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拥有能终结隐形潜艇时代的人工智能?
2025-09-20 04:25:12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德国之声
有报道称,中国新型人工智能系统几乎能在所有情况下探测到最现代化的潜艇。中国真的拥有能对海上安全构成真正威胁的技术了吗?或者这只是中方心理战的一部分?
请不要被误导:通过实现技术创新来强调自身的优势,同时暗示对手无力反击,这一直是心理战的一个手段。而中方最近的表态,也应该主要从这个角度来考量。该消息最早由《南华早报》报道。
改变游戏规则的人工智能横空出世
在战略威慑方面,现代化的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SSBN)至关重要。图像来源: Juan Antoine King/ABACA/picture alliance
据报道,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工程师孟浩领导的团队开发了一套人工智能系统,据称可以将现代潜艇无法被发现的概率降低到5%。
这项研究发表在中国杂志《电子光学与控制》上。根据该研究,人工智能首次能实时评估来自各种来源的测量数据,例如声纳浮标、水下麦克风、水温以及盐度,并同时利用这些数据创建水下环境的动态地图。
这项研究称,人工智能还能灵活应对诸如之字形机动、诱饵部署、无人机等对抗措施。在计算机模拟中,该系统在约95%的情况下能够成功定位目标。这将挑战现有的潜艇伪装和防御方法。另一项重要进展是,人工智能能够将所有复杂的数据转化为简单明了的行动建议,供人类参考。这有助于军事人员即使在紧张的情况下也能快速做出正确的决策。
由孟浩领导的开发人员希望在未来版本中,让人工智能系统与无人机群、水面舰艇、自主水下机器人紧密协作。这将创建一个三维的、自学习的狩猎网络,能适应日益复杂的隐形策略,并实时“扫描”海洋。
核威慑的三大支柱将受到挑战?
如果上述发展成为现实,当前各国国防战略的核心支柱将受到威胁。核威慑的三大支柱(也称“核三位一体”)由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和潜射弹道导弹三种核打击方式组成。
核威慑的这三大支柱旨在通过确保可靠的反击能力,来阻止潜在的攻击者发动先发制人的核打击。而如果出现能探测几乎所有潜艇的人工智能,迄今依赖核动力潜艇进行战略“捉迷藏”的海军舰队将面临不确定的局面。
不容忽视的心理战
军事战术不仅包括威慑,还包括心理战。而此类报道显然有利于巩固中国在公众心目中的战略优势。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展示其在战略海域的军事实力,例如台湾海峡、南中国海和东海。
迄今为止,中国潜艇主要从海南岛南部的榆林港和亚龙湾基地浅水区出动。在那里,它们很容易被敌方传感器和侦察系统探测到。如果中国能控制通往太平洋的通道,例如,经由台湾及其周边岛屿群,中国潜艇将能够直接进入深水区,并可以更可靠地用作二次核打击平台。
正因如此,近年来,中国大幅升级了海军力量,在战略要地海域装备了雷达、声纳和浮标链,并试图通过大规模的海上演习来进行威慑。
水下猫鼠游戏
尽管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西方军事专家怀疑,这种新型人工智能控制的潜艇追踪系统是否真会很快威胁到全球防御战略。
美国海战专家保罗·施密特(Paul S. Schmitt)对DW表示,虽然人工智能通过分析来自各种传感器的大量数据从而支持人类决策,确实能使潜艇追踪更加成功。然而,水下环境极其复杂,实施起来仍然困难重重。
他表示,虽然完全联网和集成的人工智能控制的解决方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未来目标,但目前看来,这看起来还过于乐观。施密特认为,实际上,潜艇技术与探测手段之间仍然是一场持续不断的竞赛。
德国安全专家们也表示,海上军备动态总是像猫鼠游戏一样,结果难以预料。正因如此,海上攻防技术也需要同样动态地发展。
中国目前拥有规模最大的潜艇舰队,有105艘潜艇;其次是朝鲜(90艘)、美国(74艘)和俄罗斯(62艘)。然而,现代化的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SSBN)对战略竞争至关重要。
美国拥有最先进的舰队,约有14艘“俄亥俄级”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和50多艘现代化攻击型潜艇。紧随其后的是俄罗斯,拥有约16艘战略潜艇以及众多其他类型的攻击型核潜艇和巡航导弹潜艇。
中国正在迅速扩充其舰队,拥有至少6艘09IV型核潜艇(北约代号:晋级)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1艘09II型潜艇(北约代号:夏级)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和几种新型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
英国和法国分别拥有4艘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也拥有其他核动力攻击型潜艇,以确保其战略安全。
德国在常规潜艇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尚未具备核潜艇能力。北约内部其他拥有成熟潜艇技术的国家包括意大利、西班牙、挪威、瑞典、荷兰、加拿大和土耳其。
在北约之外,拥有“歼敌者”级潜艇的印度和拥有“海豚”级潜艇的以色列都拥有比较强的水下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