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感冒,吃抗生素没用?
2025-09-26 11:25:19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老爸讲科学
协和妇产科专家谭医生因服用头孢过敏进ICU这事,既在我意料之中,又有些出乎意料。
9月23日,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生谭先杰,因为觉得自己感冒加重而吃了一颗头孢菌素,以至于严重过敏被送进了抢救室,不但头疼、脑胀、起皮疹,心率更是飙升到了170次/分,脸色也变成了骇人的紫黑色。
谭医生自己p图还原当时的脸色
意料之中的是,国内滥用抗生素治疗感冒,始作俑者本就是某些庸医。出乎意料的是,协和的医生居然也这样……
吐槽完毕,讲几个基本常识:
首先,普通感冒无药可治
通常意义上的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两大类。
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及其他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而流行性感冒则是由流感病毒引起。
普通感冒是自限性疾病,通常一周左右便会痊愈,时至今日,世界上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治愈感冒。我们常说的感冒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西药,或感冒灵冲剂、连花清瘟等中成药,只能用于缓解感冒症状。
重复一遍:缓解感冒症状!也就是所谓的治标不治本。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具有降温、镇痛等作用;
感冒灵中添加了对乙酰氨基酚,所以药效和前两者类似;
至于连花清瘟,因为其中含有麻黄碱,而麻黄碱具有减轻鼻塞的功效。
但是,以上这些功效都只能让你的感冒症状没那么严重,却制服不了病毒,真正战胜病毒让身体痊愈,还得靠你自己。
至于流感则是有特效药可以治疗的,比如磷酸奥司他韦(商品名达菲),可用于成人和1岁及1岁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
至于广告里常说的风热感冒、风寒感冒之类,对不起,这不是现代医学概念,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医学证据证明这类概念的存在。
如果你信这个,不妨找个巫毉问问。
其次,滥用抗生素危害严重
这是个老话题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抗生素副作用大,但一旦感觉自己生病了,无论是感冒发烧还是头疼咳嗽,甚至感觉自己“上火”了,大多数人也会先嗑上一颗头孢(或其他抗生素)再说。
面对老话题,就不得不老调重弹,必须强调的是:
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引起的感冒完全无效。无论是对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还是对鼻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肝肾损伤,长远危害是导致耐药性增加。
具体到导致谭医生这次出事的头孢,其过敏反应严重到可能危及生命,具体表现为胸闷、气急、面色苍白、冷汗、烦躁不安、意识丧失等症状。若不及时抢救,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为什么有时候感冒了,医生还是会给你开抗生素呢?
排除误诊,医生给你开抗生素治疗,是因为除了感冒,你还可能因为细菌感染而并发了炎症,在这种情况下,遵医嘱服用抗生素是没有问题的。
以及,吊瓶输液能免则免
在中国,用输液治疗感冒被视为“最快速”的治疗方式,甚至形成了“感冒输液好得快”的普遍认知。
在每年的流感高发季节,学生排队吊瓶往往成为一大盛景。
然而据WHO调查数据显示,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
静脉输液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最常见因素。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静脉注射给药占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近60%,远高于口服给药的33.7%。
不正确输液的危害包括:
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发生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几率更高、更快;
输液微粒可堵塞微血管:经常输液会使药液中的微粒蓄积在毛细血管中(主要是中药注射液),可能导致微血管血栓、出血等;
刺激血管并加重心肾负担:长期输液会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改变、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增加感染风险:因消毒不严、操作不规范可引起交叉感染。
事实上,只有当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或病情危重时,才需要考虑输液。
总之,安全用药应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最后,病情严重入院检查
我相当理解大多数人生病以后不愿意上医院,一方面工作太忙挤不出时间;另一方面,看病难的问题一直存在,有时候等预约上了病可能已经好了;更何况,每次上医院医生可能二话不说先让你化验照CT,其费用对于没有医保的人相当不友好。
但是,如果不使用现代医疗技术进行系统检查,很多疾病是无法被正确诊断出来的,那些仅仅靠看舌苔、号脉就能诊断出确切病症的,不是庸医就是骗子。
那种靠猜,靠以往经验甚至是侥幸心理的做法,一次两次或许没事,但一旦出事,可能就会要了你的命。
以协和谭医生为例,即便身处医院却没有进行相应检查,凭借自己过往没有头孢过敏的经历便大胆服药,以至于一度情况危急。
医生尚且如此,何况是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