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在华业务收缩 分析:产能转移分散风险
2025-11-16 23:25:4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日本索尼(Sony)近期在中国关闭手机业务相关账号。日本制造业面向中国市场的多个业务出现收缩,产能与投资布局进入调整阶段。日本官方统计显示,对华新增投资意愿下降,多家研究机构指出,在中国扩张的日企比例降至十多年来低点。
11月上旬,中国用户发现,索尼Xperia微信服务号显示自主注销,索尼中国官网手机类别同时消失,展示历史产品的页面无法开启。索尼Xperia官方微博自3月后未再更新。
日本在华电子业人士中津(化名)对记者说,索尼手机在中国的销售下降,服务窗口集中调整反映日企检视在华布局的情况。
他说,中国市场对日本企业的吸引力下降,日本人在华生活的安全感降低。在华日企日本籍员工的家属,即使部分持有中国国籍者也已陆续返回日本。
多位网民在社交平台留言表示,日本手机在中国面临竞争压力,销量下降,“撤离是难以避免的”。也有留言称,索尼多年未能配合本地销售节奏,退出属无奈,但仍喜欢其产品。
除索尼外,多家日本制造企业近年调整在华产线。三菱汽车在2023年宣布停止在中国生产整车,并于同年7月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的合资关系。日产汽车与东风汽车合资的常州工厂在2024年停产,该厂原年产能13万辆。
武汉一名汽车行业从业者在社媒平台上写道,燃油车销量下降,新能源车竞争使传统产品线承受压力。
日本家电在过去多年占据中国市场份额,但过去五年多家日企撤离中国市场。松下调整苏州电池工厂产线移往东南亚,夏普部分产线外移。田村电机(Tamura)对媒体表示,公司在中国的业务规模将缩减三成,并在欧洲与墨西哥扩大产能,预计在2028年3月前完成。
田村电机目前在中国拥有11个生产与销售基地。Nikkei Asia报道,公司11月起于东京附近的埼玉县生产电流传感器,并将在12月出售一家在中国的合资企业。
评论指出,日企的产能转移呈系统化,区域选择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另有报道称,TDK正将电池芯生产自中国移出,计划在年底前于印度哈里亚纳邦启动智能手机电池模组生产。TDK大连一名员工对大纪元记者说,他听说公司减少中国产量,“对当地员工影响较大”。
日本经济产业省在2025年1月发布的亚洲投资动向报告中指出,日本在亚洲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中,中国投资余额自疫情后下降。报告提到,环境规制、能源成本与人力价格的变动,使企业持续检视工厂的分布情况。
深圳一名电子企业前负责人邵先生对记者说,广东是日本企业最早进入中国的地区之一,但近十年日企陆续撤离。2024年发生日本学生在苏州与深圳遇袭事件后,日企员工对中国的好感下降,多家公司基于安全考量收缩业务。
邵先生说,日本企业撤离的因素包括在华经营成本、产业链转移,以及中美与中日关系的变动,日本正在降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在2024年12月发布的《海外经营企业调查》中指出,多数日本制造企业对中国市场的经营环境持续关注。调查显示,企业关注“环境规制”的项目中,关注中国的比例达73.5%,在“环境规制加强的负面影响”项目中,中国是最多受访企业提及的国家,比例为51.3%。
长期研究外资在华布局的学者黄平(化名)对记者说,日本企业以往依赖中国市场,近年转向越南与印度,是分散风险的方式。
田村电机在已经公开文件中写道,公司计划在2028年前将中国生产比重下调三成,并增设墨西哥与欧洲产线。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在2025年1月发布的全球贸易与投资报告指出,日本对华投资已连续第三年下降,规模降至2014年以来最低。报告称,日本企业对印度与东盟的投资呈扩张,制造业新设工厂的地点更加分散。
日本静冈大学一位研究人员对大纪元说,日企制造业的全球产销比重正在分散,面向中国的新增扩张意愿下降。他表示,成本结构与环境规制的变动,使企业持续调整配置。北京一名产业分析人士对记者说,中国市场辨模仍存在,但政治环境的变动,使外资企业重新定位产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