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不准中国单干,要求在太空项目中合作

2025-11-16 19:25:27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军武次位面

据报道,诺贝尔奖得主、天体物理学家莱因哈德·根策尔表示,如果中国希望塑造未来的太空探索格局,就必须在国家战略中植入长期科研耐力,而这种耐力来自制度化建设,而不是短期投入。

根策尔声称,尽管中国过去十年在航天领域投入巨大,但若无法把技术势头转化为制度上的持续性,将在新的全球竞争中处于劣势——如今,比拼的是耐力,而不是速度。

根策尔认为美国凭借冷战时期的投入曾长期主导空间科学,但这个时代已经结束,新的格局更加多中心化。

他指出,过去是美国的世纪。现在中国正强势追赶。欧洲也做得不错——尤其是当我们学会了合作,而不是想着我要自己搞一套。欧洲在冷战时期形成的合作框架,是推动其科学发展的关键,因为单个国家难以独立承担巨型科研工程。

这一开口就是老欧洲了,一股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和浓浓的说教味。

他并没有试图理解中国航天过去几十年的艰难积累,也没有真正承认中国已经具备独立建设大型科研项目的能力,就在那指手画脚,教中国做事。

他假装忘记了那些年欧美拒绝与中国合作时的姿态,也避而不谈中国被排除在重大项目之外的历史背景,却反过来教育中国不要单干,这分明是担心中国的发展会让欧洲的地位进一步下滑。

(外媒报道截图)

中国从来不是那个关起门来搞封锁的人,相反,中国始终保持开放姿态,真正单干的一直是欧美。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国际空间站。1998年国际空间站正式启动合作机制,参与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加拿大,但中国从一开始就没有被允许加入。

当时的理由只有一个,美国不愿意,也不允许中国接触任何可能涉及关键航天技术的项目。

到了2011年,美国国会甚至把封锁写进法律,用沃尔夫修正案彻底禁止NASA与中国开展任何形式的双边合作。

此后十几年间,中国科研机构被排除在数个国际会议之外,中国航天员无法访问美国设施,中国的任何技术人员都无法参与国际空间站相关实验。

与此同时,欧洲和日本在态度上完全向美国看齐,没有给中国留下任何加入多边合作的可能。

更讽刺的是,长期以来,中国不仅没有向任何国家设置类似限制,反而不断开放自身平台,比如嫦娥探月数据向全球科研团队共享,中国空间站也明确欢迎外国航天员参与合作实验。

现在竟然还有人用科学无国界、合作对大家更好的说辞来劝中国“不要单干”,何其滑稽。

合着你领先了就排斥中国,你跟不上了中国就必须得带带你?

(根策尔)

根策尔一口一个长期主义,好像中国多么急功近利似的。

可事实上,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是用几十年的坚持换来的成果。中国的重大科研项目,从来不是凭冲动搞出来的,也不是依赖政治风向做出来的,而是一代代工程师日日夜夜的长期投入。

中国对科研的长期主义程度,远超欧洲那些常因预算紧缩、政府更替而中断的项目。

根策尔作为业内专家,明明知道这一点,却仍然用是否能持续支持这样的暗示来讨论中国,好像中国的长期规划随时会中断、必须和欧洲合作才能坚持下去似的。

这种态度根本不是事实判断,而是心理倾向,是一种不愿承认中国航天已经具备自主长期投入能力的傲慢。

(中国空间站)

这种人喊着不让中国单干,其目的无非是欧洲自身已经无力承担下一代太空项目,希望搭个车。

中国的推进速度已经让欧洲科学界感到压力,因为他们清楚,当国际空间站退役之后,全球唯一能长期维持轨道科研平台的国家,只有中国。

这个现实正在改变整个国际科研格局,而欧洲最担心的是,未来的规则将不再是欧美制定,他国遵守,而是谁投入多,谁建设的平台,谁说了算。

在这种背景下,欧洲开始把自己的焦虑包装成全球合作的必要性,试图把责任共同化,把成本共享化,把成果国际化,同时希望主导权仍掌握在他们手里。

因此,根策尔所谓的合作,根本就没有基于平等和现实的逻辑,他们希望中国加入西方定义的所谓国际合作,试图利用中国的资金和平台,把西方早已无力独自承担的超大型科研工程重新包装成全球任务,既避免被中国甩开,又能继续坐在规则制定者的位置上,把话语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这不叫坚持原则,而是利益选择。过去几十年,欧美从未因为中国进步而敞开合作,但如今看到中国真正具备独立推进大科学的能力后,他们却开始要求中国回到国际框架内,要求中国避免单独项目。

(中国航天)

所以说,这根本不是单纯的合作建议,而是披着科学外衣的利益劝说。

中国当然不拒绝合作,中国从来不是那个排斥别人的国家。但合作必须建立在尊重、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一种你必须按我们说的做,否则就是不负责任的叙事里。

中国已经证明自己能够建设大型科研平台,也已经证明自己可以长期、稳定地推进跨越几十年的科学工程。

这种能力不需要别人背书,更不需要别人指手画脚。

中国的价值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是独来独往,但绝不接受被教育、被安排,是否合作、如何合作,是中国自己决定的,中国不需要别人告诉我们如何坚持长期主义,也不需要在别人焦虑的时候为他们兜底。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川普2000美元退税成“空头支票”?
  2. 中国1000万“老漂族”的“心甘”和“委屈”
  3. 纽约时报:川普家族企业或参与沙特政府房地产项目
  4. 我回农村老家了,吓得赶紧声明不是"规模性返乡滞乡"
  5. 关于中国稀土,美财长最新表态
  6. 日官员抵北京
  7. 中国惊现“鞋底追踪器” 难怪那么多年轻人失踪
  8. 日企在华业务收缩 分析:产能转移分散风险
  9. “战时大老虎”,被查前离境出走了
  10. 镇压学生起义 孟加拉前总理哈西娜被判死刑
  11. 小鹏Q3营收翻番,净亏损收窄近80%
  12. 1.5万亿美元,美国“打水漂”了
  13. 八炯:央视视频侧面证实反习少年被消失
  14. 联邦审查政府楼居民资料 住户恐慌求应对策略
  15. 她拍情色电影,被导演侵犯后沦为服务员
  16. 米芾〈紫金研帖〉 记录和苏轼的一段往事
  17. 香港富二代结婚,泰国妻子一脸福相
  18. 被外星人绑架 在太空船上遇到著名歌手
  19. 数百人集会 反对法拉盛旁建赌场
  20. 川普要与委内瑞拉总统对话,软硬兼施?
  21. 中俄关系:俄罗斯已经沦为了中国的“小伙伴”
  22. 白宫机密备忘录曝光 阿里巴巴被指助共军锁定美目标
  23. 心梗的“真凶”竟是它?潜伏在血管里好多年
  24. PATH地铁票明年春季提价 同时增加班次服务
  25. 她与川普决裂后,继续呼吁公开爱泼斯坦文件
  26. 重磅抨击 德媒评日首相遭文攻:语言暴力是中共政治暴力一部分
  27. “白宫股神”川普最新财务申报
  28. 被剪裙边、元老“隐性制衡”习21大连任力有不逮
  29. 中国23岁女留学生在美失联逾三周 家长抵美
  30. 中方宣布:这论坛延期
  31. 吸引马斯克和卡戴珊的彗星是什么?为何掀起外星人揣测?
  32. 日本熊害激增 猎人经营熊肉餐厅食客爆满
  33. 北京和新疆高官接连猝死 专家指不寻常
  34. “糖尿病”不传染,为什么会扎堆出现?
  35. 用催化“钥匙”打开产业之门
  36. 和川普决裂后,MAGA“女王”:收到炸弹威胁
  37. 美B-2轰炸机队驻地传紧邻中共相关资产 众议员要查
  38. 仁东方:高市早苗内政外交赢得好评
  39. 日本使馆示警:在华日人注意安全 留意可疑人士靠近
  40. 解放军发片:来吧!枪已上膛 剑已出鞘 时刻准备打胜仗
  41. 新华社记者突变“上访者” 被列黑名单奇葩原因曝光
  42. 美国当地所有航班,今天恢复正常班次
  43. 薛剑发斩首论惹怒日本 分析:战狼社媒停更或遭处理
  44. 彭加木失踪惊天真相“感动中国人物”被凶杀
  45. 中国“全球粉丝俱乐部”正日益壮大
  46. 美航管局解除限飞令 全美机场周一起正常运营
  47. 中国海警在钓鱼岛周边巡航,当局警告国民避免前往日本
  48. 诺奖得主不准中国单干,要求在太空项目中合作
  49. 加州禁联邦执法人员蒙面 美司法部提起诉讼
  50. 猪的报恩?自踩地雷肉身救2俄军 事了拂衣去…(视)
  51. 黄明志求职:我会炸鸡排洗黑锅装窗 有收入就好
  52. 绝望中找寻信仰:政治老师远离中共
  53. 卓伟曝“吕秀才”婚变内幕
  54. 大毒枭假死躲4年遭活捉
  55. 触目惊心!大陆11月头10天至少失踪57人
  56. 失联半个多月后 中集集团独立董事杨雄辞职
  57. 周末暴雨后 南加州或迎新一波风暴
  58. 含未标注花生,热销坚果混合包紧急召回
  59. 美军武器迭代 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将成新霸主
  60. 韩国拟修刑法“辱华可关5年” 李在明点头 全国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