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主的清零式终结

2025-07-08 18:27:30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美国之音

香港
2024年7月1日,香港维多利亚港迎来香港回归中国27周年,警方在维港巡逻。(图片来源:PETER PARKSAFP via Getty Images)

他们一个一个消失。不是被枪决、不是被秘密关押、不是像冷战时期的匈牙利异议者那样在夜里被拖走,而是在阳光底下、在按部就班的法律框架里,被一套语言、一种制度,名正言顺地“清零”。今年六月的最后一个周末,香港社会民主连线宣布解散,结束长达十九年的政治生命。一切如同一场审慎又不露痕迹的净空作业,手术刀锋利而干净,血几乎不流。

这不是一场意外,也不是一场战争,这是一场堡程。

2020年6月30日,“港区国安法”落地,香港进入新纪元。不是迈向未来的纪元,而是往过去回溯的纪元--向一种无民主传统、无制度制衡、无政治宽容的政体回归。社会民主连线的解散,让这段历程画上不会有结局的句点。因为解散的不是一个政党,而是一整套价值体系,一个曾经相信可以在中国统治下维持不同意见、容纳抗争与妥协的幻象。

语言的死亡与制度的丧礼

“清零”是一个充满技术感的词汇,在防疫期间,它代表病毒的彻底清除;而在政治语境里,它是一种更彻底的删除,是将异议从存在的可能性本身移除。在中国治理的术语中,“零容忍”是对“不稳定因素”的回应,是对制度不服从者的终极威胁。“港区国安法”不仅带来法律层面的惩罚,也塑造了语言的惧意,将“自由”、“抗争”、“选举”、“普选”等词汇慢慢变成过时或危险的代名词。

香港人开始知道,说错话不只会失业,更可能失去自由;组织政党不再是一种权利,而是一种风险。这场变化来得悄然,却是计算过的--不是一刀劈下,而是一页一页翻过,直到人们发现,书已经写完,他们的名字不在其中。

社民连:一种理想的告别式

社会民主连线不是香港最大的政党,却是一个最难被驯化的政党。它代表街头政治、社会运动、底层抗争的精神。它从未想做主流,也从未想迎合权力。它的存在,是一种持续的叛逆,一种制度内部的噪声。也正因如此,它成为最后一批被“处理”的对象。当其他政党选择转型、沉默或自保时,社民连仍站在街头举牌、在法院外声援政治犯、在议会被赶出场。它的存在像一根刺,提醒香港这个城市曾经是活的,曾经允许不同的声音、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梦。

如今,这根刺被拔除。

主席陈宝莹说:“这是没办法之下的唯一选择。”她无需解释太多,所有人都懂:国安法不需要用力,它的力量来自于“看不见”。不需审判、不需声讨,它让每个人自己评估风险,自行沉默。于是,社民连告别的,不只是组织形式,而是一整种政治伦理--相信能为社会发声,相信政治是参与,不只是服从。

泛民的黄昏与中港未来

从2019年“反送中”运动高潮,到2020年国安法上路,再到2021年香港立法会“完善选举制度”彻底铲除反对派席次,短短几年,香港完成了“软性政变”。这不是由坦克开进立法会完成的改变,而是由一份法律、几起起诉、几次选举改革,稳稳定定地“清零”整个泛民政治生态系。从香港众志、民主动力、民阵、支联会、到今天的社民连,这一串串解散名单,是时代的哀歌,是信仰的坟场。

而这一切,不会有纪念日。也不会有铜像。只有一个个空洞的党部、一张张过时的选举海报、几段渐渐消失的纪录片片段。这不是历史的结果,而是历史的中断。

转型的幻觉与终结的现实

北京政府及其在港代理人会说:这是必要的稳定,是为了未来的发展,是要让香港“去政治化”以聚焦经济。但一个无法自由辩论的城市,能有什么样的未来?当每个人说话都要先确认“这是否安全”,这样的社会已不再是开放的公共空间,而是训练有素的剧场,每句台词都在监督下排练完成。

许多人以为,香港的转型会带来“更中国化的香港”;但事实是,它带来的是“无香港的中国”。那个具有历史厚度、市民意识、法治传统、新闻自由的香港,在这场政治工程中,被一层层剥离,剩下的只是空壳--仍有高楼、仍有金融活动、仍有消费能力,但再无公共论述的广场,再无对制度的想像力。

为何我们仍然要记得?

有些人会说,既然香港已无退路,那就应该接受现实,与新的政治秩序共处。这种说法听起来理性,但实际上是对历史的背叛。忘记社民连,不会让香港更稳定;遗忘民主党,不会让中国更强大。这些政党的存在与消失,不只是香港内部的问题,而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整个华人世界如何理解政治、参与社会,以及如何面对权力的暴力与诱惑。

每一个在极权底下的社会,都需要记忆。记住那些不合时宜的名字,那些曾在困境中选择坚持的人,记住他们不是为了胜利,而是为了不让我们习惯投降。社民连的解散,是历史的伤口,我们无法治愈,但我们能选择不让它结痂。

台湾的当下,是香港的前车

台湾人不该冷眼旁观。当香港的民主被逐步清零,台湾也正面临另一场政治想像的挑战反对党仿照中共治理模式,攻击制度、瘫痪国会、以“民意”之名行反民主之实。这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而是一种治理学的输出。当中共不再只输出经济利益,而是输出统治逻辑时,台湾应该看清,那些在香港发生的“制度性死亡”,迟早会被某些人视为可复制的模板。

当立法院中有人可以无视程序与民意,任意否决预算、操弄舆论,当媒体不再追问真相而是制造声浪,我们正在悄悄地走向“港区式治理”。民主不是一个坐标,而是一种持续行动。今天我们悼念香港,不是为了哀悼一个地区的命运,而是为了警惕自己的未来。

总结:有些政党虽死犹生

社民连已解散,但它不会从历史中抹去。它代表一种难以被归类的政治,一种不肯让步的伦理,一种相信小人物也有发言权的固执信念。在这个世界日益服从权力、追求效率、排斥异议的年代,社民连的灭亡像一场静默的暴风雨,洗去一座城市曾经的灵魂。

也许几十年后,香港会再度开放;也许社民连的名字会在历史课本中出现。但不论未来如何,我们都要记住:曾经有人不愿妥协,即使知道输的机率极高。这样的人,这样的政党,不该只是新闻里一则逝去的纪录,而应是我们继续坚持的理由。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掌北京“钱袋子”的何立峰 权力扩张引关注
  2. 习派穷途末路?传习明泽将“出山”扮演重要角色
  3. 习近平保党丧权 张又侠军权在握 最后一次枪指挥党
  4. 中科院“二氧化碳制糖”新成果全网热议
  5. 为何说睡眠、饮食与运动是健康的三大支柱?
  6. 美国防法案将加入禁止资助中俄实验室条款
  7. “强人”习近平更好地解读了中共和他的未来
  8. 中国多所大学陆续裁撤英文专业
  9. 川普做出决定,美加矛盾加剧
  10. 4万亿英伟达,凭什么?
  11. 为减少稀土对外依赖,五角大楼亲自下场
  12. 17岁女生被男同学打致颅脑损伤
  13. 网揭徐泽伟“国家黑客”身份 美批中共无耻
  14. 美智库报告:美国应完全撤回在台的美军
  15. 亚太多场军演启动,美国来者不善
  16. FBI全球围捕中共间谍!徐泽伟落网牵出黑幕
  17. 有脂肪肝的人,吃饭时常有4表现
  18. 二战德国航空机枪的起源:MG-30轻机枪
  19. “敢犯台就炸北京”川普录音曝光 习近平傻眼官媒急封消息
  20. 张忠谋过94岁生日 6个养生之道大曝光
  21. 大罢免若失败,赖清德要找替罪羊?
  22. “血管都爆了”河南37岁快递员热射病倒车上离世
  23. 法德大吵后,德国转头再买15架F35
  24. 不再吃香 中国多所大学近两年来陆续裁撤英文专业
  25. 【百年真相】中华民国空军之母——宋美龄
  26. 川普“对等关税2.0”开战,全球市场剧烈反应
  27. 就差123米!疑机长听错指令 中国国航与顺丰险相撞
  28. 大陆高温奇闻:鸡蛋2天孵出小鸡 地里玉米成爆米花
  29. 美国雇主大幅提供签证支持
  30. 俄罗斯国防部可能放弃修复海军目前唯一的航母
  31. 震撼华尔街:AI真来抢工作了
  32. 卡尼官宣砍开支,3年要省250亿
  33. 关税收入激增 美国6月意外实现财政盈余
  34. 散户砸钱 美股还有戏 股市荣景给川普加征关税理由
  35. 卢比奥在马来西亚首度与王毅会晤
  36. 针对台积电美国厂的集体诉讼升级,原告增加至30多人
  37. 阿尔茨海默病手术叫停背后:借“创新治疗”之名收费
  38. 美国务院重大重组 开始解雇逾1350员工
  39. 美宣布印航空难初步调查结果:飞行员失误 无关波音
  40. 川普和梅拉尼娅前往德州 视察洪灾赈灾工作
  41. 大陆底层生计维艰 民众忧“三种职业”复苏
  42. 500万青少年中招,这病已成第三大健康威胁
  43. 鹤岗机场获批 苏州申请建机场被驳回引关注
  44. 马连县房价中位数攀190万
  45. 大而美法案对于美国医疗系统的影响
  46. 美国6岁儿童误吞中国出口电池 获赔4千万美元
  47. 钱塘江变沙滩 警车也自燃!洪水席卷茅台镇 中国陷末日极端天气!
  48. 新州华裔议员候选人:认清中共的“无声战役”
  49. 饭店老板随手拍视频被罚45万元?
  50. 世界舞台的孤独 中共外交的四大背弃案例
  51. 川普视察德州洪灾区 白宫放弃废除FEMA计划
  52. 中国看不下去了! 胡塞接连击沉2货轮 耿爽点名停手
  53. 遭父亲连开5枪 25岁印度女网球手殒命家中 只因...
  54. 马克龙宣布法英拟扩组5万人军队 或部署乌前线作战
  55. 出租车后备箱载儿童行驶,公司回应
  56. 欧洲热死人了,但还是开不起空调
  57. 代总理又换人,佩通坦王者归来
  58. 德州ICE拘留中心外伏击袭警 亚裔男子遭FBI通缉
  59. 川普威胁共和党参议员 要求支持删减预算案
  60. A股有望迎万亿元级增量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