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再夺桂冠:国际空间探测轨迹大赛
2025-11-25 06:25:14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水木singhuacent
在11月18日落幕的第13届国际空间探测轨迹优化大赛(GTOC)中,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代表队从包括NASA、欧洲航天局在内的全球101支顶尖队伍中脱颖而出,时隔四年再次夺得这项被誉为 “航天界奥林匹克”的国际顶级赛事冠军,并成功获得下届赛事主办权。

挑战“近乎不可能”的系外探测任务
本届大赛以“人类首次无人飞船探测系外行星系统”为主题,设置了极具前瞻性的挑战:参赛者需为飞船设计飞行轨迹,使其在仅依靠行星引力和太阳帆光压力变轨的条件下,尽可能多且分散地飞越探测恒星Altaira的310颗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和彗星,最大化科学探测价值。
这一赛题直指未来深空探测的核心难题——如何在先进推进方式下解决复杂多目标探测轨迹优化问题,对推动系外探测和星际移民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清华团队构建智能轨迹设计框架
本次夺冠的清华代表队由航天航空学院宝音贺西教授团队的蒋方华教授担任领队,张楠担任教练,宋家隆担任队长,队员包括陶禹铭、李润道、周懿、秦溢阳、李锦堂、吴亦烜。
面对太阳帆推进与多重行星借力的复杂耦合难题,团队创新性地构建了全新的智能轨迹设计框架,在数亿种可能路径中高效寻优,最终成功规划出飞越150个天体的极致探测轨迹,在探测目标数量与总科学回报两项关键指标上均位列第一。
队员李锦堂在赛后感慨:“这几周的经历让我收获满满,能和一群优秀的队员一起合作,大家的见解和努力让我受益匪浅。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热爱挑战与创新。”

延续辉煌:回溯清华团队的夺冠历程
? 2021年第11届GTOC:首度折冠,奠定优势
在2021年的第11届GTOC大赛中,清华大学代表队便已展现出强大实力。由航院宝音教授和蒋方华领队带领的团队,以8443分的绝对高分夺得冠军,这一成绩远超第二名2000多分。当时,来自全球的94支队伍参与了以“建造戴森环开发太空资源”为主题的角逐,清华团队的首次夺冠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2010年国内赛事:初露锋芒,夯实基础
清华团队在深空轨道设计领域的深厚积累由来已久。早在2010年,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参赛队就在第二届全国深空轨道设计竞赛中荣获第一名。该项国内赛事由中国力学学会等权威机构联合主办,吸引了全国30余支队伍参与,其佳绩彰显了清华在该领域扎实的早期功底。
航天动力学的“中国力量”持续闪耀
国际空间探测轨迹优化大赛由欧洲空间局于2005年发起,是航天任务设计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赛事。回顾历届赛事,清华大学航天动力学团队的表现可圈可点:
2010年:第5届GTOC季军
2015年:第8届GTOC亚军
2019年:第10届GTOC亚军
2021年:第11届GTOC冠军
2025年:第13届GTOC冠军
这一系列优异成绩印证了中国在航天动力学领域持续提升的科研实力。更值得关注的是,清华大学已获得第14届赛事的主办权,这既是对中国航天科研水平的国际认可,也将为中国航天领域提供更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
此次夺冠不仅展现了清华大学在航天动力学领域的深厚积累,更彰显了中国航天科技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为我国未来深空探测任务的技术储备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