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次元酷女孩”,斯坦福和普林斯顿都在抢

2025-10-23 23:25:22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谷雨星球

藤校抢人戏码比美剧还抓心!但能让斯坦福和普林斯顿打破“高冷人设”疯狂battle的,居然是位“异次元酷女孩”?她到底藏着什么神仙技能,能让顶尖名校集体“沦陷”?下面跟随学霸君一起来看看吧!

前段时间,我在小某书冲浪,刷到了一个宝藏博主,自称为“白天学霸,晚上发疯”的异次元(注:比二次元更多元)少女。

她的出现,打破了很多人对于传统学霸的印象,就像一条留言写的:

“没想到我爱的亚文化博主,竟然是藤校生!”

在去年的申请季里,她同时拿到了普林斯顿和斯坦福的双录取。要知道,这两所大学在顶级名校里,都是宇宙无敌难录的那一档,没想到她一下拿了俩,陷入了甜蜜的烦恼:到底该选斯坦福还是普林斯顿?

说实话,小红书不缺名校博主,但是这么有活人感的还是少数,几乎跟传统学霸的模板完全相反——

她不卷学术,只修了3门AP,她没有耀眼的奖项,在最关键的暑假,她还选择独自背起背包旅行了三个月,极富生命力;

她喜欢二次元和亚文化,平日里会COS动漫和游戏角色;书架上,摆放着大量从小追读的玄幻网文,她的大学申请文书写的还是化妆!

这样一个孩子,是如何逃离内卷的标准化模板,走出自己的路呢?她给出的答案,不仅安抚了很多学弟学妹,也让身为成年人的我们深思许久:

“申请季就是一场压缩的人生隐喻,是由真实的生活一步步书写出来的。这些看似跑题的内容,都是我最真实的人生观。”

SJ现在是普林斯顿大一新生,哲学专业,在小红书上也非常受欢迎。欢迎关注@sj。

10升11年级的暑假,正处于升学的关键节点的SJ,像无数同学一样报名参加了“名校必备”写作比赛John Locke。

但当她认真写完初稿,却迟迟无法说服自己:“我对这种形式的写作真的不感兴趣,也不擅长,为什么要继续呢?”

SJ从小就很爱钻研大脑的秘密:

“我们的大脑其实很爱偷懒,它的‘自动反应系统’常常阻碍我们思维的质量,让我们变笨。比如‘刻板印象’让认知容易狭隘和固化,‘羊群效应’让人想不假思索的从众等。”

这些理论套在升学上,也一模一样。

在美本申请这场非标竞争游戏中,大多数人如同盲人摸象。一想到申请藤校,就会联想到SAT就要1560+,考超过10门的ap,国家级竞赛也不能少等....

而为了追求“安全”和“保险”,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迎合、模仿铺天盖地的成功案例,一个个在老师和家长安排的清单上打钩。

SJ是INTJ-被认为是“冷静智谋者”,她被粉丝锐评“长相权威,学校也权威”,她还是谷雨星球长久以来的读者,觉得谷雨“非常有生命力”。

在申请季里,SJ也像所有人一样,有过无数次选择的瞬间。

她SAT考得还行,但没有特别高,很多人劝她,要是想冲藤校,还是继续考把分数刷高点,毕竟前人的经验摆在那里了。

她身上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并没有直接听从“权威”的建议,把自己抽离出来,理性观察自己做什么是最有效的,并不断调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比如在SAT要不要继续刷的选择上,她意识硬刷也不是不行,“但是牺牲掉我去做真正感兴趣的、有可能构成独特的我的项目,去刷千万人都在刷的分,对申请而言理性上真的是更优解吗?”

再拿John Locke来说,当她有了困惑后,也开启了一场自我分析:

别人都在做的事,对我来说的必要性是什么?

它能否代表我最独特的部分?

如果我并不擅长,那我能做到出色的概率有多大?

得出答案后,她顶着压力放弃了John Locke,并决定利用突然空下的时间,一个人去杭州夜骑西湖。

而恰恰就是那次夜骑西湖经历的所感所悟,后来成为了她斯坦福和普林斯顿小文书灵感的关键来源,也启发了她整个申请文书的主线,她将重点放在了自己喜欢的“化妆”上,小文书写的是自己养的蜥蜴“王安石”。

夜游西湖

她是INTJ型人,是极度的理性人,这样的思考习惯,她从小就有了。

SJ说自己从小就是一个“观察世界的人”,而不是真在“参与世界的人”。这种“抽离”带来的第一个优势,是她能够理性进行“投入、产出”的评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8年级的时候,SJ曾经参加过辩论队,有机会去参加世界级的重磅比赛。但她并不享受过程,即使知道这会对大学申请有用,但还是依然退出了:

“如果一件事要我硬着头皮、不情不愿地去做,我的产出必然是平庸的。”

她得出了一个成年人都很少意识到的问题:当我们从众的时候,往往以为自己在追求“效率”,实际上是正在用低效的模仿,代替高效的创造。这就是思维的钝化。

“其实‘做自己’才是更聪明、效率最大化的事情。”

SJ的出现也鼓励了很多孩子们。

SJ身上另一个颠覆藤校模板生的地方,是一个十足的异次元少女。

从小她就沉迷于玄幻修仙小说,也非常爱看网文,甚至自己也会写:

“玄幻小说很吸引我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里面的主角寻找的都是‘系统之外’的东西,”SJ回忆说,“这让我当时小小的心灵大为震撼。”

“我觉得玄幻小说其实就是一种民间哲学,”她笑着说,“它在用非常非严肃的方式去讨论形而上学。”

SJ认为自己对世界万物的这种哲思好像是近乎无意识的,“我在思考一个生物问题的时候,我可能思考的也是它背后的哲学。”

从上海知名双语学校毕业后,她去了美高读书,在这个阶段,这种抽象的思考延伸到了更具温度的现实。

她在纽约街头和流浪汉、僧侣、服务员、旅人交谈,听他们讲自己如何看待选择、痛苦和命运,并拍摄成了一部边缘人群纪录片。

在美高的宿舍里,SJ把自己喜欢的修仙网文角色海报贴在墙上

在正式申请前的一个暑假,SJ也没有选择用竞赛塞满,而是一个人去拉美背包旅行。

这次旅途让SJ积累了大量的体验:

“我是特别喜欢秘鲁文学才选择去那里旅行,一个人徒步的时候,我总是在冥想和观察,比较现实世界与自己看过的作品。这些思考和体验后来也都进入到了我的文书里。”

“我的申请材料,其实是我思考和生活的延伸。”

SJ申请路径“十分自我”,她的申请材料表面上看起来甚至有些“松散”:一本出版于亚马逊的文学与哲学作品集、一组关于边缘人生活的纪录片、几个自发组织的读书会与人文社团,以及一篇独立完成、讨论博尔赫斯与庄子的研究论文。

没有竞赛,没有大奖,但却“都是生活”。

SJ却发现,想要写出好的文书、拿出精彩的申请材料,必须要有好的生活。

申请不是凭空构思的,而是被真实的生活一步步写出来的。

她分享了一个对自己很有用的方法:在浓缩的个人成长建构期,不要把时间碎片化,也不要每个都做一点,尤其是暑假,它是一个浓缩的个人成长建构期,不要把时间碎片化,也不要每个都做一点:

“一定要留完整的时间做一件真正‘重要’的事,可以是一个夏校,一次旅行,一次深度写作,或者完整的月阅读计划。”

在平日的生活中,SJ也有着自己的时间空间“抽屉”:做一件事的时候就全神贯注,做到极致;放松的时候就彻底放松,让自己处于最舒服的状态。

白天,她会百分百专注于自己该做的事:上课、写文书、准备标化考试。到了晚上,她会看两个小时以上的网文来获得完全的放松。有些时候,光是刷B站就可以刷好几个小时。

她开玩笑说,白天拼命学习,晚上尽情发疯。

“我特别允许自己发疯,这跟学习一样重要。因为这样才能保证白天做事时的效率最大化。也在当下系统的压力下,让情绪有一个出口。”

当下,大家都在说美本申请是门玄学,但SJ认为美本申请是有逻辑的,“只不过这个逻辑比较隐蔽”。

SJ从不避讳自己的“特权”,作为中国籍的国际生在美高就读,也为她带来了一定“信息优势”,在美本申请中更敢于做自己。

“老师也让我不用特别焦虑只考了3门 AP 的事,让我信任大学招生官,他们有能力识别出我们的特点。”

这样的判断在之后得到了验证。

当SJ机缘巧合在线下碰到了当时录取她的斯坦福招生官时,对方还特别提到了那篇因夜游西湖而产生灵感的文书,透露出真实而又富有哲思的文书令对方印象深刻:

“我成为admission officer是因为我永远对年轻人的故事感到好奇——你不是因为你优秀才被记住,而是因为你真实且完整。”

打动人的故事不是一串竞赛,一页成果,而是一个完整的人在讲述TA如何走向自己的过程——他在想什么,困在哪里、如何逃跑,又如何选择留下——

这些东西不在履历里,却决定了一个人的方向。

SJ曾经也登上过斯坦福INS上2029届新生的恭喜名单中,在社交平台上,很多同学都分享了自己的二次元爱好,戏称斯坦福“就爱我们亚比二次元”

走过申请季的SJ,由此看到了美国大学的招生逻辑。

招生官是在寻找未来有潜力、能带来深度贡献的人。比如招一个哲学系的学生,他并不是在找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人,而是在找那个未来最有可能成为哲学家的人。

这意味着,招生官评估的不是现在的成就,而是你思维和精神的“成长曲线”。他们会通过你的申请材料,寻找支撑这种潜力的关键能力:

1.敏锐的洞察力:你对世界是否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好奇心和穿透事物的能力。

2.学习能力:你是否能够跨越学科的边界,不断吸收和整合知识。

3.真实性的勇气:你是否有勇气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拒绝思维捷径和惯性。

在SJ看来,这引出了两种被认可的“优秀”路径:

一个是成就顶峰。如果你已经是某个领域的天才或是“学神”,比如拿到顶尖金奖,在某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那么你已经证明了自己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或“伟大的科学家”——这种就是凤毛麟角。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你需要的不是成为“顶流”,而是成为一个“独立思考者”,要从做题式思考,转变成问题式思考:

“如果你过于遵从既定模板,你就很容易陷入思维惯性。

你可能会依赖别人提供的正确答案,而不是去建立自己的逻辑。这样的申请者,即使看起来很完美,在招生官眼中也缺乏稀缺性和驱动力。”

大学要寻找的,正是这种冲动的火花,以及它背后所预示的、无限生长的可能。

SJ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的申请经验,最后一段话,她是这样说的:

“美国大学申请是一个功利的游戏 ,只是一个非常有限的制度设计。一个不断筛选和标签化的流程,它可以被优化被利用,但也会被误解。

我始终觉得,并不是应该你来适应它,而应该是它来召见你。我所相信的和我想送给大家那句话:大学都是顺便的,而生活才是真正的目的。我们不应该为了大学而活。”

她的故事里,最触动我的,是一个孩子跳脱功利教育后,有内往外散发出对生活本身的热爱和追索——

我们如何被叙事塑造,又如何重写自己的叙事,是不管去什么大学,在什么阶段,都需要去解答的人生追问。

就像她说的那句话:

“申请的过程教会我很多东西,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申请不讲策略,讲的是叙事,而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叙事——你的恐惧、迟疑、快乐、爱与挣扎,其实都是一种知识。

你越是诚实,就越是能自洽。越是自洽,或许你越能过上心中理想的生活。”

推荐关注SJ的小某书。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四中全会诸多异常 元老“小步慢走”习张打成平手
  2. 股价翻倍的英特尔,站在ICU门口的“芯片工厂”
  3. 中国超市月薪2000多,却没人离职
  4. 夫妻年龄到底相差多少比较好?
  5. 4种烂大街的“中国式大妈”搭配
  6. 分析:四中全会公报只有三句话是重点
  7. 美国税局新规 副业收入低于2万美元无需申报
  8. 中共统计局称9月青年失业率17.7% 遭群讽
  9. 美政府停摆23天 川普:我朋友自掏腰包付军饷
  10. 马克龙急得跳脚:真没招,欧盟就对中国启动“核选项”
  11. 芋头的“死对头”是它!4个禁忌你一定要懂
  12. “人心所向”
  13. 卢浮爆被盗,把我看乐了
  14. 好莱坞最火的亚洲面孔,凭什么是她?
  15. 中共限制稀土出口 德外长访华行程暂取消
  16. “是否愿为保台牺牲生命?”台媒最新民调出炉
  17. 杀妈逆子 他比薄熙来踹断他爸三条肋骨更狠
  18. 美9月CPI全线低于预期,美联储10月降息板上钉钉
  19. 为什么习近平下不了台 中共已没命可续
  20. 习派和反习派在四中全会陷僵局 高层不得已求稳安排
  21. AI股票推高美股估值
  22. NBA球星参与黑帮四大家族赌局 詹姆斯“躺枪”被调查
  23. 美宣扬占上风,《经济学人》却说中国正赢得贸易战
  24. 从贫困移民到华人前首富,川普为何特赦赵长鹏?
  25. 美2026年社安金上调2.8% 对您意味着什么?
  26. 美国9月CPI年增3% 低于预期 释何信号
  27. 王室处理安德鲁,哈里梅根瑟瑟发抖
  28. 铁饭碗的神话,居然被一个基层公务员打破了
  29. 深圳调整公积金租房提取比例 引关注
  30. 美联储年内再次降息预期升温
  31. 欧盟暂缓动用俄罗斯冻结资产进行援乌
  32. 中国流感疫情暴发周翻12倍 人博卡病毒也盯上儿童
  33. 前IMF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增长将降至2%
  34. 中国“豆腐渣”连爆!大楼摇头晃脑,业主被砸懵
  35. 王自如近况:坐绿皮车,入职雷鸟
  36. 安省在美打广告 川普中断美加谈判 卡尼让步
  37. 缅东电诈中心上千人逃往泰国
  38. 高市早苗发表首次施政演说 强调推动日中战略互惠
  39. 欧盟首次制裁俄罗斯天然气
  40. 传中共党魁罕见不给高市致贺电
  41. 美制裁哥总统,佩特罗誓不屈从
  42. 因长相甜美被禁止整容的她,如今怎样了?
  43. NBA假伤、操控扑克与黑帮勾结 目前已知的所有细节
  44. 日本“失去的30年”,炼成了中国餐厅排队王?
  45. 晒意大利女总理“色情照”网站,被反击
  46. “男童喝奶茶后玩蹦床身亡”最新进展
  47. 未来科学大奖周科学峰会开幕
  48. 卢浮爆珠宝被盗背后的猜测
  49. “普特会”突然取消,川普为何改口制裁俄罗斯?
  50. “一只手”,掐住了特斯拉的万亿市值
  51. 泰国王太后诗丽吉辞世 泰国将有一年的官方哀悼
  52. 十堰车撞人事件已逾48小时,我在等一份官方通报
  53. 四中全会后军报发社论 专家:现甩锅模式
  54. 核技术领域,“美国早年是领头羊,如今落后中国15年”
  55. 以色列议会投票通过吞并约旦河西岸 被指“十分可笑”
  56. 哈佛更有钱了:捐款创纪录
  57. 专家:活摘器官是中共最怕碰触的红线
  58. 河南一事业单位招人条件现异常 引热议
  59. “不生大病”的人有4个共性 第一个很多人都做不到
  60. 2025全美10大最贵邮编区 加州占7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