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音时刻】中共最怕什么?王毅曝党国机密
2025-07-05 13:25:37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今日焦点:王毅闭门会谈意外泄密!中共最害怕的事曝光了?人民币想要国际化?专家曝其死穴,直言不可能;学者归国,党媒出面护航,背后真相耐人寻味。
王毅闭门会谈意外泄密!中共最害怕的事曝光了?
7月2日,中共外交部长王毅出访欧洲,但一场闭门会议中,透露出一件,被中共视为绝密的事情。
据《南华早报》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王毅在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会面时宣称,北京无法承受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中失败的后果,因为那将意味着,美国会把战略重心完全转向中共。
王毅的言论与中共公开宣称的完全不同,证实了欧盟对北京在俄乌战争立场上的猜测,引发欧盟官员的高度关注。
王毅的本意或许不是为了泄漏北京的真实意图。报道说,王毅和卡拉斯的会谈长达四个小时。一开始,王毅试图给卡拉斯上一堂现实政治课,他在说到北京相信,美国很快会将全部注意力转向东方时,透露出北京真实的战略思维。这等于承认了,在俄乌战争中,中共并非中立,而是站队俄罗斯的事实。
有部分欧盟官员认为,王毅的这番表态坐实了北京“拖长战争”的战略企图,中共希望借用俄乌战争,来牵制美国的注意力,从而延缓中美直接摊牌的时间。
实际上,持续三年的俄乌战争是中欧之间最大的摩擦点之一。长期以来,欧盟批评北京,为俄罗斯提供军民两用物品。
对于这一指控,北京当局是否认的,它称自己是和平的缔造者。不过,中共从未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一事提出批评,且一如既往地与俄罗斯保持密切的外交与经济联系。
另外,北京为了报复美国的高额关税,加强对稀土磁铁的出口限制,欧洲受到了波及,一些公司停产。对此,欧盟官员十分不满,本以为在这次会晤中,王毅会带来解决方案。但消息人士说,王毅对稀土的反应是“不屑一顾”,没有给出任何关于危机结构性解决方案的保证。
对于北京的冷淡,欧盟官员很是吃惊。有分析认为,北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担心欧盟跟着美国走,到时,中共会被彻底孤立。
但实际上,中欧经贸问题存在很多的争端和分歧,目前双方很难有妥协空间。这次王毅出访欧洲,就是想要修补与欧洲的关系。但从传出的消息来看,王毅此行是失败的。
在会晤前,卡拉斯就尖锐地点明了中共“既要又要”的意图。她称,中共“一方面助长在欧洲的俄乌战争,一方面又寻求与欧洲建立更紧密的关系。”这怎么可能呢?想要与欧洲建立关系,北京当局就必须先处理矛盾。
卡拉斯还严厉地指出,中国企业除了为俄罗斯的侵略提供了救援,还发动网络攻击,干预欧洲国家民主政治,并推行不公平的贸易。这些做法损害了欧洲的安全和就业。她直言,中共并非欧洲的对手,但在安全问题上,中欧的关系会越发紧张。
人民币想要国际化?专家曝其死穴 直言不可能
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6月27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布国际化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提出拟对现行业务规则进行系统性国际化改造,全面引入境外参与者 全程参与境内期货市场。
交易所称,这项举措将实现多个目标,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吸引力,与美元竞争国际货币地位。
就在同一天,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等机构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中南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及合作研讨会”,这项活动的目的是持续深化中南经贸,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但问题是,这些措施真的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吗?
对此,台湾资深政经评论家吴嘉隆版诉大纪元,中共就是自我陶醉,自我感觉良好。他说,“人民币国际化的真正挑战是外汇交易要自由化,中共做不到。它管制货币,不能像美元、英镑、日元,在外汇市场自由交易。如果能够自由交易,估计很多中国老百姓会拿人民币去换美元,就等于资金外流,所以它才要管制人民币。”
吴嘉隆表示,假设外商拿着人民币进入中国,他们可能会去债券市场买公债。但问题是,中国的债券市场没有现代化的信用评级机制。比如,美国有像穆迪、标普500这样的债券评级公司,对各种债券去分级,中国有吗?没有。连基本的信用都没有,要怎么玩?
那人民币究竟要如何做,才能够推进国际化呢?吴嘉隆称,首先就是要解除资本管制。他解释,中共对外汇交易的限制严苛。外资进来中国,很容易将外汇换成人民币;但外资想要离开,人民币是很难换成外汇的,因为中共对外汇的管制是很严的。另外,想要人民币国际化,就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债券市场。目前人民币不具备这两个条件,想要国际化是不可能的。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周四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被问到对“北京希望人民币充当储备货币”的看法时,他说,这怎么可能?人民币都不能兑换,如何成为储备货币呢?
贝森特进一步指出,一个币种想要获得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就必须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可以自由兑换”,但在中国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他解释,中国有14亿人,他们都想把钱汇出中国。但他们受到资本限制,做不到。他强调,“能够自由兑换”是人民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关键条件。
海归学者归国 党媒出面护航 背后真相耐人寻味
近日,70岁的美籍华裔数学家张益唐加盟中山大学。消息传出,在中国引发巨大争议,包括间谍论、养老论等层出不穷。
在舆论的压力下,中共党媒不得不出面“辟谣”。《人民日报》在7月3日发表评论文章。文中指出,现在针对海归人才的四种言论,包括回国养老“摘桃”论:回国人才“二流”论;出国留学“原罪”论;以及内外人才“对立”论,都是奇谈怪论。
在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张益唐,他1955年出生,自幼在中共政治运动中失学,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后,在北大读研。1980年代赴美读书。2016年加入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担任数学系终身教授。2025年6月,他举家搬迁回国,全职加盟中山大学,在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任教。
对于张益唐回国一事,加拿大华裔作家盛雪对大纪元说,张益唐在美国取得了成就,回国可能是因为有中国人要报效祖国的情怀。但也有可能是被中共用巨大的利益吸引。但问题是,在中共极端的暴政统治之下,人类的道德沦丧,社会底线不断地被打破。现在绝大多数人,很难接受中共统治下的这个社会。张益唐在海外生活多年,现在回国,疑点重重。
盛雪表示,早年出国的留学生,多少受到中共的控制,有的人一直接受中共给予的利益。对于这些人来说,中共要他们做什么,他们是没有办法拒绝的。
今年4月,在美中贸易战白热化之际,中国珠海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公开说,格力绝不用海归派,因为“里面有间谍”。此番言论虽然引发争议,但也成为小粉红打人的“棒子”。
另外,习近平的亲信陈一新在掌管中共国家安全部后,掀起了一波“抓间谍”的群众运动。2024年4月29日,陈一新在党媒发文宣称,国安部要“反颠覆、反霸权、反分裂、反恐怖、反间谍”,“挖钉子、除内奸”。
对此,旅美资深评论员唐靖远对大纪元说,不管是中共国安部,还是董明珠的言论,都只是冰山一角。只能说明现在的中国大陆已经形成了一个“盲目排外、反西方政治”的狂热氛围。张益唐回国后,很容易沦为中共体制的工具。
旅澳自由主义法学家袁红冰曾对大纪元表示,中共的海归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公派,这部分人都有双重身份,一是海外留学生,另一方面是中共各类间谍机构的线人或特务,他们多与中共特务机构有直接的关系,“他们是中共的自己人”。但对海外留学生的另外一部分,就是自费留学生,中共会抱着一种极端怀疑的态度,回国后要进行内部控制使用,由秘密警察进行监控。
但在中共历史上的政治运动中,回国的高级人才,很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
据中共官媒《科技日报》报道,文革时,中科院131位科学家被打倒,229人被迫害致死。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归国的科学家有8人自杀,包括清华大学的周华章、周寿宪,北大的董铁宝,中科院力学所的林鸿荪、程世祜,南开大学的陈天池,大连化物所的萧光琰,兰州化物所的陈绍澧。
盛雪说,中共一直都是在过河拆桥,过去以花言巧语把很多的海外学者吸引回国,许多人后来都受到了中共残暴的迫害。现在中共因为国力衰退,又把这类人叫回去站台,给它输入新鲜血液。应该警醒的是,接下来中共内部会有更激烈的斗争,社会层面也会为了争夺生存空间,斗得你死我活。对于海归学者,他们在被利用完之后,有可能成为中共内斗的牺牲品。
——《佳音时刻》制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