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作海去世,冤案制造者结局如何?
2025-05-09 23:26:20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法度Law
媒体获悉,今年3月23日,曾引发全国关注的冤假错案当事人赵作海在河南商丘因病离世,终年72岁。据其亲属透露,赵作海遗体已安葬于老家柘城县老王集镇赵楼村。

1999年,赵楼村村民发现一具无名尸体,赵作海作为重大嫌疑人被刑拘,在羁押期间,赵作海遭受刑讯逼供,被迫作出9次有罪供述。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11年后,随着“被害人”回到村中,这起离奇案件出现戏剧性转折。赵作海被改判无罪,并得到65万元国家赔偿。
该案随后启动追责。
2010年,“赵作海案”的主审法官胡烨、审判长张运随、审判员胡选民、代理审判员魏新生停职接受调查,此后再无下文。停职前,胡烨已升任河南省斑院的法官,其余三名法官都在商丘市中院刑一庭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主审法官胡烨也是河南吴留锁冤案审理法官。
当年拍板的时任地区政法委书记王师灿因为已经退休到美国居住,未能追责。
2012年6月,开封市龙亭区法院对刑讯逼供赵作海的6名警察作出一审判决。6警察刑讯逼供罪成立,其中5人获刑,一人免予刑事处罚。
此外,商丘市检察院当年出庭支持公诉的两名检察官汪继华和郑磊,已经于数年前先后离开检察院,目前在商丘市的律师事务所任律师。
时任河南省斑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立勇针对赵作海案件,就如何“纠正执法问题,促进公正执法”进行专门讨论。
张立勇说,在当时的庭审中,尽管辩护律师为赵作海作了无罪辩护,但声音很微弱。法官先入为主,一开始就把被告人定做罪犯。辩方和控方,没有平等的话语权。所有这些,最终导致法官职业操守的缺失。法官不能坚守职业操守,最终导致冤案发生和法院的地位下降。
张立勇表示,赵作海案件,反映出我们法院有些法官没有很好地处理好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没有坚持疑罪从无。法院要进一步在转变司法理念上下工夫,始终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坚持无罪推定、疑罪从无。
事实上,启动追责的案件中,赵作海案的追责“动静”已是最大。
“法度law”检索发现,近年多起冤错案,事后追责大多没有下文。
由于追责未设时限,不少案件处于追责结果没下文的状态,陈夏影案、念斌案、杨明案等,均未见到启动追责的公开报道。
据悉,早在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就颁布实施了《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明确规定了错案责任的追究范围、违法责任。
2013年8月,中央政法委出台首个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明确建立健全冤假错案的责任追究机制,明确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在职责范围内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
2015年2月,最高检出台《关于深化检察改革的意见(2013—2017年工作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将健全冤假错案防范、纠正、责任追究机制。
对于冤错案追责难的现实,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英辉认为,这与过去的办案机制有关系。原来的体制存在问题,并非谁办案谁负责,很多是审委会集体讨论通过的或者判决是由多级法院核准的。一旦确定为错案,要倒追谁是决定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责任人就比较困难。所以,现在的司法责任制改革中,强调谁办案谁负责,从源头预防冤假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