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IMF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增长将降至2%
2025-10-25 00:25:4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在跟美国贸易战的刀光剑影下,中共四中全会落幕并通过了未来五年经济计划。前国际货币贸易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告诉大纪元,中国经济增长未来几年能达到2%~3%就不错了。中共希望建立强劲的国内市场,以摆脱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命运,但是疲软的房市和脆弱的社保体系导致这一目标很难达到。该经济学家还认为,在美中贸易战的对决中,中国经济更脆弱。
中共四中全会正值美中贸易战更加剑拔弩张之际,会议批准了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目标规划草案。虽然草案尚未公布,但是四中全会公报透露了第十五个五年计划的一些内容。
公报说,中国要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增强科技自主权与自主实力,引领高品质发展新生产力,要建立强劲国内市场,要推动高水准对外开放等等。
前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罗格夫(Rogoff Kenneth)告诉大纪元,扩大国内市场确实是中国发展的关键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非常专注于基础设施和出口,而且似乎还在继续这种做法。在大多数国家,消费至少占国民所得的60%。在美国,这一比例是国民所得的三分之二,即66%。而在中国,这一比例远低于50%。这在需求方面是一个庞大的缺失。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强调这一点。这很有意思,但公报只有一句话。”
肯尼斯·罗格夫目前是哈佛大学国际经济学讲席教授。他于2001年至2003年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罗格夫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当选院士,长期位列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十几位经济学家之列,同时也是国际象棋大师。
中国扩大内需有多重阻碍
罗格夫表示,中国经济增长品质长期以来一直很低,中国经济需要重新平衡。
“中国一直在建设并非急需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它一直在生产出口产品,但世界还没有准备好购买足够的产品,它需要更多地转向国内市场。我认为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是,它说想要扩大国内市场,(但是)他们打算怎么做呢?我认为这才是真正有趣的问题。”
罗格夫指出,中国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和脆弱的社保系统让“建立强劲的国内市场”这个目标“非常具有挑战性”。
“目前消费非常疲软,因为许多城市的房屋建设过剩,价格过高。许多城市的房价正在下跌。住房可能占中国普通家庭财富的80%。所以,人们非常担心自己损失了这么多钱,这很难让他们消费。”
中国9月新房价格以11个月以来的最快速度下跌。路透社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计算,9月新建住宅价格较上月下降0.4%,年比来看,9月新建住宅价格下降2.2%。
罗格夫说,“建立强劲国内市场”的目标难以实现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中国缺乏完善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人们需要储蓄,为养老做准备。”
“医疗保健水平非常低。在我看来,许多地方的医疗保健水平仍然低于应有的水平。所以人们不得不为此储蓄。所以,很难让人增加消费。”
他说,民众还有很多存钱的原因,“中国仍然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一个孩子要照顾父母,甚至可能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他们需要为此储蓄。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需要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也必须为此储蓄。”
如果中国经济不能从依靠出口转变为依靠内需,那么中国可能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罗格夫说:“我认为他们需要一个更强调消费、更强调国内消费需求的发展策略,才能实现永续发展。否则,中国就有可能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即一个国家达到一定的收入水平,例如中等收入,但之后就无法再进一步发展了。”
预测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到2%
即使国内需求疲软,中共仍然没有放弃维持经济高增长的目标。中共领导人坚称,实现2035年跻身“中等已开发国家”行列、经济规模在2020年翻倍的目标。荷兰国际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宋琳表示,这意味着未来十年年平均成长率约为4%~5%。
然而,罗格夫认为,中国经济如果能达到2%~3%的增长速度就不错了。
“我认为中国经济成长将持续放缓。如果年增长率保持在2%或3%,我认为会表现不错,以人均计算,这仍然比大多数国家要好,但不会达到5%或6%。官方数据或许呈现的是这个样子,但是我认为真实的核算结果应该是中国经济成长放缓。”
中共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第三季度年增4.8%,略高于预期。中共国家统计局10月20日声称,这为实现全年5%左右的成长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过,公开报道展示的情况远没有那么乐观。中国家庭不愿增加消费,企业投资减少。经济成长尚未完全崩溃的唯一原因是中国工厂正以创纪录的水平向全球出口产品,这加剧了从华盛顿到布鲁塞尔跟北京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
美国跟中共的贸易战激战正酣。在中共提议限制稀土出口之后,美国总统川普威胁对中国商品征收100% 的关税。10月24日,川普政府发动了新的攻势。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宣布,对中共履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经济贸易协定》(简称“第一阶段协议”)的情况启动301条款调查。如果调查显示中共未履行协议,将导致对中国征收额外关税。
贸易战对决美国实力胜过中共
这场旷日持久的贸易战,美国和中国,谁更加扛得住呢?
罗格夫说:“从政治角度来看,中国更能承受冷战(贸易战)的压力,因为中国人民更习惯应对困难时期。习近平对权力的控制更加严格。所以我认为,归根究底,在政治上,川普更容易受到冲击。”
在中共的铁腕高压下,中国人民经历了啃树皮甚至人吃人的日子,却无法反抗。而在民主制度的美国,总统必须倾听选民的呼声。
现在正值美国大豆丰收的季节,但是农民们却忧心忡忡。11年前的这个时候,中国从美国购买了价值126亿美元的大豆,但今年,中国尚未从美国农民手中购买任何大豆。中共此举正是为了打击川普的票仓。
然而,这一切并不能抹杀中国在贸易战中受到的沉重打击。
罗格夫说:“在经济上,中国更脆弱,因为它已经面临房地产危机。房地产和基础建设是中国最大的产业,如果算上直接和间接投入,几乎占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中国面临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让人联想到日本。日本经济正在放缓,而且是急剧放缓。而美国则仍然表现良好。因此,美国的经济地位更强。”
中共数据显示,受强劲的消费支出和进口下降的推动,今年春季美国经济的成长速度超出了先前的预期。衡量商品和服务产出的国内生产毛额(GDP)在4月至6月期间的年化成长率为3.8%,高于先前估计的3.3%。
美国消费者是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引擎,面对关税和经济不确定性,他们仍然保持韧性。截至6月底的一年中,消费者支出增加了2.5%,高于先前估计的1.6%。8月零售额较上月成长0.6%,超出预期。
中国科技野心在全球遭到重创
自从2022年以来,美国政府对向中国出口半导体技术、设备和工具加强管制,以维护美国在这一关键领域的领先地位。中共在公报中表示,要增强科技自主权与自主实力。
罗格夫表示,这些策略是合理的,但是它的科技野心在世界上遭到重创。
“它继续强调制造业和出口,但不幸的是,世界其它国家一直在对中国关闭大门,尽管我必须说,欧洲表示希望减少污染,减少碳排放,但是它实际上不允许中国电动车进入。”
欧盟于2023年10月启动了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初步认定中国电动车生产商获得政府补贴,对欧盟产业造成威胁。调查结果显示不公平补贴的存在,并于2024年11月1日开始对中国进口电动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关税,税率最高可达38.1%。
美国也同样拒绝中国制造的电动车。
罗格夫说:“即使在拜登执政期间,美国也不允许中国电动车进入。这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来说一定非常令人沮丧,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正在实现联合国和其它机构提出的长期目标,他们正在尽一切努力生产绿色产品,以减少发展和污染,但世界却不愿吸收如此多的出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