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和特斯拉,谁是“物理AI”的未来?

2025-11-08 00:25:52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定焦One

小鹏和特斯拉,谁是“物理AI”的未来?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一场必于“物理AI”的全球竞赛,正在从PPT走向真实的战场。

这几天,聚光灯打在两家企业身上。

一边是小鹏汽车。11月5日,何小鹏公布小鹏汽车的目标是成为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并发布了四个AI应用(小鹏第二代VLA大模型、小鹏Robotaxi、小鹏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汇天飞行汽车)。这意味着小鹏试图告别“造车新势力”的标签,一脚踏入科技前沿的核心圈。



另一边是特斯拉。11月6日的股东大会上,埃隆·马斯克的万亿美元薪酬激励计划即将接受投票。这份方案的解锁条件,与特斯拉在AI和机器人领域的战略深度捆绑。

如果你觉得这两件事只是巧合,那或许就低估了这股席卷全球的“物理AI”浪潮。英伟达CEO黄仁勋多次在公开场合断言“物理AI”就是AI的未来。当这位手握全球AI算力命脉的“军火商”都如此笃定时,一个问题随之而来:

在“物理AI”的赛道上,中国科技公司将如何抓住机会、突破卡位,给出“中国解法”?

一部分目光聚焦在小鹏身上。乐观派认为,小鹏正在以一种更系统的方式,复制甚至超越特斯拉的成功路径,试图在全球智能产业的牌桌上,为中国争夺一个关键席位。

保守派则担心,从“造车新势力”到“全球具身智能公司”,跨度之大、挑战之多,意味着小鹏的技术积累、资源投入与生态构建能力,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当“物理AI”成为科技圈新的集结号,小鹏的物理AI布局,是真正踩在了产业变革的鼓点上,找到了一个比特斯拉更落地的“中国答案”,还是一场虽然美好、却落地艰难的资本游戏?或许,在理解了小鹏构建的“物理AI”版图后,答案就会变得清晰。

物理AI,为什么是AI的终极战场?

最近被科技圈捧上神坛的“物理AI”到底是什么?它和我们熟悉的ChatGPT这类生成式AI,又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ChatGPT靠“吃”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为生,能陪我们聊天,能写诗、作画。但它终究是一个关在瓶子里的“超级大脑”,无论多聪明,也不能帮你倒一杯水。

物理AI则不同,它有眼睛(摄像头)、有耳朵(传感器)、有大脑(AI模型),更有能交互的手和脚(机械臂、车轮)。关键是,它能从“瓶子”里走出来,进入复杂的物理世界,像人一样“思考”和“行动”。

我们以一个司机开车的场景为例,感受物理AI的完整闭环:

当你的眼睛“看见”前方的红绿灯和行人,大脑会“看懂”它的含义——红灯意味着停止,行人可能会过马路。这就是感知与理解。

紧接着,你注意到一个皮球滚向马路,瞬间预判到可能会有孩子追出来,于是,你决定提前减速。这就是预测与决策。

最后,你的脚踩下了刹车,车速平稳地降了下来。这就是行动与交互。

从“看见”到“看懂”,再到“预判”和“行动”,这套行云流水的操作,正是物理AI追求的终极目标:让机器能自主、安全地完成这个闭环。

下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从黄仁勋、马斯克到何小鹏,这些身处牌局中心的玩家,会不约而同地押注物理AI?

因为AI的价值,终究要落在改造物理世界上。无论是自动驾驶、工业制造还是家庭服务,最终都需要AI能指挥机器,在现实世界里“干活”。

AI一旦跨过这道坎,它就不再是飘在云端的工具,而是会成为像水和电一样的基础设施,重塑整个实体经济。对于中国而言,这更是我们从“制造大国”迈向“智能强国”,必须抢占的战略制高点。

看清了这一点,我们再去看特斯拉,就会发现它最厉害的,不是电池或电机,而是被马斯克反复提及的“世界模型”(World Model)。这套模型就像一个通用的AI大脑,既能训练自动驾驶汽车,也能调教Optimus人形机器人。

以自动驾驶为例,这个“世界模型”本质上是为AI司机创造了一个虚拟驾校。这个模拟世界可以生成任何可能的极端路况,让AI司机“练车”。按照特斯拉的说法,AI在一天之内就能学习相当于人类几百年驾驶时长的经验。特斯拉的AI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以指数级的速度迭代。

既然有玩家在先,我们还需要完全自研吗?答案是肯定的,原因有二。

第一,是数据主权。智能汽车和机器人,本质上是移动的、全天候的“数据采集器”。它们所“看见”的道路环境、工厂布局,乃至家庭隐私,相当于数字时代的国土疆域。将这等规模的敏感数据交由他国公司处理,无异于将命脉交予他人之手。

第二,是产业主导权。物理AI,很可能就是下一代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如果我们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那就意味着,将利润最丰厚、最具话语权的核心技术让给他人,自己只能做应用层的组装和集成。

更何况,特斯拉的“世界模型”源于其获取的全球数据,而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复杂、最独特的道路场景和用户习惯,需要更好地理解并建模中国特有的物理环境。



可见,物理AI之争,超越商业与技术本身,它是一场必于国家产业安全与未来发展战略主动权的竞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领军企业。那么,谁能扛起这面大旗?

小鹏的三张技术底牌

最近,市场的目光聚焦在小鹏汽车身上。在2025年小鹏科技日上,小鹏一口气发布了四个AI应用:小鹏第二代VLA大模型、小鹏Robotaxi、小鹏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汇天飞行汽车。看似是跨行业,其实是为“物理AI”一个目标服务。

要让AI进入复杂物理世界,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AI如何思考、如何反应。小鹏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第二代VLA大模型,它最核心的特点,是让AI拥有“直觉”。

还是以前文提到的司机开车的场景为例,一个经验丰富的司机看到路边滚出的皮球,会下意识地踩下刹车,这个过程几乎没有复杂的逻辑推理。但传统的自动驾驶AI却做不到。它需要先“看”到皮球(视觉感知),然后把视觉信息“翻译”成机器可以理解的语言或指令(语言模型),再让系统“理解”这个指令的含义(规划决策),最后才“执行”刹车动作。中间的“翻译”环节,无疑拖慢了反应速度。

小鹏的第二代VLA,就是要拿掉“翻译”环节,采用“视觉—隐式Token—动作”的架构。这里的“隐式Token”可以理解为一种AI内部的、非语言的“心领神会”,让AI从“看到”直接跳到“行动”。这就像是给AI训练出了“肌肉记忆”或“直觉”。它不再需要“思考”皮球的危险性,而是能凭借从海量数据学习到的物理规律,本能地做出反应。

在实际驾驶中,这种“AI直觉”会给用户带来什么改变?总结来说就是,反应更快,驾驶更拟人,不依赖地图时,也能更稳定、自主地驾驶。

例如,在没有高精地图覆盖的次级道路上,小鹏数据显示,其“小路NGP”(在非主干道上的智能驾驶)功能的平均接管里程优化了13倍。同时,小鹏发布的“无导航超级漫游”(Super-LCC)功能,也让车辆在无预设导航路径时,凭借对环境的实时理解进行驾驶辅助。

本质上,小鹏选择的技术路径是,教会AI“凭本能反应”。这是智能体进入物理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有了能快速反应的“大脑”,物理AI最终要落在能执行动作的“身体”上。小鹏没有为每个硬件都开发一个专门的AI,而是把“大脑”用在三种不同的“身体”上:汽车、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这并非简单的“一芯多用”,而是在培养全能型的“通才”。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AI在驾驶汽车时学到的经验,比如如何识别红绿灯、如何预判行人意图,可以被无缝迁移到人形机器人身上,帮助它在复杂的商场里规划路径、避开行人。

在这个“跨域同源”的设计下,知识可以共享,经验可以复用,学习效率远高于训练三个独立的“专才”。关键是,这套“一脑多用”的架构,更能解决物理AI落地的关键难题:如何让AI的能力突破单一场景,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灵活应变、举一反三。

接下来的问题是,“大脑”和多功能的“身体”如何高效协同工作?这就触及了最底层的体系,就像我们身体的“神经系统”。小鹏选择全栈自研,通俗地理解,就是打造一套稳定、自主可控的“神经系统”。

我们可以用苹果的例子来理解“全栈自研”的分量。苹果之所以能构建起强大的生态壁垒,核心就在于它自己设计芯片(A系列/M系列),自己开发操作系统(iOS/macOS),自己设计硬件(iPhone/Mac)。这种模式确保了指令从大脑到身体的传递过程中,损耗最小,响应最快。它以此实现了深度的优化与整合。

小鹏的路径颇为相似:从最底层的“图灵AI芯片”,到中间的“操作系统”层“VLA/VLM/VLT大模型体系”,再到上层的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等硬件,所有核心环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确保了其物理AI架构形成一个独立性、完整且不受制于人的闭环。

至此,小鹏的技术版图已经清晰:“直觉式”AI模型+“跨域同源”的多种硬件+“全栈自研”的技术架构。

更落地的“中国方案”

看清了小鹏的技术底牌,一个更现实的问题随之而来:这套架构在行业中究竟属于什么位置?小鹏又打算如何将其推向市场?

答案其实就藏在它的定位上。小鹏强调,它是“中国唯一实现物理AI全栈自研”的企业。

要理解这一点,最好的对标对象是华为。华为的盘古大模型体系中包含了世界模型技术,但其商业模式是向行业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与算力服务,本质是向外输出通用能力,目前并不亲自下场制造硬件载体。它的角色,更像是物理AI时代的“英特尔”或“高通”。

而小鹏确实是目前唯一一个展示“多类具身智能载体+统一AI大脑+关键硬件自研”布局的公司。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实现深度的“软硬一体”,带来的直接结果是,用户体验更流畅,技术迭代也更迅速。

这条路无疑耗资巨大、难度极高,但一旦走通,所构建的软硬一体生态,也将是别人最难复制和超越的壁垒。



那么,小鹏这套“全家桶”要怎么“卖”出去?

回顾科技史,任何一个新平台的崛起,都伴随着路线之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表现为谷歌和苹果两种模式:谷歌通过开源的安卓系统,联合各大硬件厂商,构建了一个庞大“联邦”;苹果凭借自研的iOS系统与AppStore,打造了一个利润丰厚的“封闭帝国”。

在智能驾驶领域,特斯拉是典型的“帝国”模式,通过“硬件(汽车)+软件(FSD)+数据(全球车队)+能源网络”的垂直整合,构建了封闭生态。在这个生态里,它享受品牌溢价和利润。

小鹏显然不是正面硬刚特斯拉,它更像在构建一个“联盟”。从其最新的两个动作能看出这一意图:

第一招是输出核心技术。大众汽车已确认成为第二代VLA,及小鹏自研图灵AI芯片的首发战略合作伙伴。这步棋很高明:与其让大家重复造轮子,不如让有影响力的玩家先用上自己的“轮子”。这不仅能验证了技术的通用性,更能“借船出海”,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推广自己的技术标准。

第二招是开源核心工具包。小鹏宣布Robotaxi将开放SDK(Robotaxi业务的核心软件开发工具包),与全球伙伴共建Robotaxi生态,高德地图已加入。

小鹏的商业模式逐渐清晰:对内,通过“全栈自研”保证技术的领先与协同;对外,通过开放技术标准来吸引参与者、壮大生态。它显然不再满足做一家汽车制造商,而是希望成为物理AI时代的“平台服务商”甚至是“规则制定者”。

结语

资本市场,本质上是为“未来”定价的地方。一家公司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当期的财报,更在于未来的想象力。过去,资本市场常将小鹏与其他造车新势力一并看待,如今,随着“物理AI”战略的发布,小鹏的估值逻辑有望从“智能汽车公司”拉升到“全球具身智能平台”。

支撑这个新逻辑的,有三个可见的转变:

一是从“卖车”转向“技术变现”。与大众的合作是一个关键节点,它表明小鹏的AI技术可以作为独立产品产生价值,打开了技术授权这条更高利润的收入来源。

二是从硬件销售到生态服务。通过开源Robotaxi平台,小鹏正在构建一个可持续的服务模式,未来从自动驾驶服务中持续抽成。

三是从“造车”到“造智能体”。其业务范畴已从汽车,扩展至能上天(飞行汽车)、能入地(机器人)的各类智能实体。

当然,这条路走起来并不轻松。小鹏在未来几年需要处理好几个现实问题:

第一是钱和人的分配。自研技术、同时做车、机器人和飞行汽车,每一样都很烧钱,也很依赖顶尖人才。怎么把钱花在刀刃上,确保几个业务都能稳步推进,是首要的课题。

值得关注的是,从小鹏2025Q2财报来看,公司基本面持续向好:毛利率已经连续多个季度正增长,在手现金储备增加到了476亿元。这些数字说明,小鹏在为物理AI大举投入的同时,当下的主业也在加速自己“造血”。更有说服力的是,公司管理层依然维持了第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的预期。



第二是用商业成果说话。再好的技术构想,最终都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小鹏需要持续拿出实际进展,一步一步验证技术蓝图。

从长远来看,科技公司的价值往往建立在两个基础上:一是提前看到方向,二是能坚持走下去。小鹏选的这条路,踩在了AI与实体产业结合的趋势上。接下来就看它能否持续将技术转化为可用的产品,再将产品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了。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朝鲜威胁要采取“进攻性行动”
  2. 吴石最后的两个电话
  3. 大陆银行积存大量房产抵押物 批量直售房产
  4. 碾压福建帮 张又侠“军中称王”
  5. 川普又盯上了美国肉价,“铁拳”挥向四巨头
  6. 扇耳光大赛:通背拳传人被打到“眼睛已不可能痊愈”
  7. 【中国观察】福建舰最大短板被聚焦
  8. 绿卡重大改革!傍老人申请绿卡面临严查…
  9. 川普政府“秘密核武器”首度曝光 威力是广岛核弹十倍
  10. 法国出招遏制美国退休族蹭医保
  11. 俄罗斯剑指乌东三要塞 乌克兰面临痛苦抉择
  12. “有人调侃 川普干一辈子 对中国科研是大好事”
  13. 关门创纪录 川普呼吁把医疗补贴“发现金给人民”
  14. 马姆达尼当选,市民计划“逃离”纽约
  15. 习近平才入座保镳紧张递上“三宝” 外网热议惊呼…
  16. 官方辟谣:王硕威不是福建舰总设计师
  17. 中共官媒批私营“人民咖啡馆”命名 引讥讽
  18. 施一公老师当然是很牛的,摸到了诺奖的边
  19. 麦当劳最年长牛肉汉堡 室温下神奇保存30年
  20. 20大后军方委员都去哪儿啦? 落马 递补 被跳过 被调查?
  21. 它成了比黄金还猛的“理财产品”
  22. 美少年毒驾夺六命,获刑65年
  23. 美国政府停摆39天,参议院称两党谈判现积极转机
  24. 涉助中国执行“猎狐行动”,川普赦免麦克马洪
  25. 坎坷男星赵毅,50岁仍单身
  26. 16死39伤!央视揭露一年多前的重大死伤案
  27. 自己作死了 中国这一行业倒闭触目惊心
  28. 梁思成的母亲缘何不喜欢林徽因?
  29. 夜店也能领证?中国结婚率迎来反弹
  30. BBC:中国官媒罕有揭示严打诈骗活动内幕
  31. 中国女艺术家控“鹰眼”演员性骚 还威胁向ICE举报…
  32. 云南大理市委原书记刚出狱又被调查 引关注
  33. 白宫会议川普打瞌睡 现场媒体围拍 纽森:瞌睡唐又来!
  34. 又到换季时节 这7种衣服下决心跟它说“再见”
  35. 王家卫跌落:为什么我们捧起来的都是易碎品?
  36. 马斯克可能真觉得,造车没意思了
  37. 走到顶层的人 具备12种突破底层力量
  38. 世界小姐佳丽吼唱死亡金属爆红
  39. 中国商人涉新加坡洗钱案 英国没收恐龙化石豪宅艺品
  40. ChatGPT成自杀教练!加州连7起诉讼 控“怂恿轻生”
  41. 亚投行高层抗议中共后走人 出逃日本
  42. 章泽天打扮引全网争议
  43. 数千隻蚊子空降夏威夷 拯救濒危鸟类的“最后一战”
  44. 安世半导体事件发酵,荷兰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45. 中国流感升温 药企奥司他韦24小时不间断生产
  46. 芝加哥移民执法现场枪击!男子“向联邦探员”开枪
  47. 中国商人涉新加坡最大规模洗钱案 遭英国没收恐龙化石等
  48. 全球淘金热潮下 越南家庭囤积黄金和金饰
  49. 马斯克的1万亿薪酬神话:集体迷幻!疯到没边了…
  50. 北加州台师大校友会 第2届艺术联展登场
  51. 一场尴尬采访,看清朱珠有多厉害
  52. 夜店领证、结婚送鸡蛋......中国疯“催婚”花招百出
  53. 中国商人涉洗钱 遭英国没收恐龙化石等资产
  54. 比特币巨震!加密货币近14万人爆仓,发生了什么?
  55. 3D打印鼻植入物获突破
  56. 讓恐懼、偽善盲從成為日常
  57. 美国拿新疆说事,结果韩华又挨了一巴掌
  58. 军方高喊过紧日子藏心思 德媒:中共或想攻打台湾
  59. 美股崩盘恐迎血洗修正?专家曝"最神准指标",预警跌幅16%
  60. “夏不坐木 冬不坐石 ” 为什么冬天不能坐在石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