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阳股份靠债转股求生 专家指如光伏界恒大
2025-07-21 06:25:50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中国光伏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负债近300亿元、昔日全球光伏电池片排名第三的“润阳股份”正在试图用“债转股”化债,以重启上市,换取生存机会。但业界也说很难。专家指,在光伏产业整体形势不利和地方财政本身告急的情况下,这种“债转股”求生的模式难走远。
昔日全球光伏电池片“老三”债转股艰难求生
近日,锡装股份拟以债转股形式换取润阳股份约0.26%的股权,并与其他投资人共同成立新的有限合伙企业作为持股平台,合计债转股金额为2.96亿元(人民币,下同)。
债转股对应的承诺条件是,“润阳股份承诺于规定时间前完成IPO上市或并入A股上市公司”。而公开信息显示,约定完成上市的时间节点定在2028年12月31日。
直至目前,已经共计7家公司参与润阳股份的债转股,总金额超过16亿元。按公开数据计算的投前估值约在80亿元,还远远低于IPO计划时的400亿元规模估值。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仍有企业与润阳股份接洽,意图通过该方式成为下一个股东。
不过,《中国企业家》援引一位光伏行业从业者的话表示,润阳股份密集“化债”,IPO目的很明确,但背负如此高的负债去上市,难度也显而易见。
隆众资讯光伏产业链分析师方文正表示,五年之内光伏发展的情况很难预测,润阳股份是否能续留在市场上,核心还是要看能不能赚到钱。
润阳股份,全称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官网介绍其是一家专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自2019年以来,润阳股费倘居全球电池片出货量排行榜前五。到了2020年,它首登全球出货量第三,仅次于通威股份和爱旭股份,到2022年连续三年保持这一位置。
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 润阳首启上市失利
2022年,润阳股份顺势启动上市,计划募资40亿元,对应整体估值一度达到400亿元。在2022年底进行了两次增资,投前估值超过65亿元。而次年计划上市时,拟募资额为40亿元,据计算,不到半年其估值增超5倍。当时被业内称为“金手指”的唐骏加入润阳股份担任总裁。
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达216GW,这一数据接近此前四年新增装机的总和。而根据媒体的不完全统计,以通威股份、晶科能源、隆基绿能等为首的龙头企业当年持续扩产,累计投资预算近3000亿元。
但随着行业产能过剩、价格持续下行,财信证券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光伏指数跌幅超过40%,进入“后景气度”阶段。2023年上半年,润阳股份首次在全球出货量排名中跌落前三,位居第四;到了年末,进一步跌至第五。2024年6月,润阳股份已获得的发行上市的注册批文也宣告到期。
2024年5月,润阳股份美国子公司被天合光能指控技术专利侵权;6月,IPO注册材料过期;7月起,它作为被告频繁涉及开庭公告。
与此同时,润阳股份多个基地被曝出停工消息。InfoLink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电池片出货量显示,润阳股份已跌出全球前五。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它的资产总额为364.2亿元,负债总额为289.96亿元,净资产为74.24亿元。总资产负债率接近80%,全年净亏损近9亿元。
现在已经有多个供应商起诉了润阳股份。
重启IPO 润阳“债转股”背后的国资角色引质疑
由于2024年润阳股份上市计划失败,公司陷入经营困境,面临较大的债务等问题。润阳股份开启了“债转股”模式,成为中国近两年“光伏最大收购案”的主角之一。
2024年8月13日晚,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与润阳股份及其相关方、江苏悦达集团签订《增资意向协议》,计划以总计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的金额,合计取得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份。
2024年9月底,盐城国资江苏悦达集团有限公司对润阳股份增资10亿元,成为润阳股份单一最大股东,润阳董事长也由陶龙忠变更为张乃文。
但到2025年2月14日晚,通威股份决定终止向润阳股份的意向性增资。不过悦达集团的增资使润阳股份在资金等方面得到了一定支持。
再到2025年2月25日,上市公司捷佳伟创、奥特维宣布将以债权转股权方式对润阳股份分别增资7.2亿元、1.8亿元,润阳股份在盐城国资控股的江苏悦达集团支持下重启IPO上市计划。
在润阳股份的发展中,盐城国资一直处在最核心的位置。在2020年,润阳股份的经营场所备案从昆山变更为了盐城经济开发区。
直到这一轮债主排队债转股,悦达集团及其控股公司作为“补充责任人”依然站在了润阳股份创办人陶龙忠身后。润阳股份和陶龙忠作为主责任人承担全额连带责任,在主责任人没有能力履行债务或者无力偿还债务的情况下,补充责任人要按比例承担补充责任。行业普遍认为,这也是润阳股份能通过债转股化债的核心基础。
大陆公众号“赶碳号”早前发文指出,现在国资悦达已经全面接手润阳股份,一些老团队已经离开或者退居二线了,比如专注处理问题公司的唐骏也已经离开了润阳。
但文章说,国资的悦达强势接盘,使不少光伏大佬担忧,因为地方政府的过度参与,这轮洗牌才会异常艰难、漫长。文章指出,润阳股份虽然欠了供应商不少货款,但是大股东的关联公司却一直通过润阳在赚钱。这种穷庙富方丈的现象频繁发生在光伏行业里。企业出事了,大股东金蝉脱壳了……
文章认为,润阳股份要成功登陆A股,以现在光伏行业的大背景来看,很难。
专家:润阳如光伏界的恒大 “债转股”难走远
在中国经济持续下行的背景下,中国光伏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整体亏损态势愈发严峻。
2024年64家光伏上市公司从2023年的盈利千亿元急剧转为亏损约300亿元。全年光伏上市公司总营收为9,310.96亿元,同比大幅缩水22.4%。曾经风光无限的千亿级营收企业在2024年已经全部消失。行业整体净利润也从2023年的盈利1,049.55亿元降至2024年的亏损297.57亿元,跌幅惊人。
尽管官方多番推动“控产”与“反内卷”,但产业链各环节依旧深陷亏损泥潭。2025年7月14日晚间,近1500家上市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业绩预告,其中超820家业绩预忧(预减、续亏、首亏、略减)。
华裔经济学者李恒青对大纪元表示,光伏和新能源车都是中共力推的所谓新质生产力,比亚迪亏损非常大,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倒下去,所以比亚迪被称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恒大”,而润阳现在所面临的危机也一样。企业本来第一要务就是要赚钱,现在已经不讲了,因为债务太多了,想融资也不容易,所以就跟债权人商量债转股,把债权换成股份、把债务消化掉,到了年终用分红的方式支付。因为企业最后破产了,债权人会有极大的损失,所以就认了。
“这样润阳可以在短期内没有债务的压力,但是现在市场对光伏企业不利,大量亏损,中国这类产业虽在世界领先,但全世界在抵制它,因为它在各国倾销,击垮了各国当地企业。”他说。
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教授孙国祥对大纪元表示,中国资本市场中民营企业与债权人之间仍存在高度风险共生的灰色地带。债转股本为化解不良资产、缓解债务压力而设,却因结构性矛盾沦为暂时的“延命”工具,并未真正解决资产流动性与现金流断裂的问题。
孙国祥还表示,在中国,资产重组、债务展期经常带有强烈的“人治色彩”,银行、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形成网状关系,彼此博弈而非单纯市场辨律运作。“债转股”往往成为政治性、关系性的操作,而不是纯财务工程。由于缺乏市场化清算通道,导致“旧债赌新债”,仅靠“不倒翁”机制延续僵尸企业。
对于地方国资出手撑润阳股份,李恒青说,现在中国绝大多数省市区财政都在亏损,地方要救这些光伏产业只能靠国企,但国企经营也不是很好,各条战线全都在告急,最后很可能救不了。
孙国祥也认为,随着地方隐性债务继续累积,土地财政枯竭后,化债压力更大,政府不太可能全面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