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时彼一时也 那一夜胡锦涛护驾习近平
2025-10-20 21:26:22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看中国
2011年胡锦涛陪同到访的缅甸总统登盛在欢迎仪式上检阅军队仪仗队。(图片来源:FREDERIC J. BROWN/AFP via Getty Images)
2012年,中共十八大闭幕,权力从胡锦涛正式移交至习近平。表面上,这是一场平稳的政治交接;但在幕后,北京却笼罩着前所未有的紧张气氛。各派系势力此消彼长,军权与政权的重新分配,犹如静默的刀光剑影。
胡锦涛在任十年间,一直被视为“集体领导”的代言人。他的权力受制于江泽民时期遗留下的旧势力,也依赖团派官员与技术官僚维系政治平衡。当他决定“裸退”,不留军权时,外界普遍认为这是理性与克制的体现。然而,对于胡派核心而言,权力交接并非全然放心。为了防止政局突变,他们仍暗中保留一张底牌——那就是拥有“首都防卫”任务的38集团军。
38集团与中南海权斗绞杀
38集团军,驻河北保定,距北京仅百余公里,是共军历史最悠久、战力最强的部队之一。自1949年以来,它多次被中共中央用作维护首都安全的主力。它的特殊地位在于:一旦进京,形同控制了国家政权的神经中枢,“谁能调动38集团,谁就握有北京的命脉”。
据多方分析,胡锦涛在任末期曾对这支部队进行人事布局,提拔了数名与团派背景接近的军官,以确保军队忠诚与稳定。这种布防并非为夺权,而是出于一种“防御性政治安全”思维:若未来出现内部政变或权力动荡,这支军队可作为“最后的保险”。
风暴的导火线来自习近平上台后的第一场清洗。2013年起,习以“反腐”为名,整顿政法、石油与军队系统,矛头直指周永康与其庞大的政法网络。周永康掌握公安、国安与武警,势力深入基层,被视为中共史上少有的“另类权力中心”。随着他与薄熙来结盟的消息流出,中央局势一度紧张。习近平尚未完全掌握安全体系,首都警备与情报链仍残留周系人马。
正是在这个时刻,传出38集团有“临时进京备战”的行动。官方文件称之为“防卫演练”,但外界普遍解读为胡派的政治动作——既是为防止周永康系统突袭,也是向习近平阵营施压,提醒新核心:军权仍非你一人独有。这种“护驾”的姿态,表面维稳,实则在权力结构上形成微妙的制衡。
对习近平而言,这是一场无声的挑战。任何脱离中央军委直接命令的军事调动,都意味着潜在威胁。若胡派真能操控部队进京,即便名为维稳,也足以让新任领导陷入被动。这便是“差点拉下习近平”的真正含义——非指军事政变,而是权力合法性几乎被动摇的临界点。
习近平深知这一危险。2014年,他展开一系列反制行动:清除周永康势力网,整肃政法系统,并对军队进行彻底改组。随后的军改更是针对性地瓦解旧有军区架构,将38集团改编为第82集团军,其指挥权直接归中央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至此,任何地方或派系再无单独调兵的可能。军队从“领袖轮替的保险”转变为“最高领袖的附属”。
这场潜伏的角力,从未有过公开的交火,却比任何战争都凶险。胡锦涛以防变之心布局,习近平以夺权之势反制。最终的胜负,在周永康落马那一刻已分明。习近平用反腐打断旧权力链条,用军改收回北京的军权。
当然,出于个人家族私利以夺权为终极目的的中共领导人,怎么可能在相互绞杀的关键时刻,将生死讬付给对方。从中共党史的视角看,更揭示中共权力运作的本质——军队是中共国掌权人的根基,每次的权力交接必然是凶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