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不适合熬夜,建议这个点睡
2025-11-07 18:25:3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生命时报
几乎人人都知道熬夜会损害健康,但并非每天能做到早睡早起。经常晚睡的人注意了,在一年中,冬季是医生最不建议熬夜的季节。

11月7日是“立冬”节气,从这天开始,可以在作息上做些调整,尽量早点睡、晚点起。
《生命时报》(微信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综合多位专家观点,告诉你为什么冬季熬夜的伤害更大,并总结“补救”措施。
为什么建议冬天少熬夜
国家级名老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主任医生旷惠桃介绍,中医认为,养生要顺四时,冬季主“藏”,是人体积蓄营养、养精蓄锐的极佳时段,作息也要注重“藏”,尽量早睡晚起。
年轻人要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尽量做到晚上11点前入睡,不要熬夜尤其是长期熬夜,以免耗伤精气神,影响身体健康。
中老年人最好晚上9点左右入睡,早晨太阳出来了再起床。白天还可晒20~30分钟太阳,有助于暖身健体、补益阳气。
?不熬夜,有助增强免疫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赵艳表示,“猫冬”目的是为了藏精纳气,保存体力,增强自身免疫力,这样才能在春天各种病菌蠢蠢欲动时,更好地抵御外邪侵袭。“猫冬”的要点之一就是要早睡晚起。
?不熬夜,帮助提高御寒能力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风湿病科主任医生李斌介绍,早睡有助“生阳”。睡眠时,机体得以休养生息,恢复消耗,早晨起来阳气即可恢复生发。阳气能推动气血运行,让身体有足够的热量抵御寒冷。
入睡时间决定睡眠质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古人的养生智慧,这其中离不开褪黑素的“支持”。
褪黑素是负责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的睡眠激素,主要由大脑深处的松果体分泌,它最重要的作用,是调节昼夜节律,帮助睡眠,告诉身体“到点了该睡觉了”。
褪黑素的分泌受光线影响:
白天,褪黑素分泌维持在很低的水平;晚上九、十点时分泌量增加;晚上十一点左右分泌量大量增加;凌晨两三点达到最高峰;天亮时,褪黑素的分泌又逐渐降至最低水平。

如果经常熬夜,尤其是23点以后褪黑素大量分泌时还不睡,“睡眠-觉醒周期”就会受到影响,出现“困过劲儿,反而不困了的感觉”,可能导致入睡困难、半夜醒来或早上早醒等情况。
也就是说,不熬夜早点睡,能正好与褪黑素大量分泌的时间相契合,可以充分发挥其促进睡眠的作用,提高入睡效率。
上海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副主任施明介绍,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不好、睡眠节律颠倒都属于熬夜。
从时间上来说,晚上11点到早上6点是最佳睡眠时间,尤其是晚上11点到次日3点,深度睡眠都集中在这个时段。过了晚上12点就是熬夜,越晚睡对身体伤害越大。
冬季熬夜后怎么补救
如果迫不得已熬夜,如何通过科学方式减轻熬夜的伤害?
抽空补点觉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生高伟建议,熬夜后可以洗个热水澡,既解乏又能帮助快速进入深睡眠。如果实在没有大段时间补觉,午觉一定要安排上,其他时间得空就眯一会,哪怕十分钟也有效。
营养要吃够
施明认为,熬夜后,早餐的营养补充最重要。尽量吃富含B族维生素和蛋白质的低热量食物,如低脂牛奶泡麦片、绿色蔬菜、水果等,少吃高糖、高盐、油炸食物。

由于脂肪积累都在晚上,夜间工作时,如果真的很饿,可少量进食清淡食物,不饿则尽量别吃。
增加饮水量
如果熬夜时喝了咖啡等提神的饮品,第二天要多喝水,补充身体缺失的水分,加快新陈代谢,有助于排出代谢废物。
还可以喝些枸杞菊花茶,枸杞滋补肝肾阴血,菊花清热养阴。
适当动一动
施明建议,白天补觉后,精力充沛的情况下,可以适量运动。如果是上夜班,每隔半小时起身活动一下,踮踮脚,做几个金鸡独立、深蹲,几分钟即可。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也有助缓解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