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失独后,他们成了“被替补的孩子”

2025-01-16 20:26:1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显微一线观察


这群特殊的群体,或许只存在于一代人之间,即在独生子女政策下的“老二”。

与那些深受“多子多福”观念影响、追求生“儿子”而超生的家庭不同,“老二”出生的原因只有一个:作为失独家庭的替补。

另一方面,“老二”们又是带着任务出生的:

他们从出生起就承担着家庭粘合剂的角色,遭受过丧子之痛的父母对他们格外“在乎”。但不少“老二”坦言,他们虽然拥有比常人更多的家庭关注,看似不缺爱,却很害怕亲密关系。

出生于1995年的王路,就是这样一个“替补”——王路曾经有个姐姐,姐姐在9岁的暑假和朋友们下河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三年后,王路作为“替补”出生;虽然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却一直活在姐姐的阴影之下。

“因为我们的父母,爱的不只是我们”,同是“替补”的卢健说。

卢健的姐姐患有基因病,不满5岁便去世,她出生后,父母“没有别的希望,只希望她健康”,因此取名卢健。

由于父母害怕她身上重演姐姐的悲剧,因此从卢健诞生起,这个家就在做“脱敏”训练,“父母爱我,又怕爱我,他们怕投入太多感情后,发现我和姐姐一样。他们再也承受不起这样的告别了”。

同时由于父母生育他们时已处于“大龄”,不少“老二”成年时,父母已经老去,他们无法像其他人那样慢慢成长,必须立刻面对养老等话题。

本期显微一线观察就将走进这样一个群体:作为一个被忽视的群体,在他们身上,独生子女、养老、中年危机等问题显得尤为尖锐。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文 |叶一文

编辑 | 陈晓燕



公司总部搬迁时,身高1米82的28岁的王路再一次坐实了“妈宝”的称呼。

此时王路所在的事业部,要从中部省会搬到东部省份去。为了方便员工过渡,公司在迁入地提供员工宿舍。

王路63岁的母亲知道消息后,要求去王路即将生活的新城市“看看”,她特地从600多公里外的老家赶到省会,替他整理好了行李。退掉租房后,她又跟着王路去往1000多公里外的宿舍。



铺床、打理卫生、收拾衣柜、添置生活用品、观察菜色……

前后忙活3天,直到给王路冰箱里塞满半成品,王路妈妈才念叨着“你结婚了,有个人照顾你了,我就不用这么操心了”,然后买了最早一班动车,坐了7个小时回到了老家。

员工宿舍是个八卦中转中心,其他分公司的员工也刚来此,彼此之间尚不熟悉。由母亲陪伴搬家的王路就像一个“异类”,很快成为了大家的谈资。

“被大家当做妈宝看,已经贯穿了我的生活”,王路说,这一切源于他是“老二”。

从户籍上看,王路是独生子,但从懂事起,王路就知道自己不是这个家庭唯一的孩子。

王路有个素未谋面的姐姐,姐姐出生于1983年,于1992年暑假不幸溺亡。姐姐溺亡后,身为老师的父母相互指责,甚至在亲戚面前大打出手,这个曾经幸福的三口之家一度风雨飘摇。

直到1995年,王路作为这个家“替补”的孩子出生后,这个家才得以维系。

丧女之痛,让王父王母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王路身上。

从小案母接送已是家里心照不宣的约定,读高中时,王路的身高已超过1.8米,在南方小城算是“大高个”,但王父王母依旧会每日接送他。



高三时,为了让王路多睡一会,老两口在学校附近不到500米的小区租了房子陪读,即使这样的距离,父母也没有放弃“接送”。

“我也不愿意做妈宝女,但是我没有办法,我生来就是带着任务的。”同样是“老二”的卢健说。

卢健有个素未谋面的姐姐,姐姐自小有基因病,不满5岁去世。之后卢健作为修补父母感情的粘合剂出生,“从小到大,我身边的人总是会提醒我,我父母不容易,我必须比别的孩子更听话”。

长此以往,卢健习惯了当个“妈宝女”。

“或者说,我们不忍心再去伤害父母,他们内心的恐惧比我们大”,00后龚竞就是如此。

上个世纪90年代,龚竞母亲接哥哥放学回家乘坐公交车时,因没注意后方来车,哥哥下车时被后方来车撞倒,随后卷入车流后身亡。亲眼目睹孩子身亡的母亲,自那以后一直生活在恐惧中。

“直到现在我出门,我妈还是会时时刻刻联系我”,龚竞说。

根据中国致公党发布的调查报告,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1.9亿,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中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



虽不知道有多少家庭,会在此后诞下另一个孩子,但大部分家庭都会长期生活在阴影下。



看似拥有家里最多的爱,却无法像独生子女一样独占家庭宠爱、肆意享受,几乎是所有“老二”的共同感受。

“我姐姐去世30年了,我没见过她,但无时无刻不能感受到她的存在。”卢健说。

她曾经翻到过妈妈给姐姐写的出生日记,日记里妈妈记录了她初为人母时的开心,也详细记录了这个家庭如何欢迎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爸爸和妈妈每天都在学习如何带孩子,还计划着以后要送女儿去学跳舞;奶奶梦见神仙托梦说这是文曲星下凡,未来会是个大学生;爷爷要求名字里必须带辈分,说是女儿也得记入族谱;外公和外婆则找人算她的八字,希望有难能提前化解,保一辈子平安无忧”。

姐姐出生的年代,家庭照相机并不普及,妈妈每年都会带她去影楼拍一张照片,背面郑重地写下时间。



但出生在物质更为丰富年代的卢健没有享受这个待遇。

单从名字来说,卢健的名字就单薄多了——姐姐的名字是爸爸跑到图书馆翻阅一整本辞海取的,寄托了父母对姐姐未来的期待,“但是到我,父母没有太大期望了,就希望我健康,所以给我取名叫卢健”。

从小卢健就不喜欢自己的名字,她总觉得这个男性化的名字太沉重,所以小学时QQ流行开来后,卢健“偷”了一个同学的小名“豆丁”当做自己的昵称,“因为那个女生在周记里说,自己是家里唯一的孩子,每个人都会无条件爱她,陪她过每一个生日”。

王路也一直生活在姐姐离世的阴影下。

王路的姐姐生前不会游泳,溺亡后这件事一直压在母亲心头。所以王路6岁刚进入小学时,妈妈就送他去学游泳了。

但和其他小伙伴学游泳不同,王路的妈妈总是会全程陪同,泳池里小男孩戴上泳帽和眼镜后看上去一个样,每当不能第一眼找到王路时,王路妈妈都会焦急地在泳池边喊“王路,王路”,直到王路安全重回视野,她才放心。

除了无时无刻盯着王路,母亲还会严抓王路游泳的每一个姿势,担心他因为动作不到位“发大水时不能救自己”。



王路还记得,自己有次上课时不认真,回到家后母亲用衣架抽打他,“那时她嘴里还在念叨‘让你学游泳,我是害了你吗?’”打完后,妈妈又抱着王路哭,求他“原谅妈妈,妈妈实在是担心……”。

但问及是否“憎恨”亲人时,卢健沉默了。她不知道该怎么憎恨、或者说不知道该恨谁。

“恨爸妈吗?我恨不了”。卢健的家庭富裕,从小就有很多别人没有的东西,刚上大学时,“对自己没什么希望”的父母,就给卢健买了房;而且卢健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生病,她不想上学时只要说一句“不舒服,不想上课”,家里人便会放下手头一切,带着她去医院。

哪怕后面卢健为了证明自己能力,决定去外地工作时,父母也不是担心她的职场辨划,而是担心女儿“身体行不行”,告诉她“撑不住了随时回来”。

至于姐姐,卢健包不忍心去恨。

“我姐姐也很可怜”,卢健姐姐患的是基因病,家里人虽然三缄其口不聊具体病症。但大学时卢健做过相关义工,看见过小小的孩子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的场景。



图 | 某医院儿童住院病房

“我家人很苦了,我恨不了他们”,卢健说。

王路也不知道该怎么憎恶。他的父母都是老师,那个年代计划生育要求夫妻双方都是体制内的,不能生二胎,“如果不是姐姐去世,我连出生的权利都没有。”

但他更心疼姐姐,“游泳时我呛过水,我知道那种绝望”。



更让“老二”们迷茫的是,他们还没有弄清楚自己的人生,就要面临中年危机。

或者说,父母的年龄,没办法给他们缓冲的时间,他们必须比同龄人更早面对父母养老的问题。

这一点王路深以为然。

王路研究生毕业时,母亲60岁,父亲65岁,同时父亲还被诊断出了癌症,需要治疗。因此在毕业季,周围同学都在计划旅游、找工作时,王路只能奔波在医院和家里之间,“偶尔抽点空去面试”。

他找工作也不像同学那样,会考虑未来发展、工作强度,和自己是否热爱,“而是首先考虑稳不稳定、离家近不近,会不会失业”;最后权衡之下,他选择了老家省会的一份国企工作。

聊起这件事时,王路有些难过。

“我上学时很自卑”,王路说。他的母亲生育他时已经35岁,父亲40岁,到他小学时,父母比身边同学的父母大一轮,甚至赶得上有的同学爷爷的年龄。有好几次父亲接送自己时,父子组合被认为是爷孙组合。



所以从小王路就计划着要去“远处”读书,去一个父母不会接送的地方读书、留下来。

后来他如愿去了一个离家1200公里的城市读书,为了能在当地留下来,本科加研究生7年,王路比同学们更用功,年年都是优秀毕业生。

“但是最终我还是回家了,我父母需要我”,而这次公司搬到外地,王路也面临着比其他同事更大的压力。

“你知道的,我父母年纪大了”,他计划着“降薪也要调回去”,或者辞掉工作,回到父母身边“再考虑接下来的事”。

卢健的父母也不年轻了,总是念叨着“女儿再不结婚,以后没办法给她带孩子”,但实际上,父母的养老压力比婚姻压力来得更猛烈。

2024年夏天,卢健的父亲摔伤,母亲照顾了3个月后,也生病卧床,无奈之下家人通知了在外的卢健。

卢健得到消息后放下手头工作,赶回老家照顾父母,等她再回到公司的时候,原本的升职加薪机会也泡汤了。

“接下来父母的身体会越来越差,他们养老的问题迫在眉睫”,30岁的卢健不得不去打听养老机构,望着都是40多岁、50多岁中年人在给父母安排养老机构、讨论父母死亡话题时,卢健哭了。

她觉得自己还没有真正成长,就要去告别,“就感觉我的生命总是匆匆在赶路,没有一刻是在为自己活的”。

“但我知道,这是我作为‘老二’的宿命”,卢健说。



面对父母的养老压力、父母随时离世带来的孤独,以及会面对的风险,王路有思考过找一个伴侣去抵抗。

但他发现自己没办法进入一段亲密关系。

王路小时候生活的城市有一条纵贯城市的母亲河,那条河有许多支流。

80-90年代的暑假,孩子们娱乐方式有限,很多孩子都会结伴去河边玩耍。姐姐暑假背着父母,和朋友下河游泳溺亡后,父母担心悲剧再度发生,不允许王路单独出门。



“小时候是把我锁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看管,爷爷奶奶去世后,就是给我报补习班”。

另一方面,父母将对大女儿的期待也投射到了王路身上。“他们总担心我受欺负”,王路回忆说,每当小时候自己和其他孩子之间有点摩擦,他的爸妈都会找上门去要个“说法”。

“我生活在一个小城市,大家知根知底”,那些家长知道王路父母的遭遇,就会再三嘱咐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负招惹王路、要让他。

“小孩子又不知道什么叫欺负”,于是他们只能选择远离王路。

加上父母做老师的职业习惯,他们会严格地管理王路的社交,“他们担心我学坏,毕竟我们家实在是经不起折腾了”。

在这个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王路,没有一个谈得上交心的朋友,也不知道怎么和同龄人相处。

“换句话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去经营一段健康的,属于我和同龄人之间的关系。”王路说。



龚竞和卢健也发现,虽然享受了家里无微不至的关爱,但很难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中。

“我自小就觉得母亲对我若即若离”,龚竞回忆说。

比如母亲会和他保持联系,但不会搂住他、给他讲睡前故事;会给他准备好换季衣服,却不会关心他最好的朋友是谁、也不会主动拥抱他、夸奖他,“感觉我的母亲有些抵触爱我。”

稍大一些后,龚竞知道了和母亲相处的“别扭感”从何而来,他亲耳听到母亲对亲戚说“那次(姐姐去世)疼怕了,自己不敢再对孩子投入感情了”。

从那以后他和父母之间形成了微妙的关系,“外界看上去我们很紧密,但只有我们知道,我们是紧密又松散的一家人。”

卢健的经历和龚竞有些类似,“我父母总是说对我没有什么期待,就希望我健康”。

但是她又明显感到父母其实是有期待的,只是太害怕再度失去自己,所以一直处于“逃避”感情之中,“就好像他们随时做好了和我告别的准备”。

而且在卢健的回忆里,父母经常争吵,尤其是自己生病住院时,“父母会互相指责,是对方基因不好,担心又生了一个病孩子,或者是对方没有用心照顾孩子”。

从亲戚的口中,卢健也得知,姐姐去世后、自己出生前的那段时间,父母分别考虑过“再找个人,生个健康孩子”。



不知不觉中,卢健逐渐养成了“讨好型人格”,总是担心别人生气,“我总是在内耗、诚惶诚恐,我害怕把真实的自己暴露给别人”。

在这种难以用语言描绘的共生关系下成长起来的“老二们”,感情之路也走得格外艰难。

父母的变态的“管控欲”成了王路感情路上的绊脚石。

“我只谈过一次恋爱,对方在私企工作”,但对方并不符合王路母亲的标准。在王路母亲心中,儿媳身高应该在1.65米以上,名牌大学毕业,最好有个编制,父母也应该在体制内工作。

“我甚至觉得她不是在找儿媳妇,而是在按她心目中的女儿挑选。”认识到母亲企图通过“儿媳”去填补“姐姐”的位置后,王路选择了和对方分手,并不再恋爱,“因为不管我怎么找,都没办法找到‘姐姐’。”

卢健则在感情中历经多次失败,始终没有办法去享受其中。

“虽然我很不想把自己的感情失败归结于原生家庭”,卢健顿了顿说,“可每当我想起来我名字的由来,就感觉无时无刻在提醒自己,家里有基因病史,我不配进入一段感情,我不配拥有高期待。”

而龚竞则觉得自己无法胜任“伴侣”这一角色,干脆拒绝进入感情,他觉得那些关于家庭的“使命”,就到自己这代就好了。

就如同余华的小说《第七天》所描述的“亲人的离去不是一场暴雨,而是此生漫长的潮湿,我永远困在这潮湿中,在每一个波澜不惊的日子里,掀起狂风暴雨”一样。

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家庭,这个雨季永远也过不去。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中企在赞比亚因“生态灾难”遭起诉 金额达800亿美元
  2. 今年首次!美联储降息1码 预计年内还降两次
  3. 微软在华产品又被曝留后门
  4. 那个睡网吧的躺平小A,怎么就突然消失了?
  5. FBI焚烧毒品却不通知,烟雾全被人吸了
  6. 【佳音时刻】非裔男生入住女宿 重庆高校惹议
  7. 尚不含在校学生 中国官方数据:青年失业率18.9%
  8. 价值连城 埃及博物馆法老金手镯展出前失踪
  9. 大陆一公司集体降薪 最多降50% 引发争议
  10. 湾湾怎么总出邪门CP?
  11. 英王举行国宴 大赞川普 强调英美“最密切关係”
  12. 中国拟购500架波音飞机 川普访中“最后谈判阶段”
  13. 德国小伙在中国贫困山区支教10年,然后他去哪了
  14. 房子何时买卖?专业预测加州2026年房市
  15. 最阴毒大佬自订潜规则 送正派老婆来睡才办事
  16. 川普政府援乌解方:北约出资,美国出货
  17. 美国仅派出国防武官出席香山论坛
  18. “你们这样玩死我”于朦胧死前被吊窗外 绝望哭喊引来邻居
  19. 波兰关闭边境 数百中欧班列受阻 王毅游说被拒
  20. 为什么美国的电价上涨这么快?
  21. AI应用快速渗透 引爆美国电力荒!核能重返C位
  22. 中国下令停止采购辉达芯片 美众议长批加剧紧张
  23. 美联储降息了,释放何种信号?
  24. 于朦胧猝逝爆潜规则 葛斯齐揭“北京淫乱派对”内幕 网:细思极恐
  25. 2025年美国电价创下历史新高
  26. 华裔女学生公开挺政治暗杀 美民众:遣返回国
  27. 华盛顿对北京政策大转向
  28. 河南一公职人员霸占农地修坟 村民投诉无果
  29. 满天全是窟窿眼 大灾要来了?
  30. 加州议会通过堕胎药法案 允许医患保持匿名
  31. 三男子被ICE带走,有人被电击受伤
  32. 美国新版公民考试难度加大 采用口试
  33. 美联储会时隔九月降息,鲍威尔重申决策独立
  34. 美国入籍考试变难 题库题量双增 纳入这些新内容
  35. 中国138个收缩型城市名单,是如何出炉的?
  36. 异常信号 习近平“角色”改变 马云强势回归
  37. 分析:中共办香山论坛自娱自乐 西方冷眼观察
  38. 史无前例的抛售大潮,席卷中国各大城市
  39. 中共放宽外资购房限制 专家:难挽楼市颓势
  40. 德媒:欧美效法中国产业政策 不得要领 学错了重点
  41. 崇祯一朝灾祸有多严重?让我们看看历史的记载
  42. 分析:鼓动暴力不应属于言论自由范畴
  43. 唐元隽从“六四英雄”变“北京间谍” 中共渗透知道少
  44. 曼哈顿2赌场提案遭否决
  45. 日本台湾交流协会访团:日台都面临中共威胁
  46. “俩俩”同时失踪 贵州四川等多地大男孩失联
  47. 美联储降息 美四大银行同步下调优惠利率
  48. 华裔女生引毛语录 主张政治暗杀遭肉搜 网:遣返她
  49. 【重播】川普夫妇前往圣乔治教堂 出席欢迎仪式
  50. “六四英雄”变“北京间谍” 唐元隽案揭露中共渗透
  51. 中国高校畸形经费指标逼教师“贷款上班”
  52. 消息人士:美国投资者财团 将掌握TikTok运营大权
  53. 鹰击-20的射程和速度,让敌人闻风丧胆
  54. 广西书记佩戴的“广西生产”AI眼镜爆火
  55. 奥巴马:美国正处于团结或分裂的转捩点
  56. 河南等省爆发猪盖塔病毒 死亡率极高正向全国蔓延
  57. DeepSeek论文Nature,作者梁文锋
  58. 批评党委书记 湖南媒体人尹建根遭批捕
  59. 川普“自己人”,投下唯一一张反对票
  60. 一场思想的巨震,正在美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