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真相】毛的结拜兄弟 如何被卸磨杀驴
2025-09-15 13:25:36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井冈山英雄信任毛泽东,却被中共卸磨杀驴!1930年永新血案,500人命丧阴谋,百姓宁信土匪不信红军。揭开革命摇篮的黑暗真相!
今天,我们要讲一个发生在号称中共“革命摇篮”井冈山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1930年2月的一个深夜,井冈山下的永新县城,枪声划破寂静,鲜血染红了地面。两位绿林好汉,袁文才和王佐,带着对中共革命的满腔热血,却落入了一场精心设计的圈套。
袁文才中枪倒地,王佐跳入冰冷的河水,绝望地喊出:“毛委员,你好狠!”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王佐要喊出这样一句话?他们的死跟毛泽东有什么关系?让我们倒转时间,揭开井冈山这段恩怨交织的历史真相!
井冈山的绿林传奇
故事要从永新事件三年前,也就是1927年说起。
井冈山,坐落在江西湖南交界的罗霄山脉,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是个“两不管”的地带——江西不管,湖南不问,国民政府军也很少踏足。这里,是绿林好汉的乐园。袁文才和王佐,就是这片山头的两位“山大王”。
袁文才,读书人出身,脑子活络,颇有几分儒将风范。王佐,粗犷豪爽,不识字却讲义气,劫富济贫,深得百姓拥护。两人一文一武,搭档默契,成了井冈山上的传奇人物。百姓提起他们,竖起大拇指:“这才是真好汉!”
同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失败,带着残兵败将四处寻找落脚点。他看中了井冈山的险要地势,心想:这地方,简直是天生的革命根据地!于是,他决定上山“借宿”,投奔袁文才和王佐。
结拜兄弟:一场热烈的相遇
1927年10月6日,毛泽东来到井冈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第一次见到了袁文才。双方见面礼不含糊:毛送了一把手枪,袁回赠600块大洋。毛说想在山上长住,袁文才摆摆手:“这得我大哥王佐点头。”
于是,袁文才带着毛去见王佐。王佐豪气冲天,宰了一头大肥猪,搬来两担老酒,摆开宴席欢迎。席间,王佐举杯:“毛委员,欢迎上山!”毛泽东也不甘示弱,端起酒杯,豪迈地说:“两位大哥,绿林好汉,劫富济贫,小弟佩服得紧!今日投奔井冈山,全靠两位仗义相助!”
袁文才笑着接话:“毛委员比我和王佐年长五岁,今后咱们得叫你毛大哥!”王佐拍案叫绝:“好!毛大哥,敬你一杯!”
毛泽东顺势起誓:“天在上,地在下,咱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若违此誓,天诛地灭!”这话掷地有声,王佐乐得前仰后合,连连干杯。
为了拉近关系,毛还送了些从地主家抢来的金银首饰,孝敬王佐的母亲。王佐感动不已,直夸毛大哥够义气。
酒酣耳热,毛抛出大招:“两位大哥,土匪生涯长不了,迟早不是被官府剿了,就是兄弟内讧。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才能从小到大,干一番大事业!”这话说到袁王心坎里,双方一拍即合。
1928年2月,袁文才和王佐的队伍正式被编入红军,成为第一师第二团,袁当团长,王佐做副团长。从此,井冈山成了毛泽东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贺子珍:袁文才为毛牵“红线”
袁文才还曾给毛泽东及贺子珍牵了条“红线”。袁文才和贺子珍的哥哥是好友。
贺子珍,井冈山下永新县人,出身望族,家道中落后投身革命,加入了共产党。蒋介石“清共”时,她的家人四散逃走,哥哥被抓进监狱。
幸亏袁文才带人突袭监狱,救出了她哥哥。贺子珍和哥哥跟着袁文才上了井冈山,成了袁夫人的闺蜜,还从王佐那儿得了一把毛瑟枪。
1928年初,毛泽东来了,一眼相中了年仅18岁的贺子珍。这姑娘年轻貌美,性格泼辣,毛心动不已。可他不会当地方言,咋办?袁文才又帮了大忙,派贺子珍给毛当翻译。
两人日久生情,很快就“结婚”了。可这时候,毛离开妻子杨开慧和三个年幼的儿子才不到四个月。他只给杨开慧写过一封信,说自己脚疾犯了,之后再无音讯。
袁文才和王佐对毛有恩:收留了他的部队,交出了山头,还帮他娶了新媳妇。按理说,毛该感恩戴德。可世事无常,恩情有时候抵不过权谋。
暗流涌动:土客之争
井冈山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
袁文才和王佐的队伍,大多是外地人,称为“客籍”。而当地的中共官员,多是“土籍”,也就是本地人。
两拨人明争暗斗,矛盾不断。当地有句俗话:“土籍的党,客籍的枪。”党政大权在土籍人手里,枪杆子却掌握在客籍人手中。
袁王领导的红四军三十二团,基本全是客籍人,土籍官员眼红得不行。他们想方设法从袁文才那儿借枪、调枪,袁文才压根不理。土籍人急了,从外县买枪,还向红五军求援,凑了一支63条枪的队伍,全是土籍人。这支队伍,摆明了是冲着袁王来的。
中共“六大”的杀机
1929年初,中共六大的文件传到井冈山,里面写道,土匪武装“在武装起义前可以利用,武装起义后宜解除其武装,并严厉镇压他们”,“他们的首领应当做反革命的首领,……均应完全歼除。”
这文件成了土籍官员的尚方宝剑。边界特委书记带头,联合县委负责人,提出要按六大精神,干掉袁王两人。
毛泽东一开始不同意。他找来朱德、陈毅、彭德怀等人商量,认为袁王对革命有功,不该一刀切。可特委书记态度强硬,中央巡视员也要求严格执行决议。最终,毛妥协了。
致命导火索:罗克绍事件
最终导致袁王两人死亡的导火索是一个叫罗克绍的人。他是附近三个县国民党联防团的团总。1930年初,袁文才费尽心思,抓住了罗克绍,还把他的小型兵工厂搬到井冈山,想造枪造弹,壮大队伍。
他对罗以礼相待,打算“感化”对方,为己所用。手下提醒他,得跟边界特委报备,免得惹麻烦。袁文才却满不在乎:“事实会证明一切,我还能跟反动派同流合污?”
可这话刚说完,谣言就传开了:袁文才勾结罗克绍,要反水!这消息像长了翅膀,飞遍井冈山。土籍官员抓住机会,决定除掉袁文才和王佐。
这些土籍官员知道,明着干,他们打不过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袁王两人,那他们就设下圈套,把两个人骗过来,趁他们毫无准备的时候一窝端。
圈套的细节:永新的血夜
1930年2月下旬的一天,袁文才和王佐接到通知,要他们带着七百多人部队火速赶往永新县城,一方面参加边界特委会议,另一方面部队要升编为红六军第三纵队。
袁王两人不知是计,欣然前往。
为了麻痹两人,特委和永新县委的人还安排永新县城张灯结彩,千余名群众夹道欢迎袁文才和王佐的队伍。
白天,锣鼓喧天,群众挥手欢呼;晚上,特委设下盛宴,酒香四溢,气氛热烈。袁文才和王佐满心以为这是革命的新起点。
可谁能想到,这一切不过是个圈套!夜深人静,借来的红五军部队悄然行动,包围了袁王两部的驻地。睡梦中的士兵被缴械,稍有反抗的当场被击毙。
袁文才听到动静,披衣走出屋外,还没来得及弄清状况,边界特委书记举枪射击,子弹穿胸而过,他应声倒地。
王佐被枪声惊醒,从后窗跳出,慌乱中冲向一条河。桥已被拆,他无路可逃,站在冰冷的河水中,他仰天长叹:“毛委员,你好狠!”随后纵身一跃,淹没在湍急的河水里。
这场屠杀,五百多名袁王部下命丧黄泉,其中不少曾为井冈山的革命根据地立下汗马功劳。
余波:民心尽失
袁王死后,井冈山的民心彻底转向。他们的部下,有的被编入红军,有的被遣散,还有的看透了中共的嘴脸,愤而反水。袁文才的手下谢角铭投靠了国民党,王佐的弟弟带人重占井冈山。从此,井冈山的百姓对“革命”心灰意冷。1932年,中共派兵攻打井冈山,却铩羽而归。
中共自己的巡视员都承认,红军到来前,井冈山的农民“安居乐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红军来了,靠打土豪为生,连小商贩、富农都成了打击对象,乡村经济崩溃。
袁王死后,他们的余部逃进山里,百姓却护着他们,对红军冷眼相待。这说明什么?在井冈山人眼里,中共的“革命”,还不如袁文才和王佐这两位“山大王”来得实在。
尾声
中共篡权后,首次授军衔时有超过1,000人被授予将军军衔,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土地革命时期参加红军的农民,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南和湖北,而井冈山出身的将军只有一人。
为什么?井冈山山大王被卸磨杀驴。中共不敢提,也不敢承认。
欢迎订阅《百年真相》干净世界频道:https://www.ganjing.com/channel/1f702725eeg3uz4eAgKxHgadC1kh0c
欢迎订阅YouTube频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0WwxWijk8NemAqLtqj4Sw
订阅Telegram群组:https://t.me/bainianzhenxiang
——《百年真相》节目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