的策略是什么?什么目标?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川普在他的第二任期迅速实施了多种议程

川普(Donald Trump)第二任期尚未满一个月,却已以惊人的速度推行多项政策。

自1月20日就任以来,他已经赦免了参与2021年1月6日国会暴动的示威者、削减对外援助、加强打击非法移民、终止多元化计划,并对全球钢铁和铝进口加征关税等一系列举措。

此外,他还与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就结束乌克兰战争进行对话,甚至提出美国可以购买加沙的建议。

川普的支持者将这些行动视为兑现竞选承诺的具体表现,但分析人士则相信,密集且迅速地抛出多项政策,其中一个目的是要让反对派措手不及,并且削弱他们的回应。这正是所谓的“信息淹没战术”(flood the zone)。

分析指出,川普在第一个任期已经广泛运用这一手段,而在他的第二任期,这种策略正被进一步放大和强化。

那么,什么是“信息淹没战术”?川普又希望通过这个策略达成什么目标?

从体育到政治

“信息淹没战术”是美式足球中的一种战术,这是进攻一方透过大量行动来压制对方的防守,从而利用当中的弱点。

川普的前高级战略顾问史蒂夫·班农(Steve Bannon)在2018年解释,川普真正的对手并非民主党,而是媒体,“应对媒体的方法就是用大量噪音来进行信息淹没战。”

专家指出,这种手法会使批评者迷失方向,无法集中火力在单一议题上加以反击。

危机公关公司“红榕树”(Red Banyan)执行长艾文·尼尔曼(Evan Nierman)告诉 BBC:“川普不只是在设定议题,他是在碾压议题。透过信息淹没战术,他确保没有任何单一丑闻能持续引发关注而对他造成长期伤害。对其他政客足以致命的丑闻,对川普来说往往只是昙花一现。”

尼尔曼补充,川普的目标是彻底主导新闻周期,使对手只能被动回应,“而川普则主导讨论的框架。”尼尔曼形容川普的策略是经过“精心计算”。

“大多数政治人物会小心地推出政策,川普则直接制造场面。”他说,“无论是政策举措、法律战还是即兴发言,他的策略始终是一样的:保持进攻态势,主导叙事,让批评几乎难以持续下去。”

密歇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的教授麦克·蒙哥马利(Michael Montgomery)认为,这一策略同时也会分散反对势力。

“这会让反对者分散精力,各自面对无数零散且无法协调的小战场,”他告诉 BBC,结果会让对手更难团结一致来与川普对抗。

作为这项战略的一部分,媒体公司“标准全球”(Criterion Global)的联合创办人凯瑟琳·卡特赖特(Katherine Cartwright)提到另一种手法:“星期五丢消息”(Friday drop)。这种做法是将有争议性的公告安排在周五发布,因为周末期间公众关注度通常会有所减低。

卡特赖特告诉法新社,以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的任命为例,赫格塞斯曾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批评者认为他缺乏管理经验,且面临虐待女性的指控,他本人否认这控指控。该项任命是在一个星期五宣布,“到了周一早晨,这几乎已经不再出现在新闻版面中。”

民主党国会议员杰米·拉斯金(Jamie Raskin)形容川普疯狂的步伐是一种“压倒性的感官超载”现象。

他告诉《纽约时报》,“有一刻,我在和一位政府癌症药物临床试验的负责人通话,她即将被免职,只因为她的工作有一小部分涉及少数族裔社区的外展工作;下一刻,我又在与司法部的律师通话,他们也被通知将被强制调职,一切就像永无止境。”

蒙哥马利总结说:“信息淹没战术的目的就是制造混乱,让对手疲于应对、无所适从,最终让更多美国人选择退出关注。”

他提及这将使川普的第二任期“可以令媒体和公众被淹没在无数话题中,任意推行各种原本可能会受到高度关注与激烈反对的政策和行动。”

川普支持者的观点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曾担任川普高级顾问的班农(资料照片)

川普的支持者将他这一系列的行动视为其领导能力与兑现竞选承诺的证明。

共和党众议员马乔里·泰勒·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在接受《纽约时报》访问时表示,川普的议程是选民授权的结果,而他正“以人力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落实承诺。她说:“这需要夜以继日地工作。”

前白宫高级顾问班农在其播客节目《班农战情室》中对川普政府的步伐表示赞赏:“如果你看看这一切的规模、深度和迫切性,这是多年来准备的成果,”他说,“这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

“踩下全部油门,不要刹车。驾驶!驾驶!驾驶!”他补充说:“当你获得这样的动力时时,不能停下,不能犹豫,只管往前冲!”

班农也赞扬了白宫政策副幕僚长史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他被视为是川普第二任期推行“信息淹没战术”的主脑。

这个战术曾被使用过吗?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信息淹没战术源于美式足球,进攻一方透过大量行动来压制对方的防守以攻击其弱点。

尼尔曼指出,“信息淹没战术”并非川普独创。

“历史上,许多领导人都曾利用媒体渗透来获得优势,但方式非常不同,”他说。

“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的炉边谈话、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对电视媒体的巧妙运用,甚至奥巴马(Barack Obama)对数码媒体的掌控,都是用以塑造公众的观感。”

然而,这里存在一个差异:“川普以极快的速度去完成,没有过滤,且完全不能预测。”

但蒙哥马利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川普的行动史无前例,“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非常忙碌的100天,目的不是要用资讯轰炸来分散人们的关注,以便新政府的具体举措能够逃避审查”,他说。

“无论是民主党或共和党总统,我不认为过去有任何人在华盛顿的舞台上,以大量行政命令和计划来让人感到迷惑或混淆。”

这真的有效吗?

现在判断这项策略是否对川普有效可能还为时过早。事实上,一些专家表示这种方式最终可能会适得其反。

蒙哥马利表示:“虽然我怀疑川普的铁粉会对他引发的混乱感到厌倦,但这种战术可能会在2026年期中选举中对共和党造成不利的影响。”

他指出,川普与共和党在美国民众中并没有压倒性的支持。

“川普仅以约1.5%的差距胜出,共和党并没有足够的民意基础来推动这些选举之后的常规变革,更不要说是这种规模的剧烈转向。”

尼尔曼警告,即使是川普的支持者也可能最终出现疲劳:“持续不断的混乱终会让人感到厌倦。”

“这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川普的优势在于掌控舆论,但若有一天人们选择不再聆听,这种主导权就会变成杂音。若果这个情况发生,川普可能会失去那些因政策、而非个人魅力而支持他的摇摆选民。”他总结道。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塔吉克斯坦金矿遭袭,3中国公民身亡
  2. 川普“电话教导”高市早苗内容被披露 日本尬极了
  3. U.S. News AI爆冷,CMU/MIT并立,公立黑马逆袭
  4. 中国科技巨头海外训练AI模型
  5. 释永信被曝为女明星开光,涉及多位女星
  6. 美移民局重审来自部分国家绿卡持有者
  7. 铜精矿危机冲击 中国冶炼厂年度费用谈判承压
  8. 大埔恶火75死300人失联“成中共掌控香港能力严峻考验”
  9. 白宫发言人的亲属遭ICE拘留 面临被驱逐出境程序
  10. 微博淡出,是一场漫长公共性退潮的开始
  11. 【翻墙必看】中共财政压力山大
  12. 一句“谁在乎”捅了马蜂窝
  13. 广西码头渔船起火 8艘船连环烧伴有爆炸声
  14. 纽约梅西感恩节大游行气温骤降 观众热情高涨
  15. 我在中东读美国名校,帮父母省了500万
  16. 河南村镇银行受害储户巴忠俊维权 遭强制驱离
  17. 田海蓉“自我”的人生剧本 下半场于朦胧如影随形
  18. 四川女大学生因反映社区书记聚众赌博 被关精神病院8年
  19. 美媒曝德秘密对俄作战计划 长达1200页 涉80万士兵
  20. 多国领袖慰问香港火灾灾民
  21. 中共对日本施压 分析:掩盖内部多重危机
  22. 90%命门在日本手里,中国半导体慌了
  23. 大陆一天两起列车撞人事故 引发安全质疑
  24. 梅西感恩节大游行,数千警察加强安保
  25. 为何“洗浴中心”逐渐冷清?4个主要原因
  26. 香港大火已升至83死 官员:几小时前仍有求救电话
  27. 90后华人取代65岁图灵奖得主 过亿美金年薪背后....
  28. 北京模式不可靠?世纪大工程五大洲灾情频传裂痕全面浮现
  29. 香港大火26小时:不断攀升的死亡数字 挣扎的亲人
  30. 香港大火,增至75死逾70伤
  31. 多米尼加允许美军进入限制区 联手打击毒贩
  32. 田海蓉悲剧了 人生的下半场于朦胧如影随形
  33. 马克龙将访华,冀平衡优化关系
  34. 中国接下来将主导什么领域?
  35. 香港大火真正元凶曝光 并非官媒炒作的竹架
  36. 盛雪:《九评共产党》从人性深处解救中国人
  37. 川普:将无限期暂停第三世界国家移民
  38. 胡文平任厦门大学校长
  39. 脱钩的两个指标:稀土和芯片
  40. 大陆流感凶猛 多儿童仅发烧1天进ICU 网民疑是新冠
  41. 黑龙江绥化公立医院欠薪5个月 医护大罢工
  42. 谷歌首席AI架构师揭秘:谷歌如何用2年半完成AI逆袭
  43. 印尼雅加达超过东京,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44. 真应了“蛇始蛇终”?习“龙脉”被毁 “修陵”功臣被抓
  45. 农村老人一次性缴纳十几万的保险,靠谱吗?
  46. 帕特尔:FBI正追踪资金 绘制Antifa组织网络图
  47. 中国科技公司外包AI训练
  48. 川普称物价正下降 美农民与企业指关税已致成本高企
  49. 土耳其:俄乌若达成和平协议 将参与乌境内维和
  50. 113万买房4年后卖掉,卖价太心酸
  51. 美国国民警卫队枪击案嫌犯身份曝光
  52. 高市内阁追加预算1170亿美元 以刺激经济
  53. 纽约市政府掀起人事变动
  54. 中国债市突然“变脸”,发生了什么?
  55. 避免美国芯片限制 中国科技巨头海外训练AI模型
  56. 中日外交争端让高市早苗获得政治优势 国内地位稳固
  57. 赖清德提史上最高国防预算案 国民党批将债留子孙
  58. 日最大在野党代表:高市事实上已撤回“台湾有事”发言
  59. 大陆两地发生暴力强拆 村民生计陷困境
  60. 股价大跌!万科地产首次寻求延期偿还将到期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