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英国人不信QS?
2025-07-06 15:25:3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麦叔研究院
英国CUG2026出炉,QS看着热闹,这份榜单才是“懂行人”的底牌
01|你看的QS,是别人用来“讲故事”的
榜单季又来了,眼睛都花了吧?QS、THE、软科轮番轰炸,一水的“世界级”。但真有用吗?——麦叔先给结论:如果你要读英国本科,QS对你几乎没啥实用价值。
这不是耸人听闻。CUG2026的榜单刚出,和QS2026的差距大得惊人。怎么说?UCL在QS是“世界第九”,在CUG连前十都摸不到边。KCL呢?QS高高在上,CUG直接劝退。
你可能会说:那是本土榜单,当然不一样。但问题正好就在这——你以为你在看全球眼光,其实你只是在消费“国际学生视角”。CUG是英国本土高中生选校的参考依据,数据全来自官方,比如HESA、NSS,还有政府拨款体系的REF。这些数据,QS手里根本没有。
说白了,QS更像一场“外宾演出”,看得人多,买账的不一定是英国教育本身。你信不信随你。
02|本土学生怎么选校?和你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CUG2026的前十,几乎没有变化:剑桥、牛津、LSE、圣安、杜伦、IC、拉夫堡、巴斯、华威、兰卡斯特。
你可能会问:UCL呢?曼大呢?KCL呢?不是我们国内最爱的几所吗?对不起,本土学生眼里——这些学校不够“传统”、不够“圈层”、不够“满意”。
麦叔不是乱说。你知道为什么圣安、杜伦这么吃香吗?因为它们“老、精、贵”。英国的中产家庭,尤其是“稳稳的老钱”,要的不是技术力,是血统感。孩子念哲学、历史、古典文学,看上去不实用?他们不管。圈子、传承、文化认同感,才是他们选校的主要参数。
再举个例子。巴斯的本科录取要求是81分,UCL才80。国内学生爱UCL,觉得“QS高”“伦敦市中心”,但巴斯在本土是“卷王”级别,学生满意度爆表。你说到底谁更值?真难说。
03|从11到20名,CUG的“冷门红牌”才是留学生福音
再看CUG排名的第11-20名:埃克塞特、约克、UCL、伯明翰、布里斯托、谢菲尔德、南安、爱丁堡、KCL、萨里。
是不是看得有点眼熟又陌生?没错,这些学校在国内讨论度不高,但在英国本土,属于那种“你不懂,但人家很稳”的存在。尤其是萨里、埃克塞特、约克,综合评分高、满意度强、就业前景好。你要是只盯着QS,恐怕连名字都没记住。
更关键的是,这些学校的“挂科率”“教学参与度”“学生留存率”都在CUG有明细。你以为进了大学就万事大吉?错了。Continuation指标告诉我们,有些学校“宽进严出”,一年挂一半——真不是段子。
麦叔看了数据,发现本土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敏感度远超我们。他们对老师是不是“科研狂人”不在意,反而更在意老师是不是“上课用心”。有些顶尖教授,科研牛得不行,但上课像放ppt,学生直接炸锅。CUG会把这些都写出来,QS呢?呵呵。
04|你在追“国际曝光”,他在算“教育回报”
你可能还在问:那为什么QS这么火?道理也简单——它的受众是你,是我,是所有非英国本土的国际学生。
QS不是不准,而是它只看几个指标:国际声誉、雇主认知、论文引用、国际师生比例。你看,这些都是“外部视角”。而CUG看的,是“内部体验”:你能不能顺利毕业?老师是不是在教你?学术氛围浓不浓?毕业后能不能找到工作?
很多人回国找工作,HR问一句:“你学校QS多少名?”没办法,这是现实。但你要是留下来,或者真想在英国扎根,CUG给的才是“生活指南”。
就像开车导航,一个是游客模式,一个是本地人模式。你选哪个,看你要去哪儿。
05|把话说白了:你在看曝光,他在看人生
最后,说个让麦叔挺感慨的事。
前阵子有个学生家长来问,孩子拿了曼大和约克的offer,怎么看?她说:“曼大QS高那么多,约克是不是会委屈了?”——委屈?本土学生为了进约克打破头呢。
真正懂行的家长,不看热度,看匹配度。孩子是偏理工?是偏文科?是想留下工作,还是回国考公?这些问题不搞清楚,看再多榜单也白搭。
不怕你看错,就怕你看不懂。
有时候你以为你站在“全球视角”,实际上,你站在的,是别人为你搭好的舞台。你在讲故事,别人已经写完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