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变味的“健身运动”:“暴走团”里的老年江湖

2025-09-15 21:26:09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新京报

各路“暴走大军”几乎占领了北陵公园。

清晨五点四十分,大半个沈阳还在沉睡着。北陵公园的黄陵广场上已聚集了四五十位老人。他们穿着统一的红色运动套装,相互寒暄,悄然列队。

十分钟后,另一支暴走团队伍也开始朝广场聚集。这一伙人拖着行李箱大小的音箱,扛着一面红旗,在广场另一侧摆开阵势。其间,两支队伍的目光短暂相接,又迅速移开。

六点整,早场的五支暴走团队伍全部到齐,总人数超过三百人,音乐声几乎在同一时刻响起。几种节奏交织碰撞,人群开始沿步道行进,一边向前、向上伸直手臂,一边双肩规律地耸动,整齐划一。很快,人群像几道洪流,向公园各处散开。

寂静被打破了,浩荡的大部队和混杂的音乐,冲进路人的眼睛和耳朵。

“简直把公园当自己家了”“每天都是这么大动静”——路过的行人一边抱怨,一边加快脚步,绕道而行。旁观者看来,这样的锻炼方式近乎魔幻,令人费解。因为一边快速行走,一边做些奇特的动作,他们也被戏称为“僵尸舞”“暴走团”“鬼抽筋”。

八月,一起消防车与救护车被堵事件,将暴走团再次推向舆论旋涡。“暴走团挡路”的话题屡上热搜。不少人指责他们“暴走”变“路霸”,呼吁清退取缔,并依法处罚扰乱正常秩序的暴走团。

争议之下,老人们正面临无处可“走”的尴尬。

逐渐变味的“健身运动”:“暴走团”里的老年江湖

每天清晨,老人们准时来到沈阳北陵公园健步走。受访者供图

“暴走团又来了”

8月26日下午五点半,晚场开始之前,李华已经在北陵公园等待队友。

六点整,他低头看了一眼手表,不差一分。

“排好队,准备开始了。”

招呼落下,一首流行音乐《朋友的酒》响起,上百人齐刷刷动了起来。“人生几十年,总会有风雨来陪,潇潇洒洒赴会,今不醉不归……”伴着豪放的旋律,队员们逐渐放开手脚,浩浩荡荡向前迈步。

六十岁的李华是这支“暴走团”的发起人。

他身板挺拔,留着花白的寸头,穿着红色运动套装,戴白手套,脚踩一双反复刷洗、已显发旧的运动鞋。不同于其他队员,李华腰间别着小音箱、头戴耳麦,举一面红旗走在最前头。行进途中,不时回头纠正动作、喊出口号,是整个队伍的指挥中枢。

十五分钟后,队伍行至皇太极广场,与另外两支健步走团队相遇。其中一支动作整齐,成员年龄偏年轻,被李华称为“专业队”。另一支,老年人居多,没有多余动作,只是快速行走。三支百人队伍汇聚于此,三种音乐交织,五百平方米的广场瞬间被人群与声响填满了。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北陵公园定时上演。清晨六点,傍晚六点,以李华为代表的暴走团成员,准时出现,不论盛夏寒冬,一周七天,从不间断。如果有人因事无法到场,还会托其他团员带话,或在微信群里告假。

这里原本并非如此喧闹。

北陵公园始建于1643年,是清太宗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的陵寝,长久肃穆宁静。新中国成立后,陵园辟为公园,开始对公众开放。因早晚免门票,逐渐成了附近中老年人锻炼的首选地点。

李华是最早一批来这里锻炼的人,见证了“暴走”这把“火”是如何在北陵公园烧起来的。

2019年,佳木斯健身操在东北悄然兴起。李华偶然看到视频,觉得有趣,找来几位老友在北陵公园的空地上尝试练习。只用了几日,他就掌握了动作,还将健身操与健步走结合,自创出一套“行进操”。在锻炼过程中,不断有人驻足询问:“能跟你们一起走吗?”李华热情应允。

不到一个月,队伍从四人发展到二十余人。起初多是附近小区的退休老人,后来口耳相传,一些中年人和更年长的老年人也陆续加入,人数一度超过一百四十人。接下来,另外几支队伍接连组建。鼎盛时,园内同时活跃着十来支队伍,大的超过一百五十人,小的也有二三十人。北陵公园也逐渐成为“暴走”聚集地。

李华从不厌倦讲述自己创建百人团队的经历——这种运动活动范围大,存在感极强,时常让他觉得心潮澎湃。

但在其他游客眼中,他们是最不受欢迎的群体。

五年来,因音乐声量、占用步道等问题,李华的团队与游人的摩擦时有发生。有人批评他们“拿的退休金太多了,闲得没事干”“缺乏公德”,甚至被称为“神经病”。不知不觉间,“疯狂暴走团”的称号,也在沈阳传开。

不久前,李华带队如常“暴走”。队伍刚行进约一公里,就遇到两名年轻人上前阻拦:“去边上走,别挡道。”对方举起手机凑近李华的脸,一边对着手机说:“看,‘暴走团’又来了。”李华侧身躲闪镜头,反驳:“这么大的地方,怎么算挡道?”双方对峙,引来不少人围观。

人群中也有不同的声音。几个游客为他们辩论:“没上马路,也没进居民区,在公园里,有什么不行的。”随后,李华挤在人群里,高声喊了一句:“公共区域,你管不着!”最终,冲突并未扩大,但李华还是关掉音响,带着队伍离开了。

类似的争执时有发生。老人们时常感到不解:“辛苦一辈子,老了健蚌身,还要看人脸色。”

委屈归委屈,但多数人仍雷打不动,每日准时赴约,暴走三公里。也有个别老人怕遇见熟人尴尬,或是受不了旁人异样的眼光,选择退出。



北陵公园,傍晚六点,多支暴走团几乎占满了步道。受访者供图

老年江湖

实际上,对老人们而言,这里不仅是锻炼身体的场所,更是他们重新构建社交圈的重要去处。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北陵公园,由退休老人组成的健步走队伍里,关系网络远比想象中复杂。一个“团”,就是一个小社会,一片人情场。

随着规模变大,李华发现,队伍不好带了。

他说,起初大家随意站位,跟不上队的会自觉退后,而前排因动作显眼、步伐整齐,渐渐成了许多人眼中的“香饽饽”。团员们普遍觉得,站得越靠前,表示在团里的地位越核心。尤其一些曾是管理层的成员,格外在意自己所站的位置,有人甚至提前半小时到场,用水杯、腰包占住前排,不愿挪后。

实际上,一支近百人的健步走团队,有时堪比一家公司——有发展,也有分裂。

在团队中,李华作为团长负责统筹。体力好、动作标准的担任领队,在行走时发号施令;另有一两名后勤组长管理考勤杂务、采购装备、传达活动通知。所有职务每三个月由投票产生,而普通成员则是跟随,参与集体活动。

六十二岁的梅阿姨跟着李华走了三年。她发现,领队一职最受欢迎——举旗戴麦,有权又不琐碎。三年来,老人们为“争夺”领队,暗自较劲,甚至上演了不少“宫心计”。每临近选举,都有人暗中运作,建小群、请吃饭、逐个打招呼,只为了多拉几张票。

去年冬天,一位刚进团不到一年的阿姨当选领队。“她动作并不标准,口号声也小。”梅阿姨回忆,大家嘴上不说,心里不服。为了表达不满,几个老队员甚至在队列中放慢脚步,拉开距离,故意让队伍走得稀稀拉拉。

一些由人情引发的矛盾也时有发生。

李华个子高,步伐稳,站在队中最是醒目,也受到一些女队员的欢迎。几位性格外向的阿姨常围在他身边说笑,如同“仰慕者”。梅阿姨偶尔也想上前听听,“上个月,就有人因散场后向李华多请教了几句,便被传了闲话,遭到孤立,气得三天没来锻炼。”梅阿姨说。

除此之外,“钱”和“利”也是小江湖里至关重要的矛盾根源。

王建国是最早和李华一起锻炼的伙伴,也是暴走团的元老人物。他曾在沈阳开过两家餐馆,擅长算账,顺理成章担任了团队里的后勤组长。起初两人关系要好,直到队伍规模超过百人,矛盾慢慢浮现。

第一次明显的分歧,是因购买队服引发的。据李华回忆,为了整齐美观,团队会定期统一采购运动装、手套和腰包。他主张一年更换一次,而王建国却每隔两三个月就安排换新,总说找到了更便宜的厂家,却从不公开进货单据。后来有队员说,他在其中拿了回扣。消息悄然传开,李华与不少老队员都因此感到不满。

事情并未就此停止。

李华患有高血压,儿子觉得东北的寒冷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利,每年冬天都送李华老两口去三亚过冬,待上两三个月。动身前,王建国向李华保证会代为打理好团队。可他前脚刚走,王建国就瞒着他,组织每个团员上交三十元会费。

不少老队员纷纷打电话向李华“告状”,告诉他团队动荡,已有十几人先后退出,去了公园的别处,另起炉灶。李华听后立刻改签了机票,提前从三亚飞回沈阳。

二人约在北陵公园的一处湖边见面了。面对李华的质问,王建国的理由很简单:“其他的队伍每月收五十元,我们不收费,留不住人。”在王建国看来,收钱,是为了增强团队凝聚力。

但李华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建队是为了锻炼,谁都可以来,一旦掺进利益,人心就散了,变味儿了。

最终,两人因理念不合分道扬镳。王建国带走了十几位关系近的队员,另辟新据点。李华则留下,继续带领其余的人在北陵公园健步走。



队员们一边前行,一边跟着节奏有规律地伸臂、耸肩。受访者供图

难以消磨的时间

事实上,老人们往往是心甘情愿卷入“江湖”的。

暴走团成员大多已经退休。离开工作岗位后,日子闲了下来,每天雷打不动的健步走,反倒成了生活中为数不多的盼头。至于小摩擦和“明争暗斗”,在他们看来,无非是想在这片小天地里,守住一点存在感,很少有人真正撕破脸,“人到晚年,有地方去、有人相伴,比什么都重要。”

李华曾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任教三十年,他每日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家校之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日子过得忙碌,也有意义。教过的学生陆续成家立业。2019年退休那天,他把多年的备课笔记统统收进抽屉,再未打开。

儿子在上海,既不需要经济支持,也不用他帮忙带孙女。比起大多数同龄人,他的生活也清净简单得多。刚退休时,李华计划着去云南看玉龙雪山、去长白山看天池,还想四处尝尝没吃过的小吃,想象往后皆是自在清闲。

一开始,他常主动约老同事、老朋友吃饭、打牌、喝点小酒。起初大家还愿意应约,但后来,电话另一端的回应越来越淡,“老出去不得花钱吗”“孙子回来咯”……他嗯嗯两声,放下手机。再后来,他也不再张罗了。

突然闲下来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松弛,反而总有种泥沙俱下的失落感,时间也由此变得冗长,难熬。除了每天去家附近的市场变一圈,买个菜,其余时间,就在看电视和睡觉之间循环。电视里,体育比赛、新闻、电视剧,轮番切换。有时午睡一觉醒来已将近四点,随便应付点晚饭,继续等待天黑。

“待够了,好没意思。”李华说。

这是李华第一次感知,衰老,就那么突然地到来了。四十岁时,他正值壮年,堂哥从沈阳一个国营化工厂退休后总抱怨“活着没劲”,他觉得难以理解,“不用早出晚归,大把时间可自由挥霍,怎么会没劲呢?”如今,他第一次发现,“闲着没事做”的滋味,因人因年龄而异。

李华仍不愿服老。每天清早要刮净胡子,穿戴整齐才出门。头发慢慢变白,干脆全部剃掉。偶尔,公交车上遇到让座的年轻人,他也会摆手拒绝:“你坐,我站着。”前两年,他曾联系学校商量返聘,对方并未拒绝,但也无下文。老伴劝他别太认真,他则感叹:“人老了,没人要了。”

那段日子,他觉得自己陡然滑入老年,万物破碎,看什么都不顺心。经常,还会因为晚饭迟开半小时、眼镜找不着、水果忘记吃放坏了等等小事,对着妻子发脾气。儿子曾提出接老两口到上海生活,换换心情,既能团圆,还能搭把手帮忙带孙女。但李华拒绝了,在他看来,和儿女同住,意味着失去了对生活最后的掌控。

梅阿姨也有相似的感受。

从吉林白城农村来到沈阳二十年,她先后帮两个儿子带大了三个孙辈。照顾孩子、买菜做饭……每一天被琐碎填满,几乎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时间。直到女儿家最小的外孙也开始上小学,她发现,生活突然空出了一大块。

在沈阳,她没有朋友,日常的轨迹仅限于小区、超市和学校。每天送完孩子,回到家只剩自己一人。电视播着,有一搭没一搭地听个响,反复擦桌擦地,或站在阳台看楼下的行人,熬到下午四点接外孙放学。

虽与女儿女婿同住,但她仍感到孤独。因为怕说错话惹孩子不高兴,他们交流得很少,除了吃饭,她大多时间窝在自己那间堆满废纸箱、不足十五平方米的小屋——纸箱是她平时在小区里捡来打算卖钱的,越积越多,舍不得扔。阴雨天,女儿总抱怨纸箱有臭味,她不反驳,只觉得自己是寄人篱下,“土都埋半截了,什么都不想说了。”



9月3日清晨六点,北京朝阳公园,上百名老人在此集结。受访者供图

“一辈子都在为孩子、为父母,很少为自己活”

促使许多老人加入暴走团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孤独,是他们共通的原因之一。

北陵公园给了李华新的寄托。

创建队伍之后,李华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注于此。每天早晨五点准时起床,简单吃过早饭,坐半小时公交车赶到公园,带领大家暴走三公里。上午九点回家后,看会儿电视,又开始上网学习新的健身操,在家里练上几遍。下午四点半,吃完晚饭,又该出门了。

梅阿姨也不再终日忙于接送孩子,早上赶不及去公园时,干脆“罢工”,让女儿自己想办法。在暴走团,她一步步找回曾经被琐碎日常淹没的自我。她说:“精神上有了寄托,自然不想不开心的事了。”

锻炼之余,老人们三五一群,聊买菜的价格,抱怨孩子总点外卖、不懂省钱,最后又以“年轻人都这样”彼此安慰。会玩手机的,教别人玩短视频;刚旅游回来的,讲讲见闻。有时,他们也为血压血脂到底用什么好方法才能降下去的话题争论半天。

这背后,有老人们更深层的情感需求。

对他们而言,参与暴走团,不仅仅是为了锻炼,更像是一种宣示——证明他们依然健康、独立,仍能自主地融入社会,是生活质量的一种体现。

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处城中村,五十五岁的林阿姨已经独居十六年。

初次见面时,她身穿一条宝蓝色短袖连衣裙,脚踩白色厚底乐福鞋,脑后是一个玫红色发圈扎着的丸子头。她说:“人要有精气神,我比较讲究这个。”

2021年,她开始参加朝阳公园内的健步走团。据她的观察,参团的老人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生活无忧、子女省心,纯粹为锻炼身体;另一种则是终于想通了,不愿困于孤独,决定走出来交友、排遣寂寞,把余生过完。

而她自己,属于后者。

时间往回拨三十年。20世纪90年代,高中毕业后,林阿姨就在距离家两公里外的国营商场做售货员,每天站完柜台,急匆匆赶回家给丈夫和公婆做饭。二十四岁生下一双儿女,四十岁经历离婚,一晃又是十五年。按她的话说,“一辈子都在为孩子、为父母,很少为自己活。”

转变发生在近几年。一位曾每年都相约一起去张北草原避暑的好姐妹,前年突然查出肠癌晚期,来不及化疗,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好友的离世让她悲伤了好一阵,转念想想,生命有限,自己的一只脚似乎也已经迈进了坟墓,不知道哪一天也就不在了。

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也开始尝试许多新鲜事物:去健身房跟年轻人一起上团课,养蜥蜴和蛇这类特殊宠物。每天去健步走前,她都会精心打扮,卷发要打理得一丝不苟,画眉涂口红,最后穿上鲜亮的运动装。

这种独特的风格让她在老年健步走团里显得与众不同,也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

但她并不在意。“随他们议论,说明我活出了他们不敢活的样子。”在公园里,也曾有单身、丧偶的中老年异性向她示好,送她小礼物,希望进一步发展。她享受被人欣赏,但又清醒拒绝,“何必再找个人管着自己,老了还要伺候别人?”



北京朝阳公园,林阿姨所在的健步走团,会在划定的区域内活动。新京报记者 咸运祯 摄

矛盾何解?

梅阿姨的女儿一直反对母亲参加暴走团,觉得这种活动太过招摇。有一天中午,她临时从公司回家取东西,推开门,正撞见母亲带着三位团友在客厅跟着手机音乐练习动作。她顿时气上心头,一句话没说,朝母亲瞪了一眼,摔门离去了。

之后,女儿特意为梅阿姨报了老年大学的书法班,一心想给她找些“正经事”做。可梅阿姨只去了几次就再也不肯去了:“我大字都不识几个,坐在那融不进去,浑身不自在。”然后仍旧每天准时出现在北陵公园。

女儿始终难以理解:“这么吵闹,还总被人指指点点,怎么就非去不可呢?”她曾被母亲拉着一起去体验,但她受不了那份嘈杂与拥挤,很快就离开了。

无奈之下,她在社交平台发帖吐槽母亲参加暴走团的行为,没想到引发许多年轻人的共鸣,留言迅速超过百条。后来她甚至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坦言只有一个目的:“劝劝我妈,别再去了。”

在网络上,“路霸式暴走团”频遭批评。有人表示理解老年人的健身需求,也有人讨伐老人们“退休金过高”“倚老卖老”“给儿女丢人”。

今年8月,沈阳一起消防车与救护车被堵事件,将暴走团再次推向舆论旋涡。不少人指责他们“暴走”变路霸,呼吁清退取缔,并依法处罚扰乱正常秩序的暴走团。

为此,多地政府陆续出台规范措施。北京、上海、沈阳、广州等城市开始对暴走团进行摸排登记,划定活动区域,安排专人维持秩序。屡次违规的团队会被约谈,甚至处罚。

这背后,折射出更深层的社会问题。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亚朝曾在一篇名为《“暴走团”引发的交通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中写道,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统计,超过40%的60岁以上老年人以健步走作为主要运动方式。这表明,老年人对“暴走”认可度较高,对于他们而言,“暴走”不仅有身体层面的健身作用,还在心理、情绪、社交层面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

王亚朝认为,暴走团引发的争议,既源于该群体自身交通安全意识薄弱、组织松散纪律性不足等主观因素,也与公共健身空间不足、缺乏有效监管等客观条件密切相关。为此,他提出建议:各地应加强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及公共体育场陛等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推动一批公共健步设施的新建或改造,鼓励有条件的体育场陛、学校及健身场所向社会免费开放健步场地,以弥补场地资源的不足。

同时,相关部门应出台针对暴走团等群体性活动的规范性指导意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交管部门可联合其他单位开展专项治理,加强对暴走团道路交通违法及噪声污染的巡查与执法——利用电子监控、视频巡查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置违规行为,对违规个人或团体依法予以教育或处罚。

此外,还应积极引导暴走团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场地进行活动。具体而言,应远离居民集中区,避免占用城市道路,确保不影响正常交通与社会秩序,并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三十六岁的徐盛,起初对那些身穿统一服装、列队健步走的老人也不太理解。去年,他在公园结识了一位健步走的退休老人。两人聊天时,老人说,自己从北苑的家到朝阳公园,单程要花费一个小时,其实也并非多么热爱运动,只是像他这样的年纪,“能去的地方不多了。”他最期待的,是每天锻炼结束后那一段与队友闲聊的时光。

徐盛突然意识到,人至晚年,角色早已悄然转换,在家庭中,老人们从支柱变成了需要依赖的一方。在社会上,逐渐退出职场,淡出话语的中心。而参与这种集体活动,大概是他们抱团抵抗失序的一种方式。“年轻人有年轻人打拼的压力,老年人也有他们的心酸。”徐盛说。

2025年夏末的沈阳出现了新的变化。公园里加强了安保人员的巡逻,劝阻占道暴走的行为,禁止高分贝的音响播放。许多暴走团开始主动调整活动地点,从城市中心的公园转战到河堤步道、新开发区域等相对僻静的场所。这些地方虽然环境不如公园,但不会干扰他人。

李华所在的团队是其中之一。作为领队,他仍走在队伍最前面。队伍比鼎盛时短了不少,有些老伙伴因路远或家人劝阻而退出,但留下的人,依旧穿着统一的运动服、戴着白手套,迈着整齐的步子暴走。

清晨活动散场,老人们攀谈着结伴离去。有人去市场买菜,有人赶着回家准备午饭,他们在街角道别,彼此约定:“傍晚老地方见。”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你的肾为什么越来越差?10大毁肾行为大公开
  2. 广州女生宅家10年,复刻宋元宴席:太风雅了
  3. 脚部异常是肝肾警讯?出现3种情况要及早检查
  4. 中共大使无礼行径震惊丹麦外交圈 外交官还有施暴“前科”
  5. 俄中之间重返“易货”贸易 以规避西方制裁
  6. 美军官观摩俄白军演 川普借白俄罗斯突破俄乌僵局?
  7. 债市暴跌,中国央行恐很快出手
  8. 睡眠爱做梦,怎样减少做梦频率?
  9. 不只“战争部“ 美国这个政府部门更名为“战争局”
  10. 墨西哥加倍中国车关税 北京反弹 专家解析
  11. 美国人2026年健康保险费预计将大幅上涨
  12. 易会满儿子的金融进阶之路
  13. 史上最惨!年轻人活不起!惊现一大怪现象!中国要“爆”?
  14. 英国夫妇移民加拿大,原因出乎意料
  15. 和解!华女遭警员开枪重伤 获赔$675万 官方罕见认错
  16. 令计划兄弟的结局
  17. 25亿条消息,62页报告揭示人类在ChatGPT里的对话
  18. 李承鹏最新文章:跳舞的妈妈
  19. 美国最好的10所商学院 斯坦福大学居首
  20. 致命"接吻虫病"蔓延美国8州!CDC示警,被咬恐致心脏衰竭
  21. 贝森特:如欧洲不先行动 美方不对中国加征俄油关税
  22. 【百年真相】毛的结拜兄弟 如何被卸磨杀驴
  23. 满天“窟窿云” 辽宁朝阳惊现诡异天象令人恐怖
  24. 中国捞女债务暴雷!急忙结婚化债!埃建男付90万彩礼女方退婚不退彩礼!
  25. 中美就TikTok所有权问题达成“框架性”协议
  26. 大洪水将大陆分裂 南非爆发内战?
  27. 8旬修女撬锁进城堡,不走了
  28. 故意泄密?党内严重分裂 中共防火墙机密泄露
  29. 宋浩然同性恋骗婚,亲密照辣眼
  30. “软饭男”烧掉富婆6.7亿后翻脸:我渣了7年 你才发现?
  31. 【军事情报局】击沉毒艇 MQ-9与F-35威慑马杜洛
  32. 贝森特:不对中国加征俄油关税
  33. 陕西餐饮龙头从盛到衰 1.35亿元起拍卖
  34. 护照戳章将走入历史 改用数位入境系统
  35. 中国经济要回春了吗?地方政府开始提前还债了
  36. 纽约州长倒戈支持马姆达尼后,川普震怒
  37. 卢比奥警告:外国人为柯克遇害叫好将被拒签
  38. 全球最远航线将开通 中国出发 睡24小时起来还没到…
  39. 有钱人就一定更幸福更有安全感吗?
  40. 中国大陆“考试移民”瞄向香港,引发DSE攻防战
  41. 华人持中国护照,刚回国就被警察找
  42. 泰森食品将停用玉米糖浆 响应美卫生部号召
  43. 苹果向用户推送iOS26正式版更新
  44. 美中经贸会谈 美传达一重大信息促北京达成协议
  45. 南京高端餐饮店欠款590万元 疑老板卷款跑路
  46. 血溅井冈山 毛泽东结拜弟兄惨遭灭顶之灾
  47. 万斯:竟有人在柯克坟头蹦迪
  48. 查理‧柯克遇刺 公众担忧政治暴力升级
  49. 加拿大Covid感染飙升,华人吐到脱水
  50. 中国大使打压台湾外交官 丹麦不挺
  51. CoreWeave获63亿大单,股价涨超7%
  52. 坦桑尼亚恢复一名反对派人士竞选资格
  53. 习频被影射为亡国之君 《崇祯传》网售引关注
  54. 喝汤就是喝营养?
  55. 川普赴英国是访问 美英将公布逾100亿美元协议
  56. 迷信言论自由,别忘了枪声也是一种言论
  57. 波兰关边界,北京倒大楣
  58. 逐渐变味的“健身运动”:“暴走团”里的老年江湖
  59. 艾美奖:犹太裔女演员获奖感言高呼“解放巴勒斯坦”
  60. 俄中“以物易物”,躲避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