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次从澳洲进口重稀土 摆脱对华依赖
2025-10-31 18:25:33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日本大型综合商社双日公司(General Trading Company)10月30日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从澳大利亚进口重稀土,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在中共不断收紧稀土出口管制的背景下,西方盟国正在加速构建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体系,全球关键矿产格局面临深刻重构。
历史性突破:日本首次进口澳洲重稀土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双日公司首次进口的重稀土来自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Lynas Corporation, Ltd.)位于西澳大利亚盅踏尔德山的矿山。稀土矿石在当地开采后,运往马来西亚的分离厂进行分离和提炼,加工成镝和铽等重稀土元素,再出口至日本。
重稀土元素镝和铽可显着提高高性能钕磁体的耐热性。这种磁体是纯电动汽车(EV)电机与风力发电机的关键材料,被视为清洁能源产业链的重要基础。
事实上,双日公司早在2023年便开始布局。该公司与日本能源与金属矿物资源机构(JOGMEC)共同出资设立合资企业,向莱纳斯公司投资约2亿澳元,并签订长期供应协议,锁定莱纳斯重稀土产品中高达65%的镝和铽份额,为日本构建独立稳定的稀土供应体系奠定了基础。
随着莱纳斯面向日本市场的生产线投产,双日公司得以实现这一历史性进口。
按照规划,日本计划从澳大利亚采购约30%的国内重稀土需求,这将显着降低对单一供应来源的依赖。
这次进口对日本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此前,日本的重稀土几乎完全依赖从中国进口。2010年钓鱼岛争端期间,中方曾一度停止对日本出口稀土,严重冲击大型制造商的供应链,令日本深刻认识到供应链安全的脆弱性。
从那时起,寻求中国以外的多元化供应源就被日本政府视为经济安全的核心战略。然而,多元化布局也意味着更复杂的物流网络——原料需从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开采,再运往东南亚等地区加工,最后才能抵达日本。
今年4月,中共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10月9日,中共进一步扩大管制范围,将超硬材料、部分稀土加工设备和原辅料、钬等5种中重稀土、锂电池及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纳入管制清单,新规于11月8日起正式生效。
新规定要求,出口上述物项必须向商务主管部门申请许可证。管制措施不仅涵盖传统贸易性出口,还包括通过知识产权许可、对外投资、技术交流等任何形式的转移或提供方式。
这一系列管制措施被外界解读为中共在地缘政治博弈中的“稀土武器化”策略,也进一步坚定了西方国家构建独立供应链的决心。
美澳日印联手建供应链 全球稀土格局正在重构
面对中共的管制升级,西方盟国加快了联合行动的步伐。
今年7月,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宣布启动“四方关键矿物倡议”(Quad Critical Minerals Initiative),旨在通过多边合作确保关键矿产的稳定供应和供应链安全。
该倡议重点促进关键矿产在开采、加工和回收等全产业链环节的合作,以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并减少对少数国家的过度依赖。
10月20日,美国总统川普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在白宫签署关键矿产合作协议,将这一战略推向新高度。
根据协议,美澳两国政府承诺在未来六个月内各投资至少10亿美元,共同推进总值85亿美元的采矿和加工项目。协议还为关键矿产设定最低价格保障机制,确保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营。
川普在会晤中毫不讳言:“我不希望中国在稀土问题上卡住我们的脖子。”他表示,根据新协议,“大约一年后,我们将拥有充足的关键矿产和稀土资源供应。”
协议涵盖的项目包括钕、钛、锆石、石墨等多种关键矿产的开发。其中最具战略意义的是位于澳大利亚的埃尼巴炼油厂项目,该厂已获得政府17.5亿美元的贷款支持。
根据规划,埃尼巴炼油厂在进一步开发后,将能够生产全球约四分之一的重稀土供应量。这些材料不仅是制造高性能磁铁的关键原料,也是先进武器系统等国防装备的必需品,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
随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国家加速构建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体系,全球关键矿产格局正在经历深刻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