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首颗自制“福卫八号”卫星启运赴美
2025-10-07 03:25:4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中华民国国家太空中心今天(7日)举行“福卫八号‘齐柏林卫星’”起运典礼。总统赖清德表示,该卫星是台湾首个自制星系,关键元件自制率达84%,“象征我国太空科技发展重要里程碑,让台湾站上国际太空市场的舞台”。
福尔摩沙卫星八号(简称“福卫八号”)是台湾第一个自制的卫星星系,共有8颗光学遥测卫星,其中第一颗(FS-8A)今天自位于新竹的国家太空中心(TASA)起运,准备搭机送往美国,于今年第4季发射升空。
中华民国总统赖清德表示,此次以“齐柏林”为名的卫星,就像已故的齐柏林导演,透过镜头让世界“看见台湾”,将承载已故齐柏林导演守护台湾的精神,以更高解析度持续执行“守望台湾、观照世界”的任务,展现台湾迈向太空新时代的重要一步。

“福卫八号”由TASA结合台湾产学研界自主研发,包含6颗原始解析度1米的光学遥测卫星、以及2颗原始解析度小于1米的超高解析度光学遥测卫星。自今年起逐年发射,预计2031年布建完成。相较2017年发射的台湾第一颗自制光学遥测卫星“福卫五号”原始解析度2米,“福卫八号”的解析度更高,并预计以星系方式运作,使地表取像更频繁、也更清晰。
赖清德:“福卫八号”为台湾太空科技发展重要里程碑
赖清德致词时表示,今天对台湾以及国家太空中心都是意义非凡的一天,即将起运的是“卫福八号”星系中的第一颗卫星,也是台湾第一颗自制星系。“福卫八号”的诞生是台湾在太空科技领域重要的里程碑,升空后将接棒“福卫五号”,以更高的解析度持续并升级“守望台湾、观照世界”的任务。
他说,国家太空中心在福卫五号的基础上,持续精进卫星技术研发,“齐柏林卫星”从设计、制造到整合测试,有超过20家产学研单位参与,提升卫星关键元件自制率达84%,相信继续努力,后续卫星的自制率还会提升。
赖清德表示,齐柏林卫星将与后续卫星构成紧密的对地观测网络,卫星资料将广泛应用在国土规划、农业监测、灾害应变与环境保护上,不仅有助于提升国民生活福祉,也能强化整体国家韧性,让台湾能积极应对气候变迁与地缘风险带来的挑战。
身兼TASA董事长的国科会主委吴诚文指出,近年全球太空产业快速蓬勃发展,从低轨卫星通讯、遥测应用、太空资源探勘到环境监测,太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吴诚文表示,据估计2035年全球太空经济规模将达1.8兆美元;台湾在这波浪潮中应凭借资通讯、精密机械与电机的产业优势,透过国家太空计划累积产学技术能量、取得飞行履历,带领台湾业者共同进军这个兆元市场,让太空计划可以充分支援中华民国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强化国家太空韧性。

齐柏林导演之子、也是齐柏林基金会董事齐廷洹表示,父亲一辈子都在天上飞,现在飞得更高了。他认为,帮卫星命名的原因,是希望卫星不只是机器,而是一份精神、价值或共同记忆,父亲的名字,让这颗卫星有了温度。
TASA主任吴宗信说明,“福卫八号”计划从2019年成立,由三任计划主持人接力,经历关键设计审查、组装与环境测试等关卡,可说是关关难过,幸好在同仁共同努力下,关关都过。齐柏林卫星是台湾队的心血结晶,其任务酬载、卫星电脑、电力控制单元、姿态与轨道控制次系统等关键元件与技术,绝大多数均由台湾国内自主研发。
吴宗信指出,齐柏林卫星共与台湾国内33个产官学研单位合作,如果卫星顺利运行,合作伙伴可借此验证技术,卫星的元件与软体亦可取得飞行履历(Flight Heritage)。
除了遥测取像的主要任务,齐柏林卫星还搭载由国立成功大学物理系教授陈炳志团研发的科学酬载“双波段大气瞬变影像仪(DIAT)与电子温度密度仪(TeNeP)”,用于闪电与电离层相关研究,可观测电离层及进行地面伽马射线闪光(TGF)起源与触发机制的研究。
“齐柏林卫星”将部署于距离地表561公里高的太阳同步轨道,透过地面影像后处理(Super Resolution)的方式,达到小于1米的超高解析度。星系布建完成后,将可提供每日多次再访能力与全球涵盖的卫星影像,达成即时性卫星资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