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危害 心理专家建议父母尽早防范
2025-09-17 20:25:5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9月是“全美预防自杀觉醒月”,美国华裔妇女协进会9月16日召开关于23日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的新闻发布会。来美41年的副会长许贞德,介绍了自己身边有青少年出现抑郁症而自杀的惨痛的事例。资深心理咨询专家刘元芬对家长如何关心和保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给出建议:多花时间陪孩子;尽量不要让孩子上网玩游戏;发现苗头及时疏导,必要时找临床社工师聊天开导。

刘元芬说,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危害很大,一些游戏还给青少年错误的引导,“有的孩子甚至玩‘超级杀人’的游戏,他以为随机杀人后人还会复活的。”
对于玩游戏为什么容易上瘾?刘元芬说,因为电动玩具通常6-7分钟就有一个刺激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就是为了吸引玩游戏者的注意力,很容易上瘾,一旦上瘾就难以自拔,所以家长要及早防范在萌芽状态,“尽量地不让他玩,能控制多少就控制多少;要为孩子找到其它有趣的东西,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
她也提醒父母要花时间陪伴孩子,自己首先做到不要老看手机,否则会影响管教孩子、与孩子沟通。
对于年纪还比较小的孩子,要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时,刘元芬建议可以找比他/她年龄稍大的大哥哥、大姐姐,因为小孩子比较听大哥哥、大姐姐的话。
刘元芬说,不要把心理问题当羞耻,“心理生病,就跟你感冒生病、膝盖痛一样,没有什么不好说的”,也并非所有状况都需要用药,而且在出现心理问题时要懂得求助。
刘元芬纠正了求助时的不正确认识:如果只是情绪低落、焦虑、忧郁,但还不到重症(例如精神分裂、需要住院等),最合适的第一线帮助通常是临床社工师(Clinical Social Worker)或心理治疗师(Therapist),这些人能够陪你谈、倾听、做心理疏导,协助你找到资源、改善思维方式,属于“非药物”支持;而不是找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
刘元芬说:“精神科医生主要是开药,用药治疗,针对的是精神分裂症;心理医生通常在做研究——做人格测验、研究、教育方向建议,不一定帮孩子解决日常行为问题;真正做心理支持、陪你谈心的,多是临床社工师。另外,专门针对孩子的行为障碍、学习困难做评估和介入的,是行为分析师。”
刘元芬将于9月23日(周二)上午10点45分在美国华裔妇女协进会的“心理健康公益讲座”上做“认识与面对常见心理困扰”的演讲。地点:133-32 41st Road Flu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