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万进价心脏瓣膜收28万 术后患者离世引纠纷
2025-11-24 12:25:32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爆出“心脏瓣膜”黑幕。患者家属爆料,5年前,该医生为其父做手术时,擅自使用自费心脏瓣膜,且进货价3.5万多元(人民币,下同),医院收28万元。此外,医生放置瓣膜失败后未告知家属,也没取出来,又植了第二个,但病历上只记载了一个。手术总花费达61万多元,其父术后46天离世。
近日,“潮汕新闻”、“九派新闻”等陆媒报道,2020年11月,李女士父亲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查身体。医生告知,通过B超发现其父主动脉瓣中度狭窄,建议进行微创介入治疗手术。
李女士说,“术前医院告知书明确为经股动脉TAVR备开胸手术,但病历却记载实施了经心尖TAVR术,医生擅自使用28万元自费瓣膜,总花费达61万多元。”
李女士提供的出院结算单和移植登记卡显示,其父亲使用的介入人工生物心脏瓣膜由经心尖介入器(型号规格为:TAV21-27)和自膨胀介入瓣膜(型号规格为:CVM-AV25))组成;价格分别为2万和26万,合计28万。
“医院解释说这是一套心脏瓣膜的两个组件,可事后查看片子和病历才发现,实际被植入了两个心脏瓣膜,第一个放置失败后没告诉我们,也没取出来,之后又植了第二个,而病历上记载只有一个瓣膜标签,全程我们都被蒙在鼓里。”李女士称,事后医院以“未收费就无需张贴标签”为由,剥夺患者与家属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因此,导致第二个植入心脏瓣膜“查无来源”,后面的医疗鉴定出现卡壳。
李女士表示,医院事前没告知心脏瓣膜28万,且全额自费。她向“潮汕新闻”提供的“江苏增值税专用发票”显示,医院使用的心脏瓣膜厂家为“苏州杰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供应商为“陕西某商贸有限公司”。
2020年11月,“陕西某商贸有限公司”从销售方“苏州杰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采购7套瓣膜器械,合计26万多元。其中包括医院为李女士父亲做手术使用的瓣膜产品。其中,经心尖介入器,型号规格TAV21-27,单价为2528元;自膨胀介入瓣膜,型号规格CVM-AV25,单价为3万5398元。
“用在我爸体内的心脏瓣膜进货价3万多,但医院连说都没和我们说,就直接卖给我们28万元!”李女士说,“要是事先告诉我们这么个价格,我们肯定不会选择。”
术后,李女士父亲因昏迷被送进了ICU,家属被告知病情稳定。因对治疗效果存疑,李女士决定转院,总费用高达61余万元,其中医保报销不足30万元,个人支付32万余元。
转院后,另一家医院称其手术创口过大,已错过最佳治疗期。术后46天,李女士父谴磨世。此后,她开始查阅相关的资料,并到其他它医院咨询,确认心脏主动脉瓣中度狭窄并不需要手术。
此外,李女士因对缴纳的30余万元医疗器械花费感到疑惑,对照医保缴费明细逐个筛查,发现其中多项缴费项目不合理,例如34次会阴清洗,纱布6000元,缝合线5700元等。
李女士近日向“九派新闻”爆料,去年,她向西安市医疗保障局举报西安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存在疑似违规问题43项。今年8月4日,经该单位最终确认医院存在共计26项违规问题,共涉及违规使用医保基金7万5060.4元。
为了厘清医疗损害责任纠纷,2022年,李女士起诉了经手其父诊疗过程的多家医院。
法院先后委托了三家鉴定机构,全都拒绝鉴定。李女士说,鉴定机构的一名法医告诉她,人体心脏是核心部位,来源不明的心脏瓣膜可能和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没法单独鉴定诊疗责任。
西安市雁塔区法院在原一审判决中,推定西安交大一附院存在过错,承担70%赔偿责任。但李女士认为,父亲的死亡院方应负全责,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开庭后发回重审,目前该案仍在雁塔法院审理中。
此事历经5年,终于引发网络关注。
网友表示,“手术方式从股动脉变成心尖,这么关键的变动术前也没说清楚。医生有专业判断权,但最终方案得让患者和家属明白并同意,这是底线。”“病历是法律文件,植入什么器械必须记录在案,这是铁打的规矩。少记一个瓣膜,不仅是工作疏漏,更是对患者生命健康极不负责的表现。”
“一个28万的自费瓣膜,说用就用了,这完全是把知情同意当成了摆设。家属完全被动,这哪是治病救人,简直是强买强卖。”“这件事让公众对医疗耗材的定价机制产生了巨大疑问。合理的利润空间是多少?需要更透明的机制来监督,避免患者成为待宰的羔羊。”
“违法成本太低了,查出来大不了罚几万,转身又去别的患者身上弄回来,没有人会去坐牢、罚没个人全部家产!所以这就是问题所在!他们才敢这样子大胆。”
“制度、监管到位会有受害者劳心费神吗?医院、学校、食品等等关乎民生一糸列问题,试问根源在哪里?根本不解决,改善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