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养老院

2025-08-27 11:26:00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布鲁司博客

养老院是不是老人养老的好选择?

我的答案是:不是最好的,但在一些情况下是最好的现实方案。

养老院的老人,有自愿来的,也有被家人送进去的。去年回去时,看到一家几口把老人送到养老院,老人反悔了死活要回家,于是护士长和家属一块使出浑身解数,算得上是连哄带骗吧,历时一个多小时,最终把老人留了下来。

有人会认为这样的子女不孝,其实不然,但凡真正服侍过老人,都知道那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身体上不断消耗,精神上也会逐渐透支,长期积累下来会让人身心疲惫。

疫情三年,家里老人跟子女同住;同楼楼下有一个卧床老人,原先是请保姆单独照顾,子女经常来看看;后来发现,保姆照顾的确有不少问题,子女在还好,子女不在便容易马虎,时不时出些麻烦事,比如清洁不干净,翻身不够,老人身上长褥疮,还得子女不断来收拾后果;后来,三个子女都退休了,商量后决定自己照顾老人,每个子女和配偶轮流过来陪老人住一个月。

几年下来,老人被照顾得很好,一直没出什么大事;不过,三个子女中的儿子走了,一个女儿的丈夫走了。和我家人聊天,其中一个子女带着心酸感叹:原来想着多尽孝心,没想到老人这么能熬,把小一辈都熬走了。

我家老人坚决要去养老院的其中一个原因:看到子女辛苦,而自己越来越需要专人照顾,不想太多拖累子女;另外一个原因,三年同住下来,积累了一些矛盾和怨言,双方都想有所改变。

曾经认为最好的方案,是老人跟子女同住,再请一个合格的保姆;保姆在生活上照顾老人,子女在精神上陪伴老人。这也是为什么在疫情后期,特意把老人单位的新房子装修好,是在为这个计划做准备;只是没想到,在我眼里的好方案,并没真正让老人满意;其中一个原因是老人不喜欢高楼层,感觉高得可怕,在阳台上心慌得待不住;喜欢以前几层高的旧楼房,可以坐在阳台上看人和风景。

老人曾经提过,在单位里租一套一楼的旧房子,方便进出,还可以和老同事来往;请一个保姆,然后有一个子女经常来陪住(单独和保姆住一定会有身体上和医疗上的疏忽,周围不少实列,做子女的也不可能放心)。我们曾经考量过,觉得不现实:旧房子结构差,面积小,不方便多人居住;一楼环境嘈杂潮湿,卫生条件差,蚊虫多,洗手间窄小,容易反味;旧房子肯定需要重新装修,短时间不能够居住;老人单位离子女家比较远,长期陪住对子女影响较大,等等。

说得这么详细,是想通过自己经历的过程说明一个现实:我们认为最好或老人认为最好的方案,不单需要子女做出较大的付出或牺牲,还需要满足多个硬性条件,合计下来往往难以实现,或者已经实施了,但不能长期坚持下去。

见过几个刚把老人送来养老院的子女,说起送老人来,脸上还带有些羞愧,说自己年纪也大了,身体也不行了,实在是侍候不动老人了。能感受到他们是孝顺的,只是不得不面对自己和父母都在不断老去的残酷现实。

从周围知道的情况来看,养老院不是最好的方案,但随着时间推移,老人健康和精神情况日渐衰落,养老院慢慢成为不得不接受的最好方案。

家里老人进了养老院,得到24小时的照护,不过还是有许多问题要面对;即使是自愿来的老人,也面临着一个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和节奏;做子女的是从身体劳累解脱出来了,但精神上还不敢放松。

自从老人进了养老院,我会每天都去陪伴一阵,帮助老人适应环境,自己也留意着,学着处理各种关系。

护士长,护士和护理员都比较热情,老人心情和精神状态都不错;还私下说比原来住得愉快,应该早点来养老院。这时遇到第一个问题:隔壁床的老人直接得很,问我给了多少红包?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我说没给;隔壁老人不相信。

国内对职业是有歧视的,比如有的父母会教育孩子: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去扫大街。养老院的护理人员会经常遇到不通情理的家属,于是有些家属会有两种不太好的表现:有的觉得自己花了钱,你们就得好好侍候老人,一点无心错误都要追责;有的则担心护理做得不好,或想得到额外的特殊照顾,便私下给红包。

要不要给护理人员红包呢?或许隔壁老人已经给了红包才这么问我?想着就头疼,一边知道,送肯定会对老人的护理有帮助,一边又抵触,心里知道送红包是不对的。

这第一个难题,想起许多年前的事情。当时儿子准备上幼儿园,儿子外公单位大院地段有市里最好之一的幼儿园,儿子的户口已落在外公户口本上;幼儿园虽然是公立的,但还是以建院费收取每个孩子一次性费用五千块。这在当时普通人几百块工资时已不少,可不在地段想走后门进去的家长还是很多,他们除了走关系,还要每年交更高额的费用;前两年,一个熟人花不少钱让小孩进了这所幼儿园。

每个班里有班主任、辅助老师和生活老师三人。熟人告诉我,要给老师送礼,这样孩子会得到好的对待,反之可能会被老师忽略。

长话短说,送礼确实有用,除了年轻班主任真心推脱了一会,三个老师都收下了;中年的辅助老师和生活老师的态度变化比较大,儿子上幼儿园时开心了不少;后来熟人又传授经验,说送礼物不如送红包或购物卡,他儿子现在是这学期的班长了。

知道是事实,但也知道礼物还可以代表心意,而红包和购物卡更多代表的是金钱或价格。

想想儿子还有十几年的教育,幼儿园的经历触发了出国的念头。

第二个星期的一天,刚到养老院,老人很激动地对我说:养老院不住了,今天就要出院。一下头就大了,之前一直好好的,赶紧问原因;老人不肯说,就是要出院。

很着急找护士长,护士长安慰我别慌乱,她先和老人聊一聊,安抚一下老人的情绪;事后知道,当天是洗澡日,早上两个洗澡的护理员因为赶时间,洗澡过程匆忙且几次弄疼了老人,老人反复提醒,而护理员听而不闻。了解情况后,护士长给老人致歉,保证会让护理员改正。

事后,护士长解释:老人入院后大都会有反复,毕竟从长期居住的家出来,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需要一个适应期;有的老人短些,有的老人需要好几个月。护士长还说,老人对亲人的依赖性也是他们适应快慢的一个因素,让我考虑减少来养老院的次数,这样老人反倒适应得快些。

想起以前送孩子去幼儿园,和现在送老人去养老院,两者居然有着相似的过程;都说“老小老小”,说的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性格或行为逐渐变得像小孩子一样率真,甚至有些幼稚,没想到在养老院的问题上也是如此。

后来老人还有多次反复,过程中我也慢慢理清了自己和现实,慢慢告诉老人,现在已经不可能有子女全天陪护了,养老院虽然有不满意的地方,但随时有医生护士,还有24小时的护理,已经是现实中最好的选择了。

半年后,等我准备回加拿大时,老人才完全接受这个现实,说让我安心回加拿大,自己也安心在养老院度过晚年。

听的时候安心了许多,可每次回想起来心里会流泪。写下这些文字时,眼里也会充盈着泪水。

以下是给渴望尽孝又力不从心的海外朋友的建议,选适合自己的作为参考:

1,了解老人的意愿,尽量满足老人的要求,但也要量力而行;理性分析判断哪种方式对老人好,且能长期实施下去。

2,老人最需要的是陪伴,他们会不断反复讲以前的人和事,需要我们耐心的聆听(实在听烦了,就自己脑袋放空,假装聆听也是孝顺);老人衰老的不只是身体和健康,还有他们的心思和智力,随着衰老,他们的认知会发生变化或扭曲,会讲一些让人不悦的家事或看法,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3,如果老人愿意,早一点尝试养老院的生活。现在的养老院都可以试住,有短期体验活动,也可以住上几个月,让老人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对养老院生活有个直接体验,将来不得不选择时会客观些,再次入院时不会惊慌失措。

4,“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老话有些过时了,尽量让老人处于不胖不瘦的最好状态;过瘦很容易营养不良,导致老人抵抗力低和其它问题,比如容易得褥疮且难以恢复等。

5,尽量选鲍建民营的养老院,管理相对完善,收费相对合理,能享受较多的政策优惠和支持,出了大问题有政府在事后追责。

6,现在有面对需要护理老人的长护险,是政府主导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旨在为那些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老人提供经济支持。几年前开始在部分城市试点,现在逐渐扩大适用范围。

最初,家里老人是享受省的长护险(根据个人所在单位性质,分市级省级),由第三方定期上门做一些检查。最初一个月是1700元,第三方开支大概是500元,老人个人可以享受1200元补贴。入养老院后,养老院不额外收取费用,国家的长护险全额打进老人的养老院账户。

公建民营养老院大都有资格申请这项福利。

7,护理员的工作质量对老人的身体和心情影响很大,总体来说是合格的,但还是有少数护理员不尽如人意,需要养老院加强职业道德和技能培养;家属自己要多留心,发现不好情况及时和护士长反映。

节假日带些水果给护士护理员,适当的礼物可以表示对她们辛苦工作的感谢和认可;适当选择一些老人需要的自费项目,比如每周几次推老人出门走走,每次半小时20元,这些费用是直接给做事护工的。

再说说“养儿防老“。

刚到养老院不久,认识了一位女士;人很热情,对新来的老人和家属主动表示关心,对一些疑问和担心是有问必答。女士平时坐一辆电动轮椅,从外观能看出来,她的两条腿是先天残疾。时间长了,大家熟悉起来,见面时都会聊上一阵。

在疫情三年里,女士一直请保姆在家,照顾自己和母亲,一直到2022年的年底。当时政策发生变化,从严防死守转向全民免疫,人群的感染率一下高涨起来,医院里立即人满为患。

一些担心老人的子女,纷纷把老人从养老院接回家;女士却选择了逆向,带着老母亲住进了养老院(保姆在关键时刻要回家)。她的想法现实且合理,在家生病,可能会无医无药无人照顾;到了养老院反倒不用担忧,至于是否被感染就听天由命了。

之后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感染人数越来越多;养老院想尽办法,把没被感染的人群隔离起来;最严重时,院里的所有医护人员都不得出入,形成了一个完全孤立的隔离岛,由政府直接投放各种物质。

等高峰完全过去,全院只有包括女士在内的几个人没被感染。当时院里有几百个老人,过世的有几十个。“如果没有这次疫情,这家养老院还要排队才能入住。”女士最后叹息。

女士住在对面的旧楼,她母亲住在这边的新楼,新楼的老人是前几个月才搬过来。她每天早上都会坐着电动轮椅,从旧楼过来看望她母亲,向护士了解有什么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处理,空闲时会带着老人一起打麻将。

问她,为什么不和母亲一起搬过来;她说,老人脾气很倔,毛病又多,经常把她气得不行,分开住包好。

有时候看她和护士护理员一起商量,处理她母亲的事情,夸她孝顺;她说,不孝顺怎么办?又不能丢给别人。

她有个哥哥,会经常过来看她和老人。今年春天回去时又碰见她,坐着电动轮椅在养老院大门口,等她哥哥来接她去医院,说这段时间里身体不好,很疲惫,身上不少地方淤血。说完,抬起手臂,上面有好几大块淤血的紫斑。

这是我知道的“养儿防老”最好和最真实的例子。

通常会隔天去陪老人,遇上老人生病时就每天去,能做的很少,就是简单的陪伴,让老人感觉生活里还有点念想。进大门时需要签名登记,于是在每天都去的时段里发现一个事:在登记簿同一页上看到自己昨天早上的签名。

登记簿有大概二十栏,这意味着当天来看望老人并登记的人大概是15人左右,院里有大约三百多老人,粗略平均计算,二十多天里每个老人会有亲人来看望一次;扩展一下,扣除一些每周来几次的子女,每个老人平均需要一个月或更久才有一次看望;再扩展一下,我们这一代的每个老人有两个或三个子女。

这个数据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养儿防老”的现状。

看过一个数据(不确定是否客观),说老人从开始要全天护理到过世,国内大概是七八年,而加拿大比国内要少好几年。我希望自己将来老了,需要人照顾的时间不要太长;为了自己,也为自己所爱的孩子。

从个人角度,庆幸加拿大几年前通过了安乐死法律,让陷入极度病痛的人们多了一个自由的选择。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惊现中共网警助非法移民入美 美国会警觉
  2. 武汉爆发大规模警民冲突 传孕妇被打致流产
  3. 嫌弃中国货又大夸中国菜,韩佳人遭抵制
  4. 歼-36将领先F-47服役,制霸中太平洋?
  5. 流行歌手“霉霉”官宣订婚,川普回应
  6. 79名马屁将军?江泽民刷新中共军史荒诞录
  7. 中国学者窃美国乳癌研究资料 德州机场被捕
  8. 游客在湖北蹦极绳子断裂直坠江中 震惊全网
  9. 习又于“偏殿”接见外国首脑 “笔杆子”潘岳转任闲职
  10. 川普:普京不喜泽伦斯基 美国将停止金援乌克兰
  11. 上海作家回国见闻:非正常社会 商业萧条
  12. 一生演一戏爆红 隐退后经商 今身价过亿(图/视频)
  13. 11岁女童产子,继父DNA吻合率99.9%
  14. 赖清德会见IPAC访团:台湾将持续提升国防实力
  15. 入境被关逾80小时!中国使馆示警留学生"慎选美国这机场"
  16. 台军侦获中共31机舰船扰台 严密监控应处
  17. 失业、降薪、倒闭潮在广东持续爆发!出大事了!台资撤离 深圳富士康暴乱?
  18. 台湾行政院内阁改组 异动16人名单出炉
  19. 习再于“寝宫”接见外国首脑 新传九常委名单 刘源任中纪委书记
  20. 习“笔杆子”潘岳任闲职 红二代集体退场
  21. 孩子想去迪士尼,降薪家长大哭
  22. 澳洲车祸曝光朱令案真凶?杨兰兰“查无此人”背后31年权贵免罪史(圖)
  23. 中国经济下行“无薪试岗”在职场蔓延
  24. 史上最大宗!美海岸防卫队查获市价144亿毒品,能毒死全佛州
  25. 美经济学家:经济没有衰退迹象 对2026有信心
  26. 中共阅兵临近 杭州高校发通知禁止师生“翻墙”
  27. 中国商品被全球围堵!900箱中国货被弃墨西哥港口!欧盟查封480箱!华人走私帝国一夜垮台
  28. 中国首家百盛商场年底关门 实体商业困境加剧
  29. 川普炮轰索罗斯:是时候动手了
  30. 梁文道即使“出事”了,也没什么关系!
  31. 美国移民权益组织追踪遣返航班发现了什么?
  32. 为何调J签有效期 美给出5个中国人滥用实例
  33. 离奇窃案引发热议 两男子被指偷寺庙“金灰”获刑
  34. 习贺乌国庆 中共官方避谈 专家:首鼠两端
  35. 妇女扔头骨,警方展开调查
  36. 日本官方辟谣:没有赠任何城市给坦桑尼亚
  37. 看清中共邪恶政权 四十年老干部退出中共
  38. 白发拔1根长3根,到底能不能拔?
  39. 国台办:将邀请台湾人士出席“九三阅兵”
  40. 胡锡进:限制刁难中国留学生 是断美“财路”和“智路”
  41. 加州“重划国会选区案”11/4公投须知
  42. 罕见天象“血月”要来 中国要改朝换代?
  43. 5到7月中国输美电商货年减16%,输欧洲年增6%
  44. 起底泰勒丝的男人:有肉有脑有钱 曾是浑球 情史旗鼓相当
  45. 川普拟发放60万中国学生签证引发争议
  46. 这些粗粮,是披着“养生外衣”的热量炸弹
  47. 一批中国官员 向社会公布财产了
  48. 走进养老院
  49. 养生靠人参?关于人参必知的功效与禁忌
  50. 联邦令美40州删性别意识形态教材 否则停资金
  51. 英伟达10年狂涨35000% 台湾这家公司AI“钱景”可期
  52. 公开批川普,陶哲轩是否愿意去中国?
  53. 至少21名FEMA员工 因公开信批评川普政府遭停职
  54. 越南毒贩整容潜逃多年后落网
  55. 希腊打工15年的我,告诉你有多“卷”
  56. 美学校试点应对枪案无人机:5秒内到位 能喷辣椒水
  57. 科学家创造铁基超导线材载流性能新纪录
  58. 姐姐被下毒咒 巫婆到阴曹地府找阎罗王问原由
  59. 让大脑暂时“关机” 你的表现会不一样
  60. 女子疑遭家暴致死,为何家暴屡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