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学费全面飙涨 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2025-07-27 02:25:40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2025年夏季,中国大学学费正式告别“5000元时代”,多所高校学费已陆续上调,有的大学学费涨幅惊人。预示着“万元时代”的全面降临。这场学费飙涨,正让无数中国家庭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并对高等教育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学费“万元时代” 普通家庭的难以承受之重
据搜狐网等多家大陆媒体报道,2025年,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上调高校学费,平均涨幅10%–15%,部分地区如上海、四川、吉林涨幅甚至达20%–35%。贵州大学将本科专业学费从5000元上涨至6500元,涨幅30%。
云南大学从4200元涨至6000元,涨幅超过42%。
北京工业大学则逼近9000元。与此同时,民办高校甚至年花费突破4万元。
民办高校涨得更猛,上海中侨艺术类本科学费年费4.3万元,南京传媒学院播音专业上涨1万元,总价直逼5万。
专注于宏观趋势和财经内容的研究机构“智谷趋势”的文章表示,这笔费用几乎相当于二三线城市普通职工半年到一年的工资。对比中共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49,302元,乡镇居民为19,605元。这意味着,一个孩子一年的大学学费,足以掏空一个普通家庭的全年工资。
大学沦为“资金黑洞”财政紧缩与教育产业化推波助澜
为什么学历在贬值,学费却在飙涨,这背后是大学生数量的爆炸式增长。
从1999年开始,高校连年扩招,升学率从4%飙升到近60%,大学生人数从1999年的150万人,到2025年的1222万人,翻了近八倍。
学费飙涨的背后,是中国大学作为“资金黑洞”日益加剧的财政压力。2025年中共教育部的高教拨款却比2024年下降了约4.7%。这场财政压力随之传导至省属、市属高校,使得教学预算日益依赖学费维持。
一位高校财务处人士说:“有些专业的培养成本,不涨价根本活不下去。”
为弥补资金缺口,公办大学开始将“资源”视作产品出售:
服务收费化: 图书馆、体育馆、停车场按小时计费;图书资料按“借阅配额”分级收费;“成人教育”、“继续教育”、“非学历证书项目”成为新的利润来源。
多元化创收: 建立科技园区、产业集团,搞项目、签合同、拿地建楼。
命名权变现: 甚至连教学楼、报告厅、实验室的命名权也开始“标价出售”。例如,清华大学通过教学楼冠名筹得超8亿元;复旦管院设立“案例室冠名权”,捐赠30万即可永久镌刻姓名。
与此同时,民办高校则采取“扩招+高价+低成本”的模式加速扩张。全国高校总数超3000所,其中民办高校占比四分之一。这些民办学校背后多为盈利性教育集团,净利润率惊人,如中教控股和宇华教育的净利润率分别高达38.7%和47.2%,远超多数制造业公司。对这些民办学校而言,一个学生四年投入的十多万元,已成为“稳定的现金流”。
这场变革反映了系统性财政与资本逻辑的共同驱动。当教育资源被打包进入资本逻辑,大学便成了对学生家庭的一次“结构性融资”。大学曾是改变命运的分水岭,如今却成为“价格划开的断层线”。
公办大学已经开始将“资源”当成产品卖:图书馆、体育馆、停车场按小时计费;图书资料按“借阅配额”分级收费;“成人教育”“继续教育”“非学历证书项目”变成利润来源;建科技园区、产业集团,搞项目、签合同、拿地建楼;最夸张的是,有高校已经开始将图书采购、招生推广、专业运营都交给外包公司运作。
现在,连教学楼、报告厅、实验室的命名权也可以“标价出售”:清华大学通过教学楼冠名筹得超8亿元;复旦管院设“案例室冠名权”,捐赠30万即可永久镌刻姓名。
这已是一整套系统性财政与资本逻辑的共同驱动。
当教育资源被打包进入资本逻辑,大学就成了对学生家庭的一次“结构性融资”。大学曾经是命运的分水岭,如今是价格划开的断层线。
“学历通胀”与“学费通胀”并行 大学生光环褪色
在学费飙涨的同时,中国大学生正经历着“学历通胀”的严酷现实。
从1999年高校连年扩招以来,升学率从4%飙升至近60%。大学生人数从1999年的150万人增至2025年的1222万人,翻了近八倍。
与此同时,学生在大学四年的直接支出早已突破10万元大关:学费+住宿费:以6000–15000元/年计,四年2.5–6万元;日常生活与教材支出:保守估计4年3–5万元;部分高校还收取“校企合作”“实验实训”等杂费,年均数千元。粗略统计下来,轻松破15万。
但是更现实的是,社科院数据显示,约33%的毕业生从事与专业无关工作;新浪教育报告提及,仅26%的人表示现工作与所学专业“吻合”。大量本科毕业生被迫涌入灵活就业、营销、服务等行业。“本科文凭不再保值”。
另外薪资水平不符预期。麦可思“2023届就业蓝皮书”显示,应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薪为6050元,其中57.8%的本科生月收入低于6000元,仅有7%“破万”。这远低于许多城市白领的平均起薪线。
普通家庭拼尽全力供孩子考入大学,花费四年时间和至少15万元(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及其他杂费)的直接支出,以及沉重的机会成本,毕业后却可能只拿到月薪5000元的工作。这场大学学费的暴涨,不再是一次简单的调价,而是一场无声的社会分层测试,深刻影响着中国家庭的未来选择和社会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