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餐饮业因预制菜再陷舆论漩涡
2025-09-15 01:25:30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预制菜在中国餐饮业界已出现多年,风评不佳。日前网红企业家罗永浩发帖,抱怨大陆知名连锁餐饮品牌西贝“全是预制菜”,引发西贝反弹,双方爆发骂战。相关话题密集登上热搜,更多餐饮企业被点名,中共三大党媒介入表态。分析认为,中共治下食品安全问题频爆是官方的责任,而现在这波针对企业的骂战在网络炒热,有转移社会矛盾焦点的嫌疑。
罗永浩批评西贝“全是预制菜” 引爆骂战
9月15日,至少有5条与知名连锁餐饮品牌西贝有关的新闻被挂上微博热搜,排在前边的是“西贝道歉”。
还有不少品牌连锁店铺被质疑使用预制菜,其中#太二酸菜鱼为何没人吃了#9月15日登上热搜。
14日,财通社时局棱镜公众号一篇《餐桌上的“高汤”骗局:西贝、吉野家、犟骨头、米村等等知名餐饮品牌如何用粉包汤料收割你的钱包》,将多家餐饮名店也推上风口浪尖。
此次风波源于罗永浩9月10日在微博发帖称,“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他呼吁当局强制餐厅注明是否使用预制菜。
现年53岁的罗永浩曾创办锤子科技制造手机,欠下8.24亿元(人民币,下同)巨债,后转行做直播带货。西贝餐饮来自内蒙古,创立于1988年,目前在中国拥有近400间分店。
针对罗永浩的帖文,西贝董事长贾国龙11日到罗永浩就餐的北京中粮祥云小镇店开记者会称,罗永浩等人共点了13道菜,没有一道菜是预制的。贾国龙还称,会起诉罗永浩。并宣布,自9月12日起,西贝全国所有分店后厨对外开放,消费者可观看任何一道菜的制作过程。西贝并在网上公布“罗氏13道菜”具体制作过程。
各地媒体纷纷到本地西贝分店采访,但由此发现更多的问题。比如有厨师长证实部分菜品是隔夜菜;儿童餐西兰花保质期两年;羊腿是去年9月生产的,保质期还有3天,等等。罗永浩随后则宣布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
西贝受压后道歉 三大党媒介入炒作
西贝董事长贾国龙一再强调,预制和预制菜是两回事,预制是提前加工、预加工,而预制菜是成品。
去年3月,中共国家市监总局曾发通知,首次明确预制菜是经工业化预加工,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澎湃新闻”引述官方专家称,中央厨房配送的餐食,不归类为预制菜,与大众普遍认知中“带包装、经预加工的食品即预制菜”的概念存在明显差距,可能难以被公众接受。
有关西贝的话题近日接连洗版微博热搜榜。西贝开放后厨仅两天,14日中午就在内部平台发布通知,暂停门店后厨的参观。
9月12日,贾国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事件对西贝的伤害显而易见了,营业额直接下降,9月10日和9月11日每天的营业额减少100万元,9月12日开始的每日的营业额预计减少200万元—300万元。
9月13日晚,罗永浩微博发文称,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
红星新闻9月14日报道,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某个行业群内的表态截图流出。贾国龙表示,“我应对方式有错,改。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
不过,中共三大党媒《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接连介入炒作。其中《人民日报》9月14日刊发评论声称,预制菜话题“关乎消费者的知情权,不仅关乎某家企业,还关乎行业健康发展”等等。
预制菜产业在质疑声中膨胀 中共官方被指带风向
长期以来,由于中共当局不作为,中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如毒食品、毒奶粉、地沟油等。近年来,中共当局又不断宣扬预制菜的好处,自2021年起预制菜突然成为投资热点。2023年2月,预制菜首次出现在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中。官方并推动预制菜进校园,遭到民众强烈反弹。多地学生家长担心预制菜中的防腐剂危害学生身体健康,因此引发“送饭潮”。
尽管中共官方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迟迟未出台,预制菜产业在中共国家政策支持下已经迅速膨胀,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大陆2024年预制菜市场辨模达到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
在海外X平台上,不少网民质疑突然膨胀的预制菜产业背后,站着的大老板是红色的权贵(视频)。网民表示,“预制菜的市场太诱人了,权贵们不可能放过这么大的经济利益,镰刀哪有不割韭菜的道理,权力在手想割就割。”
时事评论员李林一对大纪元表示,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众所周知是中共官方长期监管不力以及腐败造成的,近年当局极力推动预制菜,但却迟迟没有所谓的安全标准,就算有标准也没有有效执行,或是变成罚没工具。
李林一说,中国网络受到官方严控,出现这种话题炒作,许多背后都是中共官方有意安排的炒作、带风向的,以转移当前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的焦点,这一次可能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