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亿国补落幕,谁是最大受益者?

2025-11-07 18:26:27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镜相工作室

4500亿国补落幕,谁是最大受益者?

文丨彭杰克

编辑丨卢枕

近一个多月,社交媒体上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是抢国补。

“总算抢到电脑国补了”“北京国补什么时候重新开始”“怎么才能抢到国补”……类似的帖子在社交平台上层出不穷,既有抢滩最后一波红利的热闹,也有抢不到的焦虑。

9月30日,发改委公告,已会同财政部向地方下达了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至此,全年3000亿元中央资金已全部下达。这意味着,持续近两年的消费刺激计划将暂时告一段落。

收官之际,不少家电企业拿出十足的诚意,不论消费者抢没抢到国补券,一律按补贴价售出;部分车企也宣布在国补基础上叠加厂补,赶着年底购置税补贴失效前再冲一波业绩;就连苹果新推出的iPhone 17也加入了国补,成了历年最快优惠的新机。

事实上,新的资金下达并没有让国补券更好抢。上半年,政策执行初期,多地按照全年补贴总额度发放补贴,提前透支,到了下半年,第三、第四批资金多用于销售企业的前期垫资,新补贴不多。因此,部分地方仍然严格执行定时、限额发券乃至摇号,消费者不仅拼手速、拼网速,还要拼运气。

国补不好抢了,与此同时,国补的刺激作用也在减弱。今年1-8月,全国共有3.3亿人次申领国补,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2万亿元,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额(除餐饮外)约7%。但从5月以来,社零总额和去除餐饮收入的商品销售额增速都在放缓,尤其是受益最大的汽车、家电等行业,销售下滑明显。

国补资金提前透支了,相应的,消费者的钱也提前花了。

回过头看,国补带动了居民消费,同时也重塑了这两年的消费市场。4500亿资金的流向,让一些行业和企业受益,但也让另一些被排除在补贴之外,甚至因此受损。我们试图追问,谁是国补最大的受益者?

一场起点不一致的赛跑

国补两年,消费品市场仿佛被按下快进键,每一家和补贴品类相关的企业,都经历命运的洗牌。2024年3月,《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发布,补贴涵盖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四大品类;2025年1月,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C产品也被囊括其中。

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先感受到风向。根据政策,个人消费者以旧换新购买新能源车型可获2万元补贴,购买2.0升及以下燃油车补贴1.5万元。

这样的一次性定额补贴机制,对售价低于5万元的新能源车,刺激作用最为明显。据财新统计,2025年上半年,报废更新申请排名前十的车辆中包含五菱宏光MINI EV、一汽奔腾小马、比亚迪海豚、长安汽车糯玉米等车型,均为A00级车,起售价均在5万元以下。叠加厂补后,有些车型甚至可以不到一万全款提新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8月,A00级、A级和C级燃油车销量均有所下降,同期A00、A0级新能源车受政策拉动,保持超85%的高增速。相应的,以平价新能源车为主的车厂,也成了国补最大受益者。



● 云南红河州蒙自市,汽车专卖店广告上展示“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图源:视觉中国

第一位的,就是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营收3713亿,同比增长23.3%,归母净利润155亿元,远超其他公司。比亚迪本身走的就是薄利多销的路线,因此销量上涨也带来了稳定的利润增长。

但其他车企,虽然大部分都实现了销量增长,却在更加激烈的价格战下增收不增利,如上汽、吉利、长城、长安、东风、广汽、一汽等利润均有下滑,而小鹏、蔚来、小米等依旧没有摆脱亏损,更多新势力车企在盈亏生死线上挣扎。

某种程度上,国补加速了价格战下汽车行业的洗牌,让强者恒强,销量惨淡的车企则更快退出舞台。而在另一个重点补贴的3C领域,同样的洗牌也在发生。

2025年1月,新增的数码产品购新补贴规定: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单件不超过6000元),可获销售价15%的补贴,单件最高不超过500元。按照“500÷15%≈3333元”来计算,当手机售价为3333元时,消费者即可拿满补贴,因此,售价在3000-6000元的机型最能吃到政策红利。

在手机厂商中,小米的反应速度绝对属于第一梯队。以直营为主的销售模式,让小米的铺货和价格调控节奏能够更快抢占国补的窗口期。Canalys数据显示,手机加入国补后的2025年一季度,小米国内手机出货量达1330万台,同比增长约40%,市场份额19%,时隔十年重回中国市场第一。

不只手机,小米还有平板电脑,有汽车,有家电,业务构成完美符合国补的范围。第一季度,小米大家电业务收入实现翻倍增长,洗衣机、冰箱出货量均创历史新高,平板和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都位居全球前列,带动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连续两个季度单季收入超300亿元,同比强劲增长58.7%;小米SU7成为20万以上价位所有车型的销量冠军。

因此,第一季度,小米营收同比增长47.4%至1113亿元,继2024年Q4后再破千亿;经调整净利润达到10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64.5%。小米算是国补在公司层面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华为也凭渠道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在2025年第一季度维持双位数增长,出货1300万台,同比增长12%;OPPO、苹果受到挤压,前者出货量下降2%,后者下降8%。

但到了第二季度,国补覆盖6000元以上机型,苹果意外获益。苹果CEO蒂姆·库克在财报会上提到,苹果在华业务得到中国对部分设备提供补贴的帮助。财报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苹果大中华区营收同比增长4.4%至153.7亿美元,扭转了此前连续两个季度的下滑趋势;同期,在中国手机出货量总体下滑2%的情况下,苹果出货量逆势增长1%。

品牌之间拼反应速度、价格和影响力,电商平台们则面临一场综合能力大考。

国信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4年12月13日,京东国补覆盖14个省、11个市(6省)、4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淘天覆盖15个省、14个市(3省)、2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拼多多仅覆盖4个省、2个市(1省)、1个直辖市。京东最早在2024年8月26日上线“国补专区”,淘天在8月31日跟进,拼多多直到10月下旬才姗姗来迟。

原因之一是模式差异。京东以自营为主,地方分公司多,能直接与地方政府对接,即时跟进当地补贴政策。同时,京东的供应体系成熟,3C产品用户心智坚挺,再加上线下商超、线上平台的配合,成为国补获益最大的平台方。

在效率和心智上,淘天虽然不如京东,但也反应迅速。在消费者侧,及时分区域设置了国补入口,让用户能够更清晰、便捷地用补贴消费;在商家侧,帮助商家报名国补并协助审计回款,还联合品牌进行地方经营主体布局等。最终,淘天也抓到了不少红利。

拼多多的故事则完全相反。由于起家于白牌商品,拼多多的经营者以中小商家和代理商为主,无法提供完整的资质或品牌授权,商品难以参加国补;而拼多多的国补入口较为隐蔽,也加大了用户参与的难度。

2025年第一季度,拼多多营收957亿元,相较市场预期低了近6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47亿元,同比下降47%。拼多多董事长、联席CEO陈磊无奈地表示,作为第三方平台,拼多多在向消费者传达政策优惠方面存在天然限制,商家和拥有自营业务的竞争对手们相比处于明显劣势。虽然这个问题去年就已经讨论过,但“由于我们团队能力方面存在局限,挑战仍然存在。”



● 江苏淮安一家家电门店,一位顾客正在选焙。图源:视觉中国

对许多经销商和小品牌而言,问题不只是平台没资源,而是根本进不了这场游戏。

国补政策要求企业先行垫付补贴,再等待地方财政回款,同时还需具备增值税专用发票系统、防伪税控设备、专业人员培训等资质。对大型品牌或平台来说,这只是合规成本,但对小经销商、小家电厂商来说,则是一道资金与制度的门槛,是难以承受的现金流压力。

这在短期内放大了“马太效应”——资金与体量越大、对接政府与品牌能力越强的玩家,越能抢占流量与价格窗口,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而那些本就脆弱的地方中小厂商和个体经销商,则更容易被挤出核心市场。

国补的初衷是普惠,但在市场实际运行中,它更像一场起点不一致的赛跑。反应快、资金厚、渠道广的大玩家吃到红利,反应慢、资金弱的小玩家则被边缘化。

汽车稳增长、家电谋升级、3C调结构

从资金流向看,这场历时两年的国补并非大水漫灌,而是一场精准灌溉。

以国补资金分配来排名,受益最大的三个行业分别是汽车、家电和数码。

截至2025年5月31日,全国累计发放面向消费者的补贴约1.75亿份,其中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412万份,按照彼时已下发的两批共计1620亿元资金规模测算,汽车补贴约618-824亿元,占比高达38%-51%,成为毫无争议的“资金黑洞”;家电家装和数码销量庞大,但由于单笔补贴额度较低,其财政成本远小于汽车。

这并非偶然。汽车与家电是最能体现“链主带动效应”的行业:一个整车工厂能牵动上百家零部件企业,一台空调或冰箱的换新背后,是铜铝、塑料、物流与安装工人的整条链条。相比之下,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虽然体量大,但核心供应链更全球化,外资品牌份额高,财政刺激对国内制造业的带动远不如汽车、家电。

另一个原因是“可验证性”。与服务业不同,汽车、家电报废更新留有发票、序列号、能效标签,补贴链条可查、可审、可问责。中央财政在“央地共担”框架下,宁愿将钱投向有据可依的行业,也不愿让地方随意操作。

据央视新闻,在202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截至9月10日,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达到了830万份。结合乘联分会数据,今年1-8月份中国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476.5万辆。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消费者都享受到了国补。

受房地产拖累已久的家电行业终于等来了甘霖。2025年上半年,申万家电板块102家上市公司合计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大涨9.19%、12.79%,其中,第一梯队的美的、海尔、格力利润均超过百亿元,科沃斯、长虹的利润增速也都超过了60%。不过,补贴刺激的峰值过后,二季度业绩增速明显放缓。

家电产业结构也迎来了升级,更智能也更环保了。2025年上半年,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能油烟机,销量同比增长均在10%以上,一、二级能效家电合计销量占比八九成,尤其是一级能效的电视,销量同比暴增863%。

3C产品的价格带分布被改写,3000元以上的中高价位机型变得更受欢迎。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600美元(约合人民币4300元)以上的手机销量同比增长11%,快于整个手机大盘的增速(2%),相应的市场占比也同比提升了2%,达到28%。

汽车稳增长、家电谋升级、3C调结构,国补的流水重塑了制造业的上下游。但这种增长仍是短期的。在财政杠杆的放大下,企业提前兑现了未来的销量,消费者提前透支了后续的需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68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自五月以来接连放缓。



● 图源:国家统计局

永安期货研究中心发现,去年的国补撬动了一半左右的新增汽车消费,但今年汽车消费的增长并不强劲。体现在销售额上,额外拉动基本为零。

家电与手机的边际效应也在下降。冰箱的市场保有量已超5亿台、空调为6亿台,市场趋于饱和;手机换机周期被拉长至40个月。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2.2%,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手机厂商为利用国补优惠而提前推出了新机型。

因此,这是一次存量市场的结构性调整。国补过后,行业和公司可能面临需求萎缩、销量下滑的问题,行业洗牌会再次加速。

国补资金分配的现实落差

随着中央资金分批下达,地方预算吃紧,国补的“地理轮廓”逐渐显现。补贴是全国性的,但各地财政情况有好有坏,不同人群消费能力有高有低,政策落地执行效果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从人群来看,城市及中等以上收入人群,信息触达更充分、合规商家和电商渠道覆盖广、旧设备多且更容易被系统核验,参与国补更便捷。相对而言,农村和低收入群体面临信息不对称、可接触的合规销售与回收网点少、汽车家电可核验旧物比例低等障碍,这些都使他们的参与率偏低、获得感受限。

为了拉平城乡差异,各地也做了一些尝试。如宁夏争取中央财政以奖代补资金,降低偏远地区农民参与以旧换新的成本;银川市西夏区各乡镇,动员志愿者、网格员、乡镇干部入户宣传政策,帮助农民熟悉以旧换新流程;山东临邑县的商家在乡镇专门设置销售和服务站点等。

从地区来看,政策规定,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资金遵循“央地共担”原则,总体比例9:1。中央财政承担主体责任,对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承担85%、90%、95%,地方根据自身财力配套剩余部分。资金分配时,国家综合考虑常住人口、地区生产总值、汽车和家电保有量等因素,来确定各地区的资金规模——这是一套尽量量化、寻求相对公平的分配方式。

然而,这套规则在地方层面呈现出了复杂的现实。以云南和江苏为例:2024年,云南申请的国补资金为40.55亿元,占全国的2.7%,略高于其GDP占比(2.3%),但低于常住人口占比(3.3%);江苏申请的补贴资金为127.4亿元,占全国的8.5%,低于其GDP占比(10.15%),却高于人口占比(6%)。

换言之,中央分配更倾向于在政策层面扶持中西部地区,但在实际消化速度和使用效率上,经济发达地区仍然更有优势。地方财政能力、居民消费力、行政执行力的差异,最终决定了谁能真正吃到这场“国补”红利。

国补的目的在于,如何用更少的钱,达成持久又广泛的刺激。它考验的不仅是地方的财政基础,更是对政策施行的精准设计。2025年,国家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资金共计3000亿元,分别于1月(810亿元)、4月(810亿元)、7月(690亿元)、9月(690亿元)发放。这种分批次的发放节奏,考验着各地的财政情况和落地能力。

重庆的补贴就像“坐过山车”。去年11月,重庆补贴预算资金才用了不到七成,眼看用不完,补贴迅速加码,终于在年末不到50天的时间里,拉动销售超百亿元。到了今年,尝到甜头的重庆开年即顶格发放补贴,导致出现大量跨地区申请补贴,汽车销售激增。于是,5月末就因财政压力暂停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8月调整为按开票价格比例发放,还设置了单车补贴和月度补贴总额上限,缓解财政压力。

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西部地区的补贴显得紧巴巴的。多地通过下调特定品类补贴额度,延长资金使用时间。例如,云南省从8月12日开始下调汽车置换更新标准,新车为新能源车的单辆补贴从1.5万元调整为1万元,新车为燃油车的单辆补贴从1.3万元调整为0.8万元。



● 江苏省海安市墩头镇青年志愿者向过往群众宣传消费品国家补贴的有关政策。图源:视觉中国

相比之下,江苏的表现就更好些。2025年上半年,全省社零总额达2.39万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高于全国水平,社零规模和净增额均为全国第一;累计2598万人次享受补贴,资金使用173.77亿元,拉动消费超1400亿元,占比全国12.7%。

江苏的做法涉及品类优化、节奏管控、政策协同等方方面面。品类上,除国家规定的12类家电外,江苏将补贴范围扩至58类,并重点扶持饮水机、破壁机、除湿机等地方优势品类;节奏上,自6月起实行“限额分配”机制,按日、按月设定上限,分阶段发放,控制资金消耗节奏;协同上,把家装家居购新补贴扩围至成品门窗、涂料、瓷砖等12类建材商品,与旧房厨卫改造、居家适老化改造形成政策互补。凭借充裕财政和高效执行,江苏成为本轮国补转化率最高的省份之一。

国补执行的两年中,一个规律逐渐清晰:资金拨付的节奏、政策调整的灵活度、地方政府的协调能力,共同决定了补贴的实际效应;产业链集中的地方吸收了更多红利,而经济基础薄弱、财政紧张的区域,只能有限参与。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中国律师行业内卷严重 知情人揭内情
  2. 中共军队动荡 军办副主任罕见吁“过紧日子”
  3. 习老乡加校友 中共西安书记方红卫官宣落马
  4. “东西三不借 借了家准败”是指哪三样?你有借过吗?
  5. 温峥嵘全红婵遭AI仿冒带货 中国盗播乱象丛生
  6. 黄仁勋:中国仅落后几纳秒,美国保持优势很重要
  7. 中共真没钱了?传安徽多地追回“二胎补贴”
  8. 财政捉襟见肘 中国多地停止二孩生育奖励
  9. 为什么使用AI的你,变得越来越笨?
  10. 福建男子与堂哥合谋撞死7岁儿子 骗保近百万
  11. 房贷利率微升,购屋、再融资申请量大增
  12. 全国最惨富二代,都在浙江
  13. 居然喜欢上了丈夫以外的男人
  14. 被问及未来是否继续跳水 全红婵回应:还不知道
  15. 苏州副市长唐晓东落马 一周前曾公开露面
  16. 北京在怕什么?CNN爆习近平2影像在中国网络看不到
  17. 美参议院否决议案 不限制美军对委内瑞拉动武
  18. 佩洛西将隐退 川普:很高兴 邪恶女人退休是好事
  19. 川普关税恐有大变动 彭博揭各国影响
  20. 川普一句话,撼动美中格局
  21. 民主党选民埋葬拜登主义,拥抱破坏
  22. 加拿大计划储备关键矿产 反制中共垄断
  23. 一份非官方的美国就业数据,把的美国投资者吓坏了?
  24. 385亿深圳相机老板,公开反攻大疆
  25. 高市早苗“铁人作息” 凌晨3点开会!向秘书警护道歉
  26. Shein情趣娃娃风波升级 法国官员向中方表达“不可接受”
  27. 德将军警告:俄随时可能对北约发动有限攻击
  28. 英雄与汉奸:华北军政人物的不同抉择
  29. 男性40岁后阳气大减?这样补唤回活力
  30. ㄧ起家就谎话连篇 正是他主导井冈山虐杀极刑
  31. 惊悚 它们抢走你的一切 你却习以为常
  32. 中美5型大火箭冲刺年底发射,谁能成为世界第二?
  33. 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发布 钟睒睒连5年居榜首
  34. 向太回应向佐被赌场追债
  35. 10月出口下行的三大原因
  36. 李承鹏:怎么看郭美美?史将证明这是一个奇女子
  37. 撕奖吃相难看,郝蕾一语道破背后真相
  38. 泡泡玛特出现直播事故上热搜 公司股价大跌
  39. 加密货币熊市重现
  40. 财政部,最新部署
  41. 硬派越野盯上了年轻人
  42. 山东企业家遭冤判3年 迄今无执行 疑案件造假
  43. 美军在加勒比海再击沉运毒船 击毙3毒贩
  44. 美UPS货机坠毁已造成13死 事发前曾进厂维修
  45. 中方放宽稀土出口限制,但未达美方期望
  46. 郭俊辰微博惊现“献祭术语” 遭疑真人已死替身登场
  47. 山东女企业家遭冤判三年 迄今竟未被收押
  48. 少年康熙擒“鳌” 为活路鳌拜脱衣又说了这番话
  49. 神韵未演先热 法国售出17万门票 5城告罄
  50. 白宫公布习近平"笑眯眼"照片 中国民众看不到
  51. 兴全基金换帅
  52. 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
  53. 流感来势汹汹 中疾控数据暴发疫情周比暴涨87倍
  54. 孙俪标志性痣没了,状态好到认不出
  55. 联合国安理会解除对叙利亚总统制裁
  56. 美西华人集会抗议 谴责中共包庇跨国电信诈骗
  57. 萧美琴首次在欧洲议会讲话 提中共对台威胁
  58. 打破中国稀土垄断 西方全寄望它
  59. 沙僧扮演者刘大刚去世,终年78岁
  60. 联合国:2025恐成史上最热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