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政局:副总统背叛了总统?

2025-07-26 22:26:04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在总统米莱推行“电锯式改革”近20个月后,阿根廷通胀出现断崖式回落:月度通胀率从2023年底的25.5%骤降至2025年5月的1.5%,创下五年来最低水平。米莱政府将这一变化视为其激进经济政策的重大胜利。

2025年6月,捷报传来之际,总统与经济部长路易斯·卡普托上演了一场惺惺相惜的互捧。卡普托在社交媒体上宣称:“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总统。”正在欧洲访问的米莱立即回应,盛赞卡普托是“阿根廷史上最佳经济部长”。

然而,在这组亮眼经济数据背后,是一个撕裂的现实图景。米莱上台的第一年,虽然通胀率大幅回落,阿根廷财政在14年来首次实现盈余,但民众生活却愈发艰难。2024年末,阿根廷的贫困率已攀升至53%,最低工资的实际购买力缩水了28%,创下自2001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

更大的政治危机正在逼近。2025年7月,距离中期选举仅剩三个月,米莱在总统府面对镜头怒斥副总统维多利亚·比利亚鲁埃尔为“叛徒”,撕碎了执政联盟的最后体面。

这场鲍开决裂的导火索,是参议院高票通过的一项养老金增长法案。该法案要求将退休金上调7.2%,遭到米莱强烈反对,而主持投票的正是副总统兼参议长比利亚鲁埃尔。在52票赞成、零票反对的压倒性支持下,该法案获得通过。这也成为米莱政府内部矛盾公开化的标志性事件。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自诩“无政府资本主义者”的米莱,正面临一场无法回避的政治大考。

阿根廷政局:副总统背叛了总统?

阿根廷总统米莱。图/视觉中国

“除了休克,别无选择”

2024年末,布宜诺斯艾利斯总统府内,米莱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纽约客》杂志的专访。这位以“电锯总统”著称的领导人略显疲惫地拍了拍自己的头顶:“我的头发开始变白,头顶也越来越稀疏了。”他告诉记者,自己这一年来几乎每天从黎明工作到深夜。

与一年前刚上任时相比,米莱的形象已有些许变化。当时他头发蓬松,发型凌乱,被支持者称为“狮子”。他高举象征自由的电锯,誓言将阿根廷改造成一个“政府不再控制人民生活”的国家。他承诺要削减国家开支、清除冗员,对犯罪分子“零容忍”。

“除了休克,别无选择。”在就职演讲中,米莱喊出了这一句迅速传遍全国的口号。彼时,阿根廷年通胀率高达211.4%,财政赤字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4.6%,国家信用岌岌可危。他宣布2024年为“经济重建年”,随后便启动了一轮力度空前的结构性改革。

布宜诺斯艾利斯托尔夸托迪特拉大学政治学教授卡洛斯·杰尔瓦索尼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指出,米莱主要动用了两把“工具”:“电锯”,即削减政府岗位与开支;“搅拌机”,即通过控制工资、社保与养老金,使其增长远低于通胀,压低实际成本。

首轮改革首先从国家机构开刀。米莱将联邦政府从26个部门压缩至9个,裁撤约3.5万名公务员,削减比例达7%。公共工程项目全面叫停,能源补贴大幅下调,对地方财政拨款则直接腰斩。

在强力紧缩政策下,2024年阿根廷实现了占国内生产总值0.1%的财政盈余,一举扭转此前赤字局面。米莱的支持者将此称为“经济奇迹”。

面对外界质疑,米莱多次在公开场合毫不掩饰其强硬立场:“他们说我们的改革会失败,说通胀会冲到300%。现在他们只能咬牙承认,他们错了。”

2024年12月,执政周年之际,米莱发表全国讲话,宣称“改革才刚刚开始”。他宣布将进入“深层电锯”阶段,计划通过总统专属的“必要性与紧急性法令”(DNU),不经议会审批直接解散或重组至少60个国家机构。这轮改革由去监管和国家转型部长费德里科·施图辛格主导,矛头直指前一轮尚未触及的官僚系统残余。

事实上,米莱所主张的改革,与此前因未获通过而搁浅的“霍贾拉斯卡法案”一脉相承,其核心逻辑是清除所有被视为“制度性冗余”的法律与机构,无论其设立背景如何,是否符合“小政府”原则是唯一标准。

不过,在反对党和学界压力下,大学、国会、司法系统等仍享有相对独立性;国家科研委员会、国家药监局和国家通信局等战略机构,也被暂时排除在裁撤名单之外。对此,米莱直言不讳:“如果我有时间,我连这些也会砍掉。”

2025年2月,米莱再次在媒体专访中表态:“改革不会放缓。”他援引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收购社交平台推特(Twitter)后的瘦身策略称,“我们要让每个机构列出所有在用资源,其余一概取消。”

米莱的“电锯改革”也赢得了一些人的掌声。美国威尔逊中心拉美事务负责人本杰明·格丹评论称,米莱在美国被视为反通胀的魔术师,是“那个能让混乱的阿根廷经济恢复秩序的人”。

2025年初,米莱与美国总统川普、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奥孔乔-伊韦阿拉等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米莱随后在社交平台激动发文:“自由万岁!”

改革阵痛

35岁的比亚洛古尔斯基是一名通信教师,每天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区的职业学校里连续授课12小时,却常常为了节省开支而忍饥到深夜才吃饭。“每月15日我就没钱了,只能向我母亲要吃的。”他的月薪最好时也不过450美元,支付完通勤费用和270美元的房租后,几乎没有结余。

在米莱推动的阿根廷“经济奇迹”中,比亚洛古尔斯基的困境并非个例。公共开支锐减、薪资冻结、生活成本飙升,正让更多民众陷入类似困境。教育、医疗、社保等多个民生领域的预算被大幅削减,而水电燃气等基础服务价格则成倍上涨。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南部的拉努斯,一位靠废品回收为生的女性坦言,她的早餐支出已从1400比索(约合7.89元人民币)暴涨至5900比索(约合33.23元人民币),“现在一份吐司就比过去两顿饭还贵”。“以前10000比索能买两个比萨,现在18000比索都不够。”她无奈地说。

57岁的克劳迪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家企业从事门卫工作,曾经有能力带家人出国度假,如今却要为暴涨的水电费和房租发愁。他不得不变卖汽车,因为燃油费、停车费和保险费早已超出承受能力。

教育和医疗系统更是全面亮起红灯。2024年10月,超过十万名大学生与教职员工走上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抗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预算削减。政府卫生预算被削减20%,慢性病专项支出锐减60%,大量患者在“吃饭还是买药”之间做出艰难选择。社会福利体系的断崖式收缩,使得弱势群体的生活更加艰难。

西班牙社会与经济趋势研究所(IETSE)在一份调研报告中也指出:“尽管阿根廷宏观数据有所改善,但社会现实令人担忧。”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家庭无力负担基本食品支出;近九成家庭需依赖信用卡、借贷或国家救助来维持生计。

“当前最紧迫的挑战,是重建家庭的实际收入与购买力。社会复苏必须与物价稳定同步实现。”这份报告还写道。

2025年5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社会保障办公室外,76岁的退休老人鲁本·科库鲁洛愤怒质问:“我们的日子本来就不好,现在变得更糟了。他们这是想逼死我们吗?”

“这就是阿根廷。这个国家仍然处境艰难。”独立咨询公司Aurora分析师胡安·伊格纳西奥·卡兰萨表示。但他也指出,尽管社会压力巨大,米莱的支持率仍保持在50%左右。“他(米莱)是在用经济指标换取社会容忍度,但不知道这种忍耐还能持续多久。”

“有些时候,财政紧缩的成本低于继续通胀的代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阿根廷问题学者塞巴斯蒂安·马祖卡指出,“就像一场大火,虽然有人被严重烧伤,但火总算被扑灭了,不是吗?”

面对这些争议,内阁首席部长吉列尔莫·弗兰克斯承认,米莱不可能在一个任期内完成所有改革目标。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改革阵痛,可能还在后头。

制度博弈

2025年7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席卷布宜诺斯艾利斯。距离中期选举不足百日,因为一项在参议院高票通过的养老金法案,米莱在公开场合怒斥副总统比利亚鲁埃尔为“叛徒”,将高层裂痕彻底暴露在公众面前。

事实上,这场对峙早有预兆。米莱与比利亚鲁埃尔这对搭档原本并非来自同一政党。2021年,他们因同属极右翼阵营而携手进入国会,随后他们在2023年阿根廷大选中搭档竞选,并成功上台。但从一开始,这个联盟就像一次勉强缔结的政治婚姻:一个是桀骜不驯、自诩“无政府资本主义者”的经济学家;一个是以军警支持为基础、立场保守的政坛硬派。两人理念和风格相去甚远。

上任之初,比利亚鲁埃尔曾试图掌控国防与安全事务,却被米莱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两人的关系首次出现重大裂痕是在2024年3月,当时她批准参议员加薪法案,遭到米莱强行否决。此后,米莱逐步将比利亚鲁埃尔边缘化,直至2025年5月,两人在一次官方仪式上甚至互不握手,矛盾彻底公开化。

《布宜诺斯艾利斯先驱报》分析指出,比利亚鲁埃尔正谋求在2027年总统选举中独立参选,而此次养老金法案之争,被视为她主动“脱队”的标志性动作。“她正在与米莱切割,试图塑造属于自己的政治品牌。”一位阿根廷政治观察人士评论说。

更让米莱头疼的是地方势力的集体“反水”。7月初,地方代表在参议院推动通过增加财政支出的法案,公然挑战紧缩政策。米莱政府警告,这可能使财政盈余化为乌有,并威胁将否决相关法案。

米莱在公开讲话中将矛头直指地方政府,称这是一场“未遂的政变”。他指责各省省长试图“摧毁”政府,是因为看到他的政党在民调中支持率飙升后“感到绝望”。

长期关注阿根廷政治的政治风险咨询公司Horizon Engage美洲区总监马塞洛·加西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于总统改革议程来说,与阿根廷力量强大的各省省长对抗,更可能是制造阻碍,而非产生推动作用。”

阿根廷实行联邦制,下辖23个省和1个联邦首都区。每个省都有自己的政府和立法机构。此前,大多数掌握地方权力的省长都向中央政府低头,原因是各省迫切需要联邦政府的资金。

在国会层面,米莱的处境同样艰难。“自由前进党”在参议院72席中仅占7席,在众议院257席中仅占38席。作为总统,他也几乎没有任何省长盟友,行政命令屡屡遭遇立法与司法的阻碍。

正因如此,省长们的联合行动被外界解读为“变相的建制派反击”。据悉,他们不仅在合力封杀总统的重要法案,还计划在中期选举中推出共同候选人,争取在议会获得足以发起弹劾的三分之二多数。一位接近反对派的分析人士透露,米莱甚至可能在年底前面临弹劾程序。

在一些中间派看来,这场政治斗争本质是一场制度博弈。卡洛斯·杰尔瓦索尼指出,米莱的财政盈余,一部分是靠冻结各省拨款换来的,但这些资金本不属于中央,地方反弹日益强烈。

在这一背景下,副总统比利亚鲁埃尔的角色显得尤为微妙。她一方面仍是“自由前进党”名义上的“二号人物”,另一方面却实际上成为阿根廷右翼内部的“备选”,甚至是米莱失败后的接班人。

但米莱仍延续着自己的强硬姿态,明确表示将否决养老金法案,并誓言“在12月11日战斗到底”。那是新一届国会议员正式就职的日子,也可能成为米莱政治命运的新分水岭。

10月举行的中期选举,将改选众议院半数席位和参议院三分之一席位。对米莱而言,这更是其改革路线图的命运转折点。若失去议会支持,“电锯奇迹”的第二阶段将难以推进。

在前财政部长阿方索·普拉特·加伊看来:“阿根廷问题从来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和治理问题。”他认为,如果米莱不能学会谈判与妥协,再好的经济数据也难以支撑可持续的未来。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传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带走调查 网民热议
  2. 东莞男子手持长刀和疑似炸弹 传大街维权被击毙
  3. 《年轮》原唱之争,张碧晨和汪苏泷彻底撕破脸
  4. 川普抵达苏格兰,当地媒体:美国重刑犯来了
  5. 赖清德:尊重接受罢免结果 盼朝野团结向前
  6. 美国务院重组 中国组负责人由鹰派接手
  7. 揭秘高岗的两面人生 腐败淫乱无底线
  8. 雍正帝和他的改革故事
  9. 台湾第一波“大罢免”投票即时开票
  10. 股价跌去八成的零食之王,为何被两家国资疯抢
  11. 港府悬赏通缉海外民主人士 英澳强烈谴责
  12. 少年误闯异世界 空无一“人”的家园
  13. 椰子水卷入9.9元价格风暴,配料表“造假”已是常态?
  14. 中国何处不“天水”?达赖痛陈长江黄河源头污染殆尽!
  15. 盲眼龙婆预言:2025千年大爆发将震撼人类文明
  16. 彭丽媛的艾滋病亲善与释永信非经济被抓的聚焦
  17. 李强称没傻到掏钱补贴外国人享受 引讥讽
  18. 国债债台高筑 美国财政部开通“在线要钱”求个人捐款
  19. 川普据报不会在9月访华
  20. “带敌意”外星飞船袭击地球?
  21. 实现金属卤化物发光调控
  22. 警告:奇诺岗野火一夜蔓延30倍
  23. 上海大萧条!1年跑了100万!市民带饭菜到麦当劳吃!出现4大怪象!
  24. 日本“牙齿娃娃”爆红
  25. X-32输给F-35,真不是因为丑
  26. 川普:泰柬已同意停火 不停火就课36%关税
  27. “红通犯”落网,诈骗4700人吸金15亿
  28. 新稀土矿物“钕黄河矿”
  29. 泰柬交火 一场小柄战争与大国博弈的缩影
  30. 意大利艺术家帕斯夸尼洛水彩画
  31. 泰柬边境战线延烧 泰国证实海军参战
  32. 女子称到深圳克劳西求职遭面试官打致骨折
  33. 王友群:公安部特勤局再换局长说明什么?
  34. 台湾首轮大罢免投票结果出炉 多方解读
  35. 袁红冰揭秘中共党魁的“末日疯狂”战略
  36. 美媒:川普对中国策略改变 想中国购买更多美产品
  37. 在美国拥有一辆车每年究竟要花多少钱?
  38. 美客机又险些撞上战机!差点夺去150多人的生命
  39. 美国铜商:高关税,还是会运往中国
  40. 美日贸易协议出现重大解释分歧
  41. 大罢免0通过 赖清德称“确立了反共护台的国家方向”
  42. 大罢免失败 韩国瑜感谢选民 蔡英文呼吁继续挺赖
  43. 川普据报不会在9月访华 美中正争取促成稍后访问
  44. 滞留印度的英国F-35终于起飞
  45. “禁酒令”后 大陆越来越多的餐厅抛弃包间
  46. 三类事做错,当心膝盖加速“报废”
  47. “杀死”那个错付910元车费男孩的不仅仅是司机
  48. 网易游戏被骂上热搜
  49. 老挝和柬埔寨也干起来了
  50. 中国幼儿园四年锐减4万 一胎化政策恶果初显
  51. 你的肾脏在呼救 10个“最伤肾”的喝水习惯
  52. 可惜!没让周恩来毙了毛泽东 彭德怀悔不当初
  53. EUV光刻材料取得突破 清华大学团队开发新型光阻剂
  54. 【直播】台湾第一波大罢免 25案全未通过
  55. 川普下令,全美清除
  56. 24名“蓝委”全过关 陆媒:民进党“大罢免”完全失败
  57. 乌军损失一架法国“幻影-2000”战机
  58. 川普开怼:“克林顿去过那个小岛28次 我从没去过”
  59. 首个商代陶片AI拼合大赛正式启动
  60. 曹兴诚分析台湾大罢免结果 警告中共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