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暑假:当孩子们被送进“军事夏令营”

2025-07-04 21:25:28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显微故事

暑假开始了,有一群“熊孩子”即将被送进各种夏令营。

其中,打着“吃苦教育”旗号的军事夏令营热度颇高。

家长们送孩子去此类夏令营的动机各不相同:

有的家长对顽劣难管的“小魔王”束手无策,便把希望寄托在教官身上,想让教官来“治一治”孩子;

有的家长盲目笃信“吃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坚信只要让孩子多吃苦,未来就能成才;

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便把夏令营当成了孩子的“暑期托管所”。

然而,所谓的军事夏令营鱼龙混杂,参差不齐。

有些“锻炼”项目不过是成人拓展项目的简单变种,根本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

还有些夏令营以管教为名,行体罚之实,让孩子无端受苦,甚至遭受虐待。更令人忧心的是,一些“教官”既缺乏专业资质,又不懂科学的教育方法。

简单粗暴的“铁腕管教”,究竟是在塑造坚韧的品格,还是在制造隐蔽的童年创伤?

烈日当空,一个身穿迷彩服的小男孩一手托着砖块,一手举着书本,脸晒得通红,眼里噙着泪。

画面外传来教官严厉的质问声:“累不累?搬砖累还是读书累?”男孩嘴唇颤抖,哭着回答“搬砖累”。

镜头切换,一个退伍军人模样的男子出现在屏幕上,开始宣传某军事夏令营的招生广告。

晚上,葛女士躺在床上刷手机时,这段视频又跳了出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已经被算法精准锁定为目标人群,类似的广告时不时就会出现在她的手机上。

葛女士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方,犹豫着要不要划走。儿子最近沉迷游戏,班主任已经打了好几次电话来告状。

这条广告像一根针,正好戳中了她内心最焦虑的地方——

也许,真该让孩子去“吃点儿苦头”?

在短视频平台搜索“军事夏令营”,相关话题层出不穷。点开这些视频,映入眼帘的多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场景:

有些视频主打“蜕变”主题——镜头前,孩子被教官生拉硬拽拖进训练营,满脸不情愿地抱怨父母;而训练结束后,孩子却“判若两人”,在教官的要求下给父母写感谢信、打电话报喜,完成一场精心设计的“感恩表演”。

有些视频则展示所谓的“挫折教育”:当孩子意气风发地向教官报告梦想时,换来的却是一连串的否定和呵斥:

“你不行!”、“你不配!”、“你做不到!”

视频中,教官突然将一盆冷水泼在孩子脸上,手指不停地戳着孩子的胸口推搡,但凡后者表现出一丝怯懦或犹豫,就会换来更加严厉的折辱。

“生活条件太好,你们就忘乎所以了!”一位教官在训练场上声嘶力竭地训话:“你们没有一个人懂得珍惜,心里面永远只有自己,贪图享受!”

对于这种“没苦硬吃”、甚至PUA的教育方式,有人赞同,有人反对:

支持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现在的孩子就欠管教”、“严厉点没什么,温室里长大的孩子太娇气,不吃苦怎么成长?”

但更多评论则表达了质疑和反对:

“为什么学校老师体罚学生家长就闹,送到这种地方反而不心疼了?”、“这是摧残和霸凌,不是训练!吼叫式教育真的有用?万一孩子被吓出心理阴影怎么办?”

“说实话,之前我确实动过送孩子去这种夏令营的念头,”葛女士说,“但看完这些视频,我很纠结。”

像葛女士这样,把送孩子进军事夏令营当作“特效药”的家长不在少数。但这样的夏令营真能解决问题吗?

据业内人士透露,当前市面上不少所谓的军事夏令营实则是旅游公司或拓展训练机构运作的商业项目。

这些机构往往将成人拓展训练项目简单改良后套用在孩子身上,所谓的“军事训练”项目大多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夏令营的教官资质参差不齐。

“十个教官里能有三四个退役军人就算不错了,而且真正的军人不会采用那些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

“那些看起来很震撼的宣传视频很多都是摆拍的,有些学员就是雇来的‘群演’。”知情人表示,这类广告刻意制造对立情绪,把“吃苦”和“成才”简单等同,暗示现在孩子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都是因为“生活太优越”造成的。

当“吃苦教育”成为家长圈的热词,各类以此为主题的研学团、夏令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从沙漠生存到雨林探险,从魔鬼训练到荒野求生,五花八门的项目被精心包装后推向市场。

但,这种“花钱买罪受”的夏令营,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当家长为孩子的“蜕变”买单时,是否想过这样的做法到底满足了谁的需求?

“2011年,我15岁,读初二。当时的我叛逆:逃学、上网、早恋,是父母眼中不可救药的问题少年。

那年暑假,父亲叫我跟他一起出去,父亲把车开到一条偏僻的公路边,一个教官模样的男人走了过来,父亲这时才告诉我,他给我报了一个训练营。之后他收走了我的手机,开车走了。”

这是《三联生活周刊》记录的一个真实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程博轩回忆,15岁那年被父母送进徒步训练营后,因无法承受高强度训练和虐待,他曾两次试图逃跑都被抓回。

这段经历给他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严苛的训练不仅没有矫正他的叛逆行为,反而加剧了他的反抗心理。

最终他选择彻底辍学,后来因持刀伤人,在看守所度过了本该美好的六年青春时光。

如今,程博轩已为人父,在面对子女教育问题时同样会感到迷茫,但他坚定地表示“绝不会让孩子重蹈我的覆辙”。

上述案例或许只是个别现象,却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虽然杨永信和豫章书院已成为历史,但类似的机构却改头换面重现江湖。

它们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给孩子带来更深的伤害。

2024年暑期,江西安远一名14岁女孩被父母送到离家30公里外的封闭训练营后,遭遇教官侵犯,花季少女选择以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几年前,北京的一对双胞胎姐妹也曾遭遇同样的经历。12岁的姐姐生理期不能下水游泳,却被教练野蛮地扔进冷水中;妹妹则被另一男性教练强行带到监控死角进行猥亵。

更有6岁幼童在夏令营中被延误就医而身亡的前车之鉴。

“家长们往往心存侥幸,觉得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家孩子身上,但万一呢?将十几岁、甚至六七岁的孩子送到一个资质不明的机构,交给一群同样资质存疑的陌生人看管——作为监护人真的放心吗?”儿童教育研究者禇学娟说,“退一步讲,即便排除了此类安全隐患,单就‘吃苦教育’本身而言,这种刻意制造的苦难是否有必要也值得商榷。

每个孩子的身体素质都不一样,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这种极端模式。短时间内的高强度集中训练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双重损害。”

曾有媒体报道,部分孩子因抗拒训练或动作不到位,遭受教官体罚,导致轻伤二级;更严重者还出现蛋白尿、肝肾功能异常等健康问题。

此外,除了来自教官的暴力惩戒,孩子还可能面临来自同营学员的欺凌和伤害,进一步加剧其身心创伤。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少家长深信唯有如此才能改变命运的走向,孩子被迫接受超出承受能力的高强度训练,却对其意义一无所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强制性“吃苦教育”会过度激活大脑恐惧中枢,不仅无助于培养抗挫力,反而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更严重的是,部分训练营通过机械重复口号、强制应答等方式,使孩子在高压下形成条件反射式服从,这种手段已涉嫌心理操控。

“教官让我们对着镜头说‘我变强大了、懂事了’,可我只想赶快结束这一切,马上回家。”一个曾经参加过训练营的孩子说。

“孩子们真正需要的不是刻意制造的苦难,而是面对挫折时的理解与支持。当父母将教育责任简单粗暴地‘外包’给这些机构时,孩子接收到的信号是:'你的问题太麻烦,我们不想管了'。”禇学娟指出。

睿睿妈妈又一次被叫到了学校。

班主任放下手里的试卷,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你儿子作业不交,上课睡觉,还顶撞老师,你们家长都不管吗?”

这样的场景,在过去半年里已经上演了好几次。面对老师的质问,睿睿妈妈只能赔着笑脸承诺“回家一定严加管教”,可心里却充满无奈——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手机也没收了,但孩子却越来越叛逆。

同样是一个被“退货”的家长,葛女士也有过多次被老师“请”到学校的经历。每次手机震动,她就会感到心悸,不是老板催报表就是老师来告状。

工作、家庭、孩子,让她感觉压力山大。也是因此,她才动过送孩子去军事夏令营的念头。

诸如此类并不鲜见:学校将问题学生“退货”给家长,束手无策的家长转而求助于各类培训机构。

一个令人忧心的“甩锅链条”由此形成——学校推给家长,家长推给机构,将责任“外包”,而本该被关注的孩子,却在这个循环中成了被踢来踢去的“皮球”。

北京某中学班主任闻老师坦言:“老师不敢管也不能管,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说重了怕学生想不开,管严了家长要投诉。”

这种畏首畏尾的心态,使得学校越来越倾向于将问题学生“退回家”。而家长们面对老师的“最后通牒”,往往病急乱投医。

在百度搜索“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孩子管教不了怎么办”,前几条结果都是各种训练营、培训机构的广告。这些机构收费不一,承诺却惊人地一致:“让孩子脱胎换骨”。

就这样,孩子们被送进各种名目的夏令营,年龄也越来越小——六七岁的孩子独自参加“单飞营”的越来越多。

家长们如释重负地将孩子送走,美其名曰“为孩子好”,实则是把管教责任转嫁给机构。即便孩子没有“问题”,一些家长也觉得“管一管总没坏处”。

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夏令营更成了“假期托管所”——与其让孩子在家沉迷电子产品,不如花钱送出去。

某书上就有家长发帖求荐“便宜夏令营”,唯一要求是“能看着孩子写作业”。

监护责任的让渡,暴露出当前教育体系中家庭与学校的功能错位。

当学校把育人责任推给家庭,当家长将教育主导权拱手让给商业机构,孩子们成了教育主体缺位下的“流浪者”——

在家庭期待与学校要求的夹缝中,他们既失去了个性化的成长引导,又承受着标准化的评价压力。

这种教育主体间的责任推诿,最终让本该三方协同的育人过程,演变成无人真正负责的教育真空。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而非驯服。当我们将问题少年视为需要‘修理’的对象时,教育就已经偏离了轨道。或许,我们最该问的不是‘怎么管住孩子’,而是‘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毕竟,每个‘问题行为’背后,都可能藏着一个渴望被理解的灵魂。”禇学娟说。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北京有大人物去世?央视画面泄密 四元老疑似出席会议
  2. 匈牙利人和他们的小吃
  3. “7.5大屠杀”新疆人权组织吁各国向中共施压
  4. 今天看到两个好消息,都是关于美国的
  5. 马斯克承认当年赴美签证有问题
  6. 为何会有人支持大而美法案?
  7. 垃圾真的不够烧了?藏在25家上市公司财报的真相
  8. 印度:印巴冲突中 中共向巴方提供即时情报
  9. 大罢免拉下几席算大成功?新系高层年会内警惕情势不容乐观
  10. 拜登:许多欧洲领导人打电话向我求助
  11. 四十难立 苦难和现实不公促“粉红”觉醒
  12. “大而美”法案通过了,川普大胜,美国大败
  13. 上海推外卖骑手绿码红码 勾起网民封控记忆
  14. 北大同学纪念李克强帖子受限 中共诡异内斗?
  15. 毛澤東的無神論就是個僞命題 他比誰都信神
  16. 川普拟明年在白宫办终极格斗赛 庆建国250年
  17. 河南洪水1游客失联树倒砸死1人 湖北内涝2人触电身亡
  18. 南航机长伤人后坠亡 其妻披露案件更多细节
  19. 消失的暑假:当孩子们被送进“军事夏令营”
  20. 女星自爆“不记得堕胎几次”
  21. 州长新闻秘书因性丑闻辞职
  22. 7月飘雪 青海祁连大草原一夜之间白雪皑皑
  23. AI杀死了破折号,也绞杀了...语文
  24. 大而美法案是自残行为?
  25. “险资标杆”鸿鹄基金,“敲定”925亿本金
  26. 第四轮石油大幅增产或将敲定
  27. 【唐青看时事】不可能的任务 大而美过关内幕
  28. 老板娘爱上货车司机,分手后发现怀孕
  29. 美环保署139名员工签署“异议声明”反对川普遭停职
  30. 马斯克公开“美国党”战略:瞄准中期选举参众两院席位
  31. 美国决定关税8月1日开征
  32. 天文学家发现全新物体穿越太阳系 迄今第三次出现
  33. 炒港美股要交20%个税 中国各地补税通知密集
  34. 杀害秋瑾和林昭的责任人 下场为何如此不同?
  35. 沈舟:中共航母编队到香港 党媒泄老底
  36. 女子花20万元找对象:说好的14位男性没见完
  37. 川普要想访华,先把台湾问题说清楚
  38. 核武扩散还能控制吗?全球9国如何成为拥核者
  39. 被乌俘虏的中国籍男子喊话习近平:接我们回家吧
  40. 住建部: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41. 甘肃一幼儿园儿童血铅异常 重新检测结果震惊家长
  42. 絮语体制内高官 从刘少奇到李克强 中共真的改变过吗
  43. 南航机长伤人后坠亡:其能力排查不合格
  44. MSTR是“金融鬼话”还是加密革命?
  45. 一张公交卡帶給自己的启迪 是你的不丢(圖)
  46. 灾难来了怎么办?8个小物件关键时能救命
  47. 美国法庭直播意见两极 强尼戴普案遭讽大型实境秀
  48. 李在明兑现承诺,鲁比奥取消访韩
  49. 较真来了解一下:伊朗真的要造核武器了?
  50. 329条河超警洪水 南北闹灾 中南海沉默
  51. 会见梅尔茨 王毅提起中国曾无条件支持德国统一
  52. 人工智能来袭 福特CEO:AI将取代美国一半白领工作
  53. 美援巡逻舰强化东南亚海防 牵制中共海上扩张
  54. 【秦鹏观察】蔡慎坤:新中央成立 权大过常委会
  55. 幼儿园铅中毒,孩子到底吃了什么?
  56. 40℃热炸了,比天气更热的是“新高温经济”
  57. 美解禁大飞机发动机对华出口 能换来中方稀土让步?
  58. 庆贺美国独立249周年 美股休市放假
  59. 对比杀害秋瑾和林昭的那些人的结局
  60. 【纪元焦点】南航机长用生命反抗职场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