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空六个人的钱包,却换来金地的“坟景房”?
2025-05-17 01:25:3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地产金融视界
买房,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人生中举足轻重的大事。在房价高企的一线城市,为购置一套房产,或许需要耗尽夫妻双方及其父母六个钱包的积蓄。
当人们满心期许,以为投入毕生积蓄能换来温馨舒适的港湾,可现实却给不少选择北京金地壹街区的购房者沉重一击。
作为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的项目,金地壹街区曾凭借位置、大小、价格、头部开发商背书等各方面,从众多小区中受到关注,年轻的购房者湘晴(化名)也被吸引。
然而,当几百万的新房迎来交付的时候,湘晴却偶然得知这个新房旁边不到30米距离的位置,坐落着几百座坟……
01、“坟景房”事件持续发酵,业主权益谁来捍卫
金地壹街区由北京金地通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所属集团为金地集团)于2021年开工建设,主打低密度洋房。目前一期、二期住宅已完成交付,三期原定于今年4月底交房。
据湘晴透露,自己是2023年购买该小区期房时,房屋还在建设中,只能看到小区大概位置。但是,购房时对小区南侧的墓地毫不知情,销售人员从未提及坟地的事情。合同中的项目周边不利因素条款中,仅仅提到了周边可能存在车行噪音、尾气、灯光等不利因素,对于小区东北侧及南侧各有陵园,也只是在不利因素第七项中简单写明“可能存在视线影响”。
(业主供图,下同)
湘晴表示,签合同时销售人员共拿了四份合同,并表示合同是有关部门审核过的制式合同,没问题且无法更改,“签合同时间紧迫,再加上觉得金地是大型知名房企,所以还没仔细看就被催促着签完了。”
但是,当交房日越来越近的时候,原本期待收房的湘晴却从其他业主那里听到了坟地的事情。
据湘晴介绍,金地壹街区约有1600多户居民,其中5号、6号地块距离坟地较近,甚至有几栋居民“开窗见坟”。
她无奈地表示,当初看房就是看中了这里环境好,买房时看沙盘,小区南侧显示的也是绿地。“原本房子就掏空了双方父母以及两夫妻所有的积蓄,甚至还贷款了不少,如今却不敢跟老人提及新房的情况。”
事实上,通过业主提供的图片可以看到,金地壹街区旁边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几百座墓碑高低错落,坟墓之间排布紧凑,一些墓前还摆放着祭品。而这片墓地北侧与金地壹街区的住宅区仅一路之隔,最近处相距仅约30米。
为了解决这一情况,包括湘晴在内的众多业主多次寻找开发商、销售人员,想要解决此事,但时至今日也未解决。湘晴也坦言:“我们业主的诉求很简单,就是把这些坟迁走。谁也不愿意新买的房旁边紧挨着一片坟地。”
在事件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时候,湘晴又看到了开发商新的“操作”——
连夜在坟地和小区中间竖起了一座84米长、15米高的黑色围挡。
可是该做法并未得到业主们的认可。
与此同时,业主们也多次在“北京12345”小程序上进行问题反馈。对此,通州区分中心相关部门回复称,该墓地为大兴庄村集中埋葬点,为1970年形成,属于村级集体土地,归大兴庄村村委会管辖,安葬本村村民。在村域内建设集中埋葬点,是解决农村地区散葬、乱葬问题,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普遍做法和移风易俗之举,村级集中埋葬点的特点是仅用于安葬已故的本村村民,针对取缔,迁移的问题,宋庄政府协调金地开发商在该集中埋葬点北侧,建设高15米、长84米、东侧13米长、9米高墙围挡,现已建设完成。2025年内实现镇级公墓的开工建设,位置于北上村北侧,以边建设边使用为原则,不存在不作为。
包括湘晴在内的业主们还提到,在购房签约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其一,销售人员从未主动提及小区周边存在陵园,更未告知墓地的具体规模;
其二,签订合同时,销售人员仅让业主自行快速翻阅合同并签字,没有给予充分的阅读时间;
其三,合同中关于墓地的条款位置靠后,且未作加粗或突出标记,销售人员也未对该条款进行特别提示或指引。鉴于中国人普遍对墓地较为忌讳,湘晴等业主认为销售人员未履行告知义务的可能性极大。
那么,业主们究竟该怎么处理此次情况?如果起诉开发商,业主们能成功吗?
为此,地产金融视界询问了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王佳红律师。她表示:“从法律层面看,关于开发商对红线范围外信息的告知义务,目前法律尚未作出明确界定,既未强制要求开发商必须告知,也未禁止其不告知。然而,由于墓地对于中国人传统观念影响深远,从诚信经营的角度出发,开发商理应将此类重要信息如实告知购房者。”
王佳红进一步表示,金地壹街区旁边的墓地虽未处于小区红线范围内,但其与住宅区仅一路之隔,最近处相距约30米,且对多户居民的视野产生直接影响。从实际居住层面来讲,墓地或许不会对房屋的基本居住宝能造成实质性阻碍,却会给购房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同购买到“凶宅”一般。在涉及此类纠纷的诉讼中,虽然案件最终胜诉与否存在不确定性,但业主依然具备争取合法权益的空间。
“坟景房”事件不仅让业主们忧心忡忡,也折射出金地集团在经营和信誉上所面临的挑战。与此同时,金地集团在房地产市场的整体表现也不容乐观,财务危机逐渐显现。
02、财务危机四伏,业绩惨淡下滑
在房地产市场的激烈竞争与复杂变局中,金地集团的发展态势急转直下,财务状况亮起红灯。
据其发布的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金地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53.44亿元,同比下降23.2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1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43.8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金地集团自2001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金地集团在年报中表示,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销售规模下降,开发业务结转规模和结算毛利率下降。另外,公司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经营及销售策略,加大去化力度,基于谨慎性原则对部分资产计提减值。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则表示,面对市场变化,部分房企开始采取促销策略以应对,导致了净利润的下滑。同时,行业整体的下行趋势也加剧了金地集团的经营压力。
然而,进入2025年,金地集团颓势仍未扭转,第一季度报告显示,营业收入为59.6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9.64亿元减少14.3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5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为2.76亿元,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
销售业绩方面,金地集团同样遭遇“滑铁卢”。
2024年,其签约金额仅685.1亿元,同比下跌55.39%,彻底跌出“千亿房企”阵营;签约面积471.4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6.25%。
于2025年1-4月,金地集团累计签约面积75.5万平方米、金额109.3亿元,同比降幅达48.36%和52.44%。
4月单月签约面积21.4万平方米、金额27.8亿元,同比分别暴跌55.14%和55.45%。
不仅如此,债务压力犹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笼罩着金地集团。
尽管在2024年完成了约200亿元的公开市场到期债务偿付,有息负债余额同比下降20%至73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4.8%,但整体债务规模依旧庞大。不仅如此,金地集团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其中96.30%为银行借款。
中指研究院研究主管陶淑茹指出,除了关注企业经营层面,还应特别关注企业负债状况。高负债不仅提升了企业的财务成本,还制约了其在市场调整期的灵活性。对于当前的房地产企业来说,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财务风险是确保企业稳健发展的关键。
在未来的发展中,金地集团能否妥善解决当前的诸多问题,走出困境,重拾购房者的信任,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