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之声】“纪念”变“庆祝”:中共统战话术的微妙转折
2025-10-28 18:25:3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中共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在国内称“纪念”,到了海外却变成“庆祝”。这一词之转折,看似细微,实则暗藏政治心机。
在中国境内,官方一律使用“纪念”台湾光复——语气中性、带有怀旧意味,避免让台湾民众感到“被庆祝”的冒犯,以降低社会反弹。而一旦到了海外,语言立刻升级为“庆祝”。纽约“和统会”10月25日的活动就叫“庆祝台湾光复八十周年联欢晚会”,语气充满胜利者姿态,把统战包装成华侨联欢。
这种语言分层的操作,体现中共对舆论风向的精密控制。它深知哪些历史能自夸,哪些只能借题发挥。像“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种国民政府主导的历史,新华社的报道只敢“纪念”;而“建党节”“建军节”这类属于自身历史的节日,才一律使用“庆祝”。
它不敢“庆祝”,因为心虚、明知无资格。真正的胜利者才敢敲锣打鼓,它却只能用“纪念”。但这并不妨碍它借机蹭功劳,把历史当宣传工具,抢夺抗战话语权——不是它打赢的仗,却要变成它的秀。
《侨报》和《星岛日报》日前的报道也透露出中共的叙事策略:宣称将透过展览与研讨,让“台湾年轻一代深刻认识到台湾同胞的抗日战争是中国抗战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话什么意思?说白了,不是还原历史,而是重塑叙事,将国民党的抗战纳入中共框架,塑造“中共主导、国民党陪衬”的版本。
事实上,中共玩弄文字早已不新鲜:把“失业”改称“下岗、待业、灵活就业、优化”,把“就业难”说成“慢就业”;经济下滑叫“负增长”,市场下跌叫“调整”;封控叫“动态清零”,镇压叫“维稳”。它不断改写词语,只为掩饰现实,操控舆论感受。
语言,本应揭示真相,但在中共手中,却成了改写真相的工具。从“纪念”到“庆祝”,从“失业”到“灵活就业”,每一次词语的转换,都揭示了一个政权的心虚——怕真话、怕对照、怕人民看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