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交易所门前的“中国英伟达”

2025-11-12 21:25:22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腾讯科技

摩尔线程、沐曦等国产AI芯片企业冲刺IPO,反映一级市场融资趋紧压力。尽管两家公司五年各融资超百亿元,但研发投入巨大仍未盈利。上市仅是开始,3-5年后行业将加速整合,最终考验资金和产品落地能力。国产GPU竞争聚焦单卡性能、集群能力和产能三大维度,但行业前景根本取决于下游AI模型能否盈利。

摩尔线程、沐曦站在上交所门口,距离IPO只有一步之遥。另外,多个信源显示,包括壁仞在内的多家国产AI芯片也以保密形式在港交所提交申请表。

“紧张,(发文)选在周四、周五,周末都过不好。”

一位国产GPU公司内部人士的这句话,道出了当下所有冲刺IPO的“中国英伟达们”的共同心境:临近关键节点,他们几乎无法放松。

除了要应对复杂的上市流程和突发事件,他们还需面对机构、媒体和投资人的轮番追问:“什么时候才有进展?”

站在交易所门前,“中国英伟达们”的一举一动都被置于聚光灯下。

相比于外部的热情高涨,公司内部则更克制谨慎——IPO之路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弹药”,但也意味着将踏入更激烈的竞技场,就像打怪通关,过完这一关紧接着就是下一关,每一步都必须小心谨慎,以确保顺利站在交易所的交易大厅,完成阶段性任务。

接下来,中国资本市场将迎来“中国英伟达们”的集体“会师”。最先登场的是一个个的造富故事;紧随其后的,将是残酷的市场竞争与洗牌。

这一切都指向同一个终局——催熟国产算力。

闯关

国产芯片企业IPO,牵动着企业、资本、政策与市场的多重神经。

投资人关注更多的是投资收益和退出离场的机会。

“GPU看了一圈,当时没投,确实错过机会了,”一位一级市场投资人说,“之前是觉得生态问题不好解决,晶圆生产能力也不足,不过没料到国内资本市场这么支持。这两家上市的GPU公司,投资人应该还是会赚大钱。”

对企业而言,IPO是既定安排,也是重要的外部输血的新渠道,这一趋势也与一级市场调整有关。

“美元基金在撤,大家的投资欲望在下降。”此前,一位资深投资人透露。

根据清科研究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外币投资金额达到740亿元,同比增长20%,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美元基金回流的阶段性信号,但是案例数增幅不多,总计276起,同比增长2%,相反人民币基金更为活跃,大有成为耐心资本的势头,涉及投资案例8004起,同比增长23.6%。

“中国英伟达”等不起一级市场的“家人们”了。

招股书显示,摩尔线程5年间募集了超100亿元资金,过去三年累计研发投入38.1亿元,截至2024年年底,其账面货币资金余额为48.96亿元。

沐曦股份成立以来累计募资同样超过百亿,提交上市前的两轮融资,规模更是达到了86.16亿元。根据招股书的数据,过去三年多,沐曦累计研发投入约24.65亿元。截至2025年3月末,其账面货币资金余额为56.95亿元。

业绩方面,摩尔线程过去三年至今累计营收为13.10亿元,而沐曦同期累计营收为11.16亿元。

成长期的“中国英伟达们”,还无法实现“收入-研发-更多收入”的自循环,短期研发投入必须依赖外部持续输血。一度是登顶A股市值榜的“寒王”,这个问题也没有彻底解决。

9月30日,寒武纪公告称,向13家机构定向增发333.49万股,募集资金39.85亿元,拟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及软件平台项目研发,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相比之下,英伟达单季度营收400亿美元以上,研发投入超过40亿美元,相当于营收的10%,而AMD一个季度营收为76.85亿美元,研发投入更是相当于营收的20%以上。

一级市场在调整,“血量”也总归是有限的,在未能形成自循环前,资金需求推着“中国英伟达们”走向二级市场,寻找持续“烧钱”的机会。

“摩尔沐曦上市募到钱,又可以烧钱了,”另一位一级市场半导体投资人强调说。

在他看来,也有一些技术很好的企业,因为特殊原因错过IPO的窗口。“烧钱是必须的,只是哪家可以通过烧钱跑出来,对机构来说比较难判断。”

的确,闯关成功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资金弹药”,但若失败也有可能“失血而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一开始就强调,闯关IPO是一件紧张、刺激、充满着不确定性的事。

燧原科技的案例就非常典型,其近日官宣更换辅导机构重走上市流程,相较于其首次签署IPO辅导协议,时间延后近一个季度。

当然,还没拿到IPO船票,不意味着完全没有机会。

“数据中心项目的国产化率指标,能够帮助这些国产芯片短期生存。”一位私募投资人说。

以上都是基于业绩、业务的逻辑,但如果从打造标杆的角度看,先人一步上市,不确定性就会少很多。

“我觉得上市的需求,已经不来自企业自身了。”一位资深科技政策研究员说。

在他看来,相关上市安排的目的就是做标杆、做引领、做示范,是在向市场打明牌,明确未来鼓励发展的主方向就是科技和与之相应的产业落地。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没有人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意外的插曲。

“监管非常在意负面舆情,尤其是一些公司相关的不实消息。”一位有过IPO经历的从业者透露,在上市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处理舆情。

闯关IPO是“中国英伟达们”的必经之路,但也要注意:IPO只是“中国英伟达们”通关打怪过程中的一个关卡,只不过在一级市场调整,算力争夺战等背景下,关注度被无限放大。

“这么多GPU,上市不是终点,谁能真正活下来,还要看整体生态的构建。”前述资深投资人在说。

造富

敲钟前,刺激来自于“保上市”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敲钟后,这种刺激则来自于上市后的造富神话。

5万亿美元市值的英伟达,拥有许多版本的造富故事。

今年1月份,投资人Ruben D在领英上分享了英伟达员工的财富情况,称英伟达78%的员工身价超过百万美元,其中一半员工的净资产达到2500万美元。

腾讯科技在2025,黄仁勋“三顾大陆”,与雷军亲密合影中也披露过,英伟达每年都会向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发放“CEO特别奖”,近年来名额还在增多,但“奖金”数量相应有所减少。

造富的路上,让财富故事更加充满戏剧性的是市值不断攀升的同时,拆股带来的放大效应。也正因为这种放大效应,在社交媒体上偶尔会曝光出千万元以上的纳税单。

按照公开信息,2021年7月和2024年6月,英伟达先后进行了“1拆4”和“1拆10”,这意味着在2021年获得公司100股股票激励(当时价值超过7.5万美元),如果一直持有至今,这笔股票激励将超过80万美元。

相比英伟达版本的造富故事,在和多位国产芯片公司员工交流之后,得到的口径出奇的一致——最开心的是老板,其中既有入职时间的问题,也涉及到国产芯片公司激励制度的问题。

根据摩尔线程招股书,64%的员工持有公司股份。沐曦的招股书中则提到,2022年至今累计支付股权激励费用5.9亿元,按照700名员工全员持股的情况估算,人均获得股票激励价值近78万元。

更早之前上市的寒武纪,今年二季报中提到过,2025年上半年股权激励费用为1.12亿元。同时,当季还完成了对2023年发放的一笔股权激励的归属工作——650名骨干员工(近半数)合计近243万股到账,按8月26日发行价计算,总价值32亿元。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产芯片公司IPO给普通员工带来的财富效应需要时间沉淀,股票激励随着业绩逐步兑现,才会释放出来。

投资人可以退出,公司能够获得输血,员工财富有望增值,产业成熟度将被进一步催化,这些都要求“中国英伟达们”,在IPO的路上行稳致远。

摩尔线程申报科创板IPO时,一位内部人士曾透露,他们希望尽量避免被简单标签化为“中国英伟达”、“国产GPU第一股”。一方面,在申报阶段更倾向于保持低调;另一方面,作为一家年轻公司,现在仍处于发展早期,有很长的路要走。

低调、谨慎在沐曦身上也有反映——其核心团队来自AMD,但对外的传播上,也都在极力避免与AMD、英伟达关联。

内部冷静与外部投资人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

考虑到硅谷公司股价的持续上涨,寒武纪一度登顶A股市值榜,估值只有几百亿元的“中国英伟达”,想象空间一下就会被打开,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也会更愿意去助推一把。

“市场情绪比较高,现在但凡新股上市翻倍概率都比较大,(AI芯片)这种广受关注的标的就更是了。”前述科技政策研究员说。

接盘

今年黄仁勋三次来华,第四次预计不久之后也将成行。

不过,现阶段英伟达在中国大陆的数据中心市场,已经处于“无货可卖”的地步,结果就是增量份额几乎为0。

黄仁勋至少有四次公开表达过类似观点——“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份额为0”、“希望向中国客户销售英伟达芯片”。

英伟达的难题,恰恰是国产AI芯片企业的“接盘”机会。

根据行业的消息,寒武纪已经与字节深度绑定,同时也在开拓阿里等更多公司的客户。背靠百度的昆仑芯,今年也中标了招商银行、中国移动的大单,尤其是后者订单达到10亿级别。摩尔线程、沐曦,今年开始业绩也都有大幅度的兑现。

从行业反馈的情况来看,即便是‘阉割版’英伟达芯片,做互联集群、跑模型相对简单。一位产业研究员强调,“但是没有英伟达,大家都会舒服很多。”

不过,增长并不完全来自于英伟达的暂停。很多关键领域,即便获得出口许可,英伟达也无法实现突破——由于国产化的指标存在,这部分市场只有“中国英伟达们”才能接触得到,这也是一项非常得天独厚的优势。

很简单,美国的关键基础设施,一样很难允许中国供应商的存在。

对“中国英伟达们”而言,还有一个关键的机遇来自于AI推理的爆发式增长。根据OpenAI公布的数据,其Tokens日调用量达到8.6万亿,谷歌Gemini的Tokens日均调用也已经超过10万亿级别。

巨量的Tokens消耗,依赖算力基础设施的扩张。硅谷公司基础设施上的资本开支在急剧扩张,其中仅OpenAI一家,就已经到了“谁有买谁”的地步,这其中既包括微软的算力,也包括联合甲骨文等合作的星门算力,还包括AMD的合建算力,以及谷歌的TPU、亚马逊的AWS以及博通的定制算力等等。

“推理就是堆卡的数量,训练才要卡的质量。”前述产业研究员说。

尽管“泡沫”的呼声越演越烈,需求无限制的膨胀的步伐并未因此停下脚步。大洋彼岸的硅谷公司在爆买算力的同时,中国AI企业对算力的需求一样会同步增长。

推理时代,“中国英伟达们”将会迎来最好的增长机会。

混战

基于模型的硅谷AI公司,打的是一场算力需求战争,而“中国英伟达们”打的则是一场算力供给战争。

如果从单一产品的维度来看,国产AI芯片追赶的速度并不慢。

根据半导体综研整理的数据,国产芯片绝大部分FP16算力都在300TFLOPS左右,具体为:寒武纪思元590(314.6TFLOPS)、海光BW100(350TFLOPS)、平头哥含光800(205TFLOPS)、沐曦曦云C500(240TFLOPS)、壁仞BR104(512TFLOPS)、壁仞BR100(1024TFLOPS)。

上述产品基本还都是各家上一代的解决方案,接下来的产品性能可以追上英伟达多少,更值得关注。

除了在单芯片上追赶,国产算力还在尝试通过超节点的方式进行扩展。

自去年华为率先代表国内厂商提出了基于昇腾910C的CM384超节点以来,包括昆仑芯、阿里平头哥都相继展出了超节点方案,试图通过集群的性能,来弥补单芯片的差距。

通过机架内向上扩展做超节点,好比“力大砖飞”,虽然解决了单芯片算力,但互联也非常关键,只不过目前这块国内市场处于相对割裂状态——华为是UnifiedBus、阿里是ALink、昆仑芯则是XPU Link。

一位算力分销商认为,短期内各种协议统一的可能性并不大。“国内8卡服务器居多,现在超节点量还很少,推动统一投入产出比不高。另一方面, 由于都是直接竞品,很难推动一家企业采用另一家企业的私有协议。”

在这种背景下,谁的互联技术更高效,也是赢得市场的关键优势之一。

“算力牌桌”席位争夺除了依赖技术研发,也需要大量的市场推广,这也是必须“烧钱”的一部分。沐曦的招股书中提到,2024年度销售费用1.16亿元,今年前三季度3500万元。

“软硬结合的适配性还有问题,每卖一套都要去帮忙“搓算子”做调试等,需要工程团队去现场支持,而集群的布置也要“卡厂”的人去搞。”前述产业研究员说。

关于具体的适配,既要考虑CUDA兼容,也要考虑国产硬件适配,就需要进行代码调整,前述算力分销商强调。

在头部竞品“转身”之前,类似市场和销售费用是确保坐在牌桌上不得不做的部署,这也推高了国产芯片上市的紧迫性。

前述产业研究员说,“现在ASIC架构产品下游接受度始终不高,小fabless还有竞争机会,如果能把特定的算力需求场景锁定下来那就做活了,但如果华为的GPGPU上来前,还没能在牌桌上打出优势,就很危险了。”

对此,一位前大厂战投部门分析师强调,大家都希望有备选算力,所以收敛不会那么快,“估计收敛也是3-5年后的事了。”

总体来说,看国产GPU的逻辑,本质还是看产品:

其一,到底做出来单卡性能;其二,看集群性能以及下游能不能用起来 ;其三,在拥有订单的基础上,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产能。

按照国产高端型号单卡平均8万元的价格来计算,100亿的营收需要12.5万张GPU卡,如果GPU die面积为600mm?,而按照50%的良率来计算,单片晶圆可以产出44颗GPU Die,换算一下,也就是要做到12.5万张GPU至少需要2840片晶圆。

也就是说,100亿营收需要2840片晶圆,50亿营收、20亿营收分别需要1500片和600片左右的产能。

当然,在“AI泡沫论”的隐忧之下,“中国英伟达们”的成长,也要看AI这个故事能不能持续的讲下去,或者说上游的战果,取决于下游的战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OpenAI、Anthropic这些公司都还没有赚钱,尤其是爆买超过30GW算力的OpenAI,年收入也才130亿美元,甚至是连单季度收入500多亿美元的Meta,都不得不通过设置金融工具,以发债的形式来获取算力:大家都想要算力,但太贵了,而且有些人还没赚钱。

“海外逻辑很顺,Meta(电商转化)已经跑通,但国内有量无价,B端落地有限,C端那些收费估计覆盖不了成本。”一位行业分析师说。

本季度,AI推荐系统帮助Facebook用户时长同比增长5%,Threads增长10%,AI购物助手Rufus活跃用户2.5亿,使用者购买转化率提升60%。“提升都还挺显著的。”上述分析师说。

所以,只有下游的模型赚钱了,上游的算力和基础设施服务商这些“卖水人”才能乘势而上。

但最终,谁能从这个过程中跑出来,就看谁的资金弹药更多了。

过去几周,我们拜访了一些国产AI芯片企业,各家基本都有提到一个关键词:“扩张”。

关于扩张的一个典型的变化就是工区和楼层的增加,有的从一层加到三层,有的从四层加到五层。不论如何,规模的扩展,算得上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买地造楼”是硅谷巨头们来时的路,也将是“中国英伟达们”未来的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两派交织“绞索收紧” 马兴瑞高危、彭丽媛不安
  2. 逻辑推理:包养李春平的好莱坞女星究竟是谁?
  3. 中国003型航空母舰,将进入量产阶段
  4. 武契奇:欧洲与俄罗斯必有一战
  5. 明星突然变年轻藏惊人秘密!李连杰、洪金宝、倪萍吃了什么?
  6. 不只换器官还换血?李连杰等明星回春的惊人秘密
  7. 陕西一官方借贷机构爆雷 投资者追讨遭镇压
  8. 全面替代,英伟达幻灭
  9. 谷歌起诉中国犯罪组织 以打击网络钓鱼诈骗
  10. 年轻官员躺平 党媒吁“自找苦吃”引嘲讽
  11. 日本政界大佬:高市首相极其危险
  12. BBC拼接演讲内容,激怒川普
  13. 13部电影因国安因素未能在港上映 当局拒公开名单
  14. 苏州千年古刹永庆寺突发火灾 文昌阁被烧空
  15. 中国控美国以“国家级黑客”盗陈志比特币
  16. 吴亦凡惊传狱中身亡?网美1句话引来留言:被配对上了
  17. 台湾有事究竟关日本何事?
  18. 挑战首富黄仁勋的,竟是自家“表甥女”!
  19. 偷了太子集团陈志$130亿比特币 中国控美策划黑客攻击
  20. 妈妈去世 西安8岁女孩寒冬穿拖鞋流浪
  21. 美劳工部长:“防火墙计划”打击H-1B签证滥用
  22. 马云全面高调杀回来了 家族全球资产版图扩张引关注
  23. 纽约沦陷?当孩子笑骂父母“愚昧” 文明正在崩塌…
  24. BBC大地震:川普为何向英国广播公司开火?
  25. 全球空调需求到2050年恐为目前3倍
  26. “百亿级”产业园,泡沫破了
  27. 安宫牛黄丸,是“神药”还是安慰剂?
  28. 川普带记者参观“总统名人墙”,嘲讽拜登
  29. 2025年Early黑五优惠活动
  30. 巴黎恐袭十周年,法国课堂如何讲这事?
  31. Meta将在Wisconsin建设一个数据中心
  32. “赤裸小孩”事件震惊社会 父吐真相喊冤:都是误会
  33. 手机千万别存这“5种照片”3C达人警告:非常危险
  34. 震惊!伯克利大学爆发冲突 血迹满地 多人被捕!
  35. “虽然不理解但照做”大叔走红,本人回应
  36. 电商退货博弈:吊牌越做越大
  37. Waymo将供应高速公路无人驾驶出租车
  38. 这5种“健康食品”,名不副实
  39. 如果说窦骁是“赘婿”,那定是个勤劳的赘婿
  40. 川普政府新规:外国人或被拒签的慢性疾病包括这些
  41. 贝森特谈“关税红利”:“双管齐下”方案 咖啡香蕉或降价
  42. 美国多家连锁咖啡店声请破产!2关键因素曝光
  43. 如何将财产留给子女?加州律师建议尽早规划
  44. 人口流失致使纽约和新泽西损失数千亿美元
  45. 法国国民议会暂停养老金改革方案
  46. 中美贸易战 川普手上只剩一张打不出去的牌
  47. 比“开放性关系”更激进的,是“开放性婚姻”
  48. 美国房贷申请创9月以来新高 买气回升
  49. 秘鲁发生重大巴士事故 至少37死数十伤
  50. 川普谈2028共和党佈局:万斯+卢比奥=无敌组合
  51. 美财长:关税红利计划仍在讨论中
  52. ADP数据显示美国10月就业人数持续减少
  53. 知情者曝天安门广场每日部署逾千警力
  54. 决定险资投向的关键——FVOCI是什么?
  55. 新型RNA单碱基编辑器破局遗传病
  56. 20岁中国女留学生在俄罗斯身亡 疑遭霸凌跳楼轻生
  57. 日本新首相上任才两个多星期,中日关系就迅速恶化了
  58. 钱志敏被英国重判 多张家中被捕画面曝光
  59. 武契奇:欧洲与俄开战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60. 美众议院开始投票 政府停摆有望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