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5内置弹舱可塞6枚中距弹
2025-09-05 03:25:17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军武次位面
在九三大阅兵中,很多观众的目光集中在地面方队里的各型高超音速导弹、洲际战略导弹等“大国重器”上,但在天空中低调飞过的某些新型装备同样值得关注。而阅兵后这两天央视画面中无意间曝光的一幕,也正式曝光了歼-35隐身舰载机确认具备在内置弹舱中携带6枚中远程空空导弹的能力。这不仅意味着歼-35的综合战斗力再度上升,也代表着我国在隐身舰载机领域实现了对美国F-35C的超越。
▲央视介绍歼-35节目中,间接证实了其内置弹舱可携带6枚中远程空空导弹的能力
歼-35是全球第二款隐身舰载机,仅次于美国的F-35C。从战略意义上看,它是中国海军夺取大洋制空权和突破敌方防空体系的关键利器。不同于早期的歼-15,歼-35在设计上就以隐身性为核心,通过菱形机头、S型进气道、倾斜垂尾和复合材料吸波涂层,极大降低了雷达反射截面,使其能够在敌方预警机和防空体系尚未锁定之前就完成目标探测与攻击。
而央视画面曝光的“6枚中远程空空导弹”更是重磅消息。长期以来,外界普遍认为中型隐身战斗机受制于弹舱空间,只能携带4枚中距弹。但歼-35通过优化弹舱设计、采用折叠弹翼的霹雳-15E或新型霹雳-16导弹,实现了6枚中距弹的挂载。这一设计直接增强了其超视距作战能力,意味着它在空战中能更长时间保持火力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既然歼-35能做到6枚中距弹挂载,那么歼-20这样的重型隐身战机自然也具备类似能力。这标志着我国隐身战机在弹舱利用率上的突破,为制空权的争夺奠定坚实基础。
▲海天砺剑——歼-35
歼-35的另一大优势在于“一机适配多平台”。它既能在辽宁舰、山东舰的滑跃甲板上起降,也能在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上实现满载弹射。这种跨代兼容能力并非偶然,而是从设计阶段就进行了权衡。在28-29吨的最大起飞重量下,歼-35既能确保机体结构强度,又能在滑跃起飞中实现安全升空。与此同时,它的前起落架和弹射挂点又专门强化,以承受电磁弹射时的瞬间拉力。这意味着我国不必等福建舰完全形成战斗力,就能提前让辽宁舰、山东舰升级为“隐身+非隐身”的混合编队,快速缩短战力生成周期。
歼-35的价值并不仅仅是“不被发现”,而是体系作战的“开路先锋”。依托其低截获概率雷达、先进的电子战兼容设计,歼-35能够深入敌方防空圈,获取目标数据并回传给航母编队。
例如,它可以与歼-15D电子战机形成组合:前者负责前出隐身侦察,后者负责电子压制,制造敌方“看不见、联不通”的局面。同时,歼-35探测到的目标信息还能直接通过数据链传递给055型驱逐舰,引导远程反舰弹道导弹实施打击。这种“空中隐身平台+水面远程火力”的组合,极大提升了我国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
▲央视曝光的歼-35新画面
歼-35不可避免地被拿来与美国的F-35C比较。F-35C是美国海军为航母量身定制的隐身机,机翼面积更大、起落架更强,但它的设计初衷偏重对地打击而非制空。其弹仓更多适配对地炸弹,空空导弹挂载数量有限;航电系统的核心EOTS光电瞄准系统也更倾向于对地识别,而非空中格斗态势感知。
美国内部甚至有“F-35是一架隐身A-7攻击机”的调侃,这其实道出了其定位差异:它是依靠隐身突防摧毁敌方防空节点,从而间接夺取制空权,而非直接与敌方隐身机拼刺刀。
更重要的是,F-35C可用率常年不足50%,隐身涂层维护、发动机故障、起落架疲劳等问题层出不穷。最新的Block4升级计划一再拖延,甚至推迟至2031年,这让其战力增长严重滞后。相比之下,中国的歼-35不仅在短时间内快速量产,还能共享歼-20成熟的航电、雷达、导弹体系,形成跨机型的整体优势。
▲央视曝光的歼-35“大象漫步”
央视此次曝光的“6枚中远程导弹”细节,不仅是对歼-35火力的确认,更是中国舰载机在体系化作战理念上的一次宣示。未来几年,随着歼-35批量装备福建舰以及辽宁、山东舰,中国海军将形成隐身舰载机与非隐身舰载机协同作战的体系,大幅提升航母编队的综合战斗力。
更长远看,歼-35只是一个过渡平台。随着第六代舰载机研发推进,无人僚机协同、机载高超音速武器、人工智能作战辅助等新技术将逐步登场。但无论如何,歼-35已经奠定了中国舰载航空跨入隐身化、体系化的新阶段。从单机性能到体系整合,再到未来的无人化协同,歼-35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中美在舰载机上的代差,更为中国海军迈向深蓝提供了坚实的航空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