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的三个意义
2025-07-06 17:25:1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郭磊宏观茶座
广发证券认为,“反内卷”在微观、中观、宏观上具有三重意义。一是打破"囚徒困境",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和市场结构;二是改善“供需比”,将实物增长转化为可持续的利润增长;三是终结“竞底竞争”,超越单一的规模经济。
第一,反内卷的三个意义。在去年底报告《引导供需比优化》中,我们提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就是新一轮供给侧,估计政策路径一是约束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二是通过数字化和绿色化改造约束传统高耗能产业中的低端供给;三是通过支持行业并购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在前期报告《严格账期是“反内卷”的第一步》中,我们进一步指出汽车行业的严格账期只是反内卷的开始,估计后续会包括优化产能、规范投资、降低杠杆、稳定价格等组合拳。
7月1日的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释放了治理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信号。本轮“反内卷”进一步升温。
应该怎么理解“反内卷”?我们认为它在微观、中观、宏观上具有三重意义:
(1)打破"囚徒困境":不能一群聪明的市场主体,竞争出没有赢家的市场。我们知道博弈论的经典模型之一“囚徒困境”:每个个体都选择了最理性的结果,但最终却导致全体偏离最优解。一些产业的内卷式竞争本质上就形成这样的“囚徒困境”,每个行业主体都很勤于竞争,但最终结果却是集体没有赢家。这时候政策可以作为规则引导者出现,“反内卷”可以改变博弈的信息、激励和选择成本,从而打破现有均衡,达到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和市场结构、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目的。
(2)改善“供需比”:那么高的实物增长,应转化为可持续的利润增长。我们的工业生产维持较高增速,2022年-2025年(前5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为3.6%、4.6%、5.8%、6.3%;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却分别为-4.0%、-2.3%、-3.3%、-1.0%。为什么产出并不低,利润却持续负增长?直接原因就是工业价格负增长;而它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供需关系失衡。供需比失衡不仅约束了盈利、税收等名义指标;同时也带来了实际利率偏高等宏观问题。所以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3)终结“竞底竞争”:综合化的全球供给能力,必须超越单一的规模经济。从全球视角看,中国企业具备超强的全球化供给能力,[2]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三成。这一供给能力的背后包含多个内生要素优势,我们曾总结为存量人口红利、工程师红利、延迟满足红利。但在“出海”的过程中,部分企业习惯于“竞底竞争”(race to the bottom)。我们理解“竞底竞争”的逻辑是极致性价比,它背后是规模经济;但国内企业可利用的优势不止是规模经济,还包括研发、技术、品牌、供应链效率等。“反内卷”有助于在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和专业化的过程中,形成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这在目前逆全球化升温、供应链分割化的背景下具有战略意义。
第七,与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比,本轮“反内卷”所涉重点行业和主要任务有明显不同。7月1日求是杂志刊文分析了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实现路径,其中包括引导地方政府树立正确政绩观、实施好反不正当竞争法、通过整合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等。
7月1日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召开,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9]与2016年供给侧结构改革相比,这一轮“反内卷”有所不同。
第一,重点行业有所不同。
2025年6月29日,《人民日报》刊文《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光伏组件低至每瓦六毛多,百余款车型加入降价行列,储能系统中标价格屡创新低……一段时间以来,无序拼价格战、同质化竞争成为一些行业‘内卷式’竞争的突出表现。”[10]点名光伏、新能源汽车、储能行业“内卷式”竞争现象。
2025年7月1日,《求是》杂志发文《深刻认识和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文章提到“与过去恶性竞争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轻工产品等传统产业不同,当前一个突出现象是,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电商平台等新兴行业也深陷其中”。[11]涉及的重点行业包括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电商平台。
从数据角度看,以2025年一季度细分行业产能利用率看,产能利用率最低的行业为非金属矿制品(60.9%)、食品(69.3%)、汽车(71.9%)、电气机械(71.7%)、煤炭开采(71.9%)。与2016年四季度相比,下降幅度较大的行业主要包括汽车(-10.1pct)、电气机械(-5.5 pct)、计算机通信电子(-5.4 pct)、非金属矿制品(-9.2pct)、医药(-3.6 pct)和食品(-2.9 pct)。
第二,重点任务不同。
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要针对突出问题、抓住必键点。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比较二者表述,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重于“过剩产能化解”,而本轮“反内卷”更加侧重于“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第三,本轮“反内卷”主要政策实现路径如何?
7月1日《求是》杂志刊文《深刻认识和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从三个维度提出了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实现路径:
一是“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其中需求侧重点关注居民消费、出海和出口。“居民消费需求不振是国内需求不足的突出症结,要加快补上消费不足的短板”;“海外市场蕴含巨大发展机遇和空间,要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企业“走出去”保障机制,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拓展外贸新空间”。
二是“规范政府行为”,具体举措包括地方政府树立正确政绩观,实施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落实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创新监管手段,强化监管和质量标准,实施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企业整合重组,完善市场出清机制,坚持依靠市场机制鼓励企业纵向整合与横向兼并,提高有关产业集中度。
三是“强化行业自律”,完善传统产业行业协会职能,补上新兴业态行业组织空位,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和规则,规范市场行为,形成广泛共识,遏制恶性竞争;强化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是企业打开市场空间、防止低水平同质竞争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