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骂了川普八年,终于承认:我又错了
2025-07-29 08:25:17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印象与逻辑
2025年7月,比尔·马赫再次说实话了。
自由派媒体大咖比尔·马赫(Bill Maher)近日在播客中罕见认错:自己在关税问题上误判了川普。他坦言:我得承认这一点。因为眼下的美国经济,完全没有像他和大多数人预期的那样“崩溃”,相反却相当强劲。
在最新一期《Club Random》节目中,马赫与进步派YouTuber布莱恩·泰勒·科恩(Brian Tyler Cohen)对谈时表示,自己始终力求对听众保持诚实。
“就拿关税来说吧。我记得我当时也跟着说:‘哦,到7月4日,经济肯定完了。’听起来挺有道理,对吧?但事实是,这并没有发生。”
“或许明天会崩,但今天没有。”马赫说,“我们必须从现实出发,而不是一味沉浸在‘我讨厌川普’的情绪里。那种态度太无聊,也不诚实。”
“我不知道川普的战略是什么,但看看现实吧:股市在历史高点……我开车到处跑,完全看不到一个经济崩溃的国家。”
他总结道:
“我原本以为这些关税到现在肯定会把经济搞垮,但并没有。我必须承认我错了。这就是事实。”
科恩在一旁苦笑道,这正是他不敢轻易做政治预测的原因:“我要真有预测天赋,希拉里2016年早就当总统了。”
今年4月,马赫曾因川普关税政策“完全是反着来的”而对其进行讽刺,并暗示自己甚至希望出现一次经济衰退,以逼迫川普改变做法。
马赫认错,自由派震荡
他主持的《Real Time》,是美国自由派文化的固定发电机,观众涵盖民主党主力军、好莱坞精英、与都市白左。他不是在“讽刺对方”,而是在“说给自己人听”。
所以,当他说“川普没搞垮经济”,比川普自己说要管用数十倍。
今年三月,川普曾请马赫共进晚餐,很多共和党人难以理解。为什么请个骂你最狠的主持人吃饭?现在回头看,这顿饭钱,花得真值。
我们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分析这顿饭,标题叫《他骂了川普八年,晚餐后却说“我错看了他”》。建议大家回去再复习一遍。
诚实难得,虚伪泛滥
要说马赫诚实,那他身后的“专家军团”就不太诚实了。
从2016年川普当选开始,那批常驻《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的经济学家和专栏作家,就像接力赛一样轮番上阵,拿着水晶球摇啊摇,念着一段咒语:
“川普政策会让美国经济崩溃。”
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在2016年大选夜信誓旦旦写道:“川普赢了,明天股市就崩,美经济将陷长期衰退。”
结果呢?第二天美股涨成了火箭,几年内道指从1.9万飙到3.1万。他的“水晶球”早碎得找不回拼图,只剩一地玻璃心。
2025年川普回归,他又一次激动发文:“关税解放日将是灾难,市场会崩、通胀会爆。”结果呢?纳指上2.3万,道指破4.5万,比特币近12万。美国经济不仅没崩,反而像开了外挂。
他解释了吗?没有。他只是换了话题,转身写起了气候危机,好像啥事没发生。
更搞笑的是,老熟人托马斯·弗里德曼——《纽约时报》明星专栏作家,在川普连任后写道:
“我独自坐在葡萄牙小镇的咖啡馆里,默默地流泪。”
不是为失业、战争、贫困而哭,而是因为川普回来了。他望着阳光、喝着拿铁,哭诉道:“我感到这个国家完了。”
这泪水,不是为了现实,而是为他的“自由派世界观”碎了。
他们活在一个泡泡里:川普是恶魔,关税是毒药,自由派是救世主。
哭泣,成为一种政治通行证
更令人困惑的是,这些左派中年白人男性为何如此热衷“在镜头前落泪”?
在传统文化中,“男儿有泪不轻弹”象征着责任与克制;而在自由派语境里,泪水却成了政治正确的通行证。
只要眼眶一红、声音一哽,就自动获得“共情”“正义”“善良”的光环。他们的哭泣不再是情感,而是一种包装过的姿态——越哭越正义,越哭越安全。
从弗里德曼到纽森,从白宫顾问到大学教授,左派精英正集体进入“泪腺治国”模式。
这正是“woke masculinity”的终极形态:情绪成为权力,眼泪成为武器。
“关税战”后的现实图景
当马赫认错后,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关税背后的地缘重构:
自“关税解放日”以来,美国陆续与主要经济体达成新贸易安排:
与欧盟达成工业品关税协调机制;
与日本建立农业与数字税互惠框架;
与英国重新谈判服务业市场准入;
与中国确立“结构性关税框架”,分阶段调整,稳定全球供应链。
如我们在4月预测,这场全球贸易战可能在数周内收尾。美国将以“基础必税国”身费态持10%-15%的常态税率,不靠加税、不用印钞、不必国会撕逼,每年为财政贡献至少3000亿美元。
这笔钱,部分还会以rebate形式返还给美国消费者。
左派媒体还在念旧经:“关税就是税,美国消费者埋单。”听起来“很有道理”,可惜经不起基本逻辑推敲。
任何干过国际贸易、谈过采购的人都明白:15%的关税,传导到终端商品价格,通常只影响3%-5%。为什么?因为供应链会调整、成本会分摊、汇率会修正、市场会内化。
比尔·马赫靠讽刺吃饭,可如今却要靠他指出现实,来修正自由派媒体塑造的幻觉。
而那些“专家”呢?
他们可能还躲在葡萄牙某个海边小镇的咖啡馆里,一边望着远方,一边规划下一轮预测。
当然,手边的拿铁,还是热的。
而他们的脸上,依旧挂着一滴民主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