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运动三周年 大陆多地居民被警方约谈
2025-11-27 00:25:3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白纸运动”三周年前夕,南京等多个城市出现派出所警察约谈居民、监控网络讨论的情况。南京传媒学院一名人士对记者披露,近日被辅导员提醒“留在宿舍,不要外出”或“不要前往人多地点”。
11月24日,“白纸运动”三周年前夕,北京、南京、广州和成都等地的警方暗中戒备,防范民间举行纪念活动,并有网民持续追寻大学生李康梦的下落。近期,记者采访多位当年参加抗议封城、声援白纸运动的网民。其中在南京,多名网民告诉记者,一周前警方对他们面谈,提醒避免前往市中心区域。
南京市民再度被警示活动行程
南京网民小侯居住在新街口附近,当年曾因为举A4白纸被警察传唤十多个小时。她近日对记者说,派出所人员到她家中,要求她在这段时间“尽量不要去热闹街区”。
她说:“我们这里的国保找我,没有说明不让去热闹场合的原因,只提到最近形势比较敏感,我一听就知道他说什么。我当时也不敢多问,省得惹麻烦。”
另一名南京NGO组织成员钟先生对记者表示,他近期也被派出所警察约谈:“警察叫我配合他们工作。我说一个小市民能配合你们什么?他们通知我最近别去夫子庙那一带,也不要往河西新城走。”
他表示,警方强调“只是提醒,不是传唤”,但仍令他感到压力。“我问为什么,对方没有解释,只说是统一安排。我也只能点头,说实话谁敢不点头?”
南京传媒学院李康梦三年未现身 校内气氛紧绷
2022年11月下旬,南京传媒学院学生李康梦在校园内手持A4白纸,以悼念乌鲁木齐火灾遇难者,并表达对当时严格疫情管控的不满。她的无声抗议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在同日激发上海、北京、武汉、广州等多地的悼念行动,随后扩展成全国性的表达浪潮,被外界称为“白纸运动”。
南京传媒学院一名要求匿名的员工告诉记者,班级辅导员近日逐一提醒学生,不要在校外逗留太久。“校办通知各系告诉学生不要惹事、不要乱跑,没有说明原因。”“现在大家也懂,不会去追问什么,我自己也不敢问。”
这名员工还说,最近有人在校内平台询问李康梦的情况,学校有点紧张,所以做了一些部署。“气氛有点不对劲,但我们也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
三年过去,李康梦至今下落不明。一位知情者披露,他多方了解李康梦的情况:“有人想捐钱给李康梦,我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我曾经从侧面问过校方某些人,有人登录学校内部系统,没看到李康梦的名字。我问的时候他们回答得也支支吾吾的,我也不好继续问下去。”
多地出现警示与网络监控升级
广州一名高校教师向记者披露,他所在学校内部收到通知,要求辅导员加强与学生沟通,关注学生的行踪。“他们用的词是‘加强稳定工作’,其实就是要求不要出现聚集情况。说到底,我们也只能照着做。”
除了南京,北上广等地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管控升级迹象。北京一名居住在海淀中关村一带的网民小姚告诉记者,他最近接到社区电话,询问他的“活动计划”,并提醒他若要外出“注意挑选时间和地点”。
小姚说,社区工作人员未点名白纸运动,但暗示当天“不要去热闹地方打卡、搞大活动”。他还说:“他们那口气我一听就懂,也不需要说太明白。”
网民李爽对记者表示,三年前的抗议的相关讨论在社交平台上已难以找到。“最近一些词打出来就发不出去,有些敏感图片也会被秒删。我发的消息自己能看到,但别人看不到。有时候我都不知道这条消息是发出去了还是被吞了。”
三年来,与白纸运动相关的词汇在中国网络上持续受到限制。其中包括受访者说在聊天群内不能提及“白纸”“A4纸”否则会遭到屏蔽,一些账号被封号。有网民说,“大家都心照不宣,聊别的也好,别提这个。”
高校校园内对白纸运动记忆未散 话题从公开转向地下
在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等校园里,一些教师与学生对三年前的白纸运动仍记忆清晰。上述大学的受访者告诉记者,关于李康梦的讨论在校内公开空间几乎消失,但在非公开渠道仍有人关注。“有人通过翻墙了解白纸运动的情况,有人借旅游之名到泰国中文书店了解中国在疫情期间的抗议事件。”
这位受访者说,她一直想弄明白,“为什么民间抗议会迫使当局解除疫情防控,我到现在也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