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楷书最佳范本之一 柳公权〈玄秘塔碑〉
2025-10-20 21:26:26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看中国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代表作中,公认学习楷书的最佳范本之一。(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玄秘塔碑〉内容记述大达法师释端甫在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三朝所受的恩遇。(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府华原县(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大书法家。书艺精湛,开创“柳体”,与颜真卿并称“颜柳”,是唐朝楷书最后的完善者。〈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同为其代表作中,公认学习楷书的最佳范本之一。
〈玄秘塔碑〉由裴休撰文 柳公权书丹
〈玄秘塔碑〉,又名〈大达法师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十二月立于长安城东北长乐坊的安国寺(今西安市东北隅)。
〈玄秘塔碑〉由宰相裴休(唐末高僧法海和尚的父亲)撰文,时年63岁的集贤殿学士柳公权以楷书撰写并篆额。全碑共28行,每行54字。碑文内容记述大达法师释端甫在唐德宗、唐顺宗、唐宪宗三朝所受的恩遇和一生事迹,颂其功德碑告示后人。
不料,碑成后大约仅半年就发生“会昌毁佛”事件。唐武宗推行一系列毁佛政策,史称“唐武宗灭佛”。如果当初〈玄秘塔碑〉迟了半年刻好,恐怕后世就看不到此名碑了。碑石于北宋时移至西安碑林。
〈玄秘塔碑〉记述大达法师一生行谊
释端甫(770~836年),俗姓赵,秦州天水人(今中国甘肃省天水市)。唐代高僧,京师大安国寺沙门,赐諡号“大达法师”。
端甫法师的母亲张夫人怀孕时,曾梦到一位梵僧告诉她:“当生贵子。”然后从袋子里取一舍利子让她吞下。端甫法师出生后,母亲梦中那位梵僧来到家中,摩其顶说:“必当大弘法教。”言毕就消失了。
端甫法师长大后眉目深邃,身高6尺5寸,声如洪钟,有殊祥异相。他10岁出家为沙弥,17岁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其后又多方学习唯识学相关典论。学成后,梦见梵僧手持盛满舍利的璃琉钵器让他服下,说:“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于是,端甫法师讲经说法无敌于天下。
端甫法师主持拜神活动,许多神灵显现;至太原讲经,满城的人都去听。唐德宗闻之,召他进京,相谈甚欢,之后常召其与儒家、道家的人议论佛法。德宗赐紫方袍,赏赐丰厚,复下诏令其于东宫侍读皇太子。
唐顺宗仰慕端甫法师风范,待之亲如兄弟,同床而眠,恩宠礼遇特隆。
唐宪宗则多次亲临安国寺拜佛,待之如友,经常向他请教,赏赐礼物甚厚。
端甫法师才华出众,与皇帝应对合宜,以弘扬佛法为要务。皇帝因此更加尊重修佛的人。叛乱初平,皇帝下诏恭迎佛骨、开设法场,并手捧香灯为百姓请福。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彰显以天法辅助明君的成效。
端甫法师受三朝皇帝备加礼遇。主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讲述经论,弘扬佛法。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六月一日圆寂,时值酷暑,但其容貌庄严,像活着的时候一样,终日散发异香。得舍利子三百多粒,燃烧时光芒如月,像圆珠一样,故建塔以供奉之。唐文宗赐諡号“大达”,存放灵骨的塔赐名“玄秘”。
柳公权晚年成熟之作 历代评价很高
柳公权的楷书瘦劲,法度森严,铁骨铮铮。结构上内紧外松,笔势则内收外拓,形成强烈的动态,开创“柳体”独特的面貌。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晚年成熟之作,骨力遒健,笔画粗细变化多端;结体紧密,内敛外拓,严谨中不失开阔疏朗之势,历代评价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