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办身份遇麻烦 选定移民律师需谨慎
2025-07-24 17:25:36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办身份初到美国新移民的心头大事。很多中国人在办身份时轻信一些不负责任的中介,从而遇到挫折,转而寄望于找到有真才实学且富有经验的律师帮忙。然而律师行业同样鱼龙混杂,一旦遇到做事马虎之人,同样会损失金钱、错失时机。洛杉矶王先生一家就有此遭遇。
办理身份 一波三折
王先生与家人持签证赴美,随后他的父母于去年11月越境进入美国。按照川普政府移民政策中“后进先出”的原则,他的父母很快就获得上庭机会,上小庭时间是今年4月1日。他的父亲已70岁,还是残疾人,母亲60岁。
“上小庭那天出了状况,法官要求本人到场(in person),但律师在‘电报’群里通知他父母在线面谈。”王先生说,结果在线等待期间,父母听到法官提到他们名字,这才明白是到场面谈。他听到律师在线上小声说了一句“sorry,搞错了”,律师让他父母抓紧时间赶赴现场,但这如何来得及呢?
他一边开车送父母奔向移民庭,一边打开手机关注线上进程;等冲到法庭提交文件时被告知,面谈已结束。
“我们回来后追问,律师才告诉我们,法庭当场下达递解令。”他的父母立即陷入焦虑。尽管律师犯错,但王先生认为任何人都可能出错、可以理解。他没有指责律师,只希望他接下来能做好。
没想到,律师接下来的服务还是令他大跌眼镜。
针对递解令,律师提交了动议,解释他父母未及时到达的原因。律师将其归咎于他父亲行动不便(父亲一腿残疾),希望法官能够同情,还附加了一张腿部残疾照片,但却未说明律师本人应承担的责任——错误通知当事人。
“这一点他(律师)说得很模糊,在推卸责任。”王先生说,这导致法官当月中旬就驳回了动议。
王先生一家非常紧张。律师告诉他,递解令生效后,大约需要两年处理时间。他们以为时间很宽裕,没想到才过去半个多月,就接到移民局电话,要求他妈妈前去报到。
他最近看到很多人去移民局报到时被抓。妈妈这次去,会不会今后再难见面?他们紧急联系了非营利机构的另一位律师。这位律师给法庭提交了一份新动议,说明了上一位律师的责任。法庭接受了,又给一次机会,答应再开庭审理。王先生一家人又看到了希望。
王先生说,6月份开庭那天,他们到了法庭门口,两腿都是颤抖的。没想到开庭5分钟就结束了审议,而原因竟是前一任律师已经上诉,法官说案件管辖权属于更高一级法庭或上诉委员会。审议匆匆结束,他们又失去一次机会。
其实,他们以前的律师从5月10日就已无权代理其案件,为什么在6月份还要帮他妈妈的案件申诉呢?王先生认为:“这位律师知道我们要投诉他,所以做了一个负责的姿态。”这是律师的自保行为,却使王先生妈妈错失了第二次申诉的时机。
有此经历,王先生觉得该律师做事毛躁,赶紧检查他先前给做的申请文件,结果发现:性别写错,出入境时间写错,地址也有问题??“最起码有十几处错误!我的天!”王先生赶紧更换了律师。
法律博士:务必考察律师服务质量
王先生向加州律师协会提交了投诉。“律师的这种疏忽对我们造成了严重影响。”他说,“我妈妈年纪也大了,这种事年轻人都受不了。”更让王先生不满的是,整个过程中,对方没说一句抱歉,这让他感到寒心。
他父母都是公办教师,在中共实施强制一胎化政策期间,因为多生一个娃,双双被停薪留职,第三胎又遭强制堕胎。王先生认为妈妈有资格获得美国的庇护,现在老人家不仅一再错过机会,还损失上万美元律师费。
针对王先生的遭遇,洛杉矶环球律师事务所的法律博士郑存柱表示,新移民找律师楼办身份虽是明智之举,但在确定代理律师之前,要注意考察其服务质量,并在签订合同时明确一些条款;律师如未按照议定条款服务,应退还相应款项。
郑存柱说,美国对律师资格的管理非常严格,“如果律师因服务质量问题连续被举报,也被认定确实应该承担责任,可能会被吊销执照”。
他进一步说明,新移民在选定律师前,要多方查询其背景和客户反馈,不但要查看执照,还要观其品行;办身份过程中,不能把案子交给律师就觉得万事大吉,自己要及时跟踪。如果不放心,不妨另找一家律师楼咨询,看案子有没有失误、自己有没有被骗;万一有问题,还可以及时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