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萎缩 分析:经济将持续放缓
2025-10-21 01:25:40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今年以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路下滑,9月份更是罕见萎缩,其中最能反映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信心的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尤其疲软。多家经济机构预测,今年第四季度和2026年,中国经济将进一步放缓。
前三季度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萎缩
周一(10月20日)中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萎缩0.5%,而路透社调查的分析师此前预计将增长0.1%。根据万得资讯1992年以来的数据,中国上一次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萎缩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
保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张志伟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令人担忧。并警告称,第四季度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
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转负是因为疫情阻断,而这次固定资产投资转负则是深度受房地产投资萎缩的拖累。记者查询中共统计局发布的月度统计发现,中国房地产投资连续36个月下降,其中今年1至9月同比下降13.9%,1至8月则同比下降12.9%。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onsumer News and Business Channel,简称“CNBC”)援引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兼职副教授庞溟(Bruce Pang)的话表示,“房地产投资疲软的持续时间可能比之前预期的要长”,“这可能代表着一场结构性调整,投资可能永远不会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今年3月份以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4.2%一路下滑到9月份的负0.5%,最能反映投资者对经济前景信心的民间投资同样持续低迷。6月至9月民间投资同比分别下降0.6%,1.5%,2.3%,3.1%,仅有3月和4月增长0.4%和0.2%(从年初至当月的累计数据)。
外商投资情况更糟糕。自2024年2月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速连续下降。今年2月至9月(1月未发布数据),外商投资额同比分别下降10.0%,9.5%,11.4%,13.4%,13.6%,14.7%,15.4%,12.6%。
CNBC报道,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Eswar Prasad)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投资支出疲软,尤其是私营部门的投资支出疲软,反映出人们对经济增长前景以及支持增长的政府政策缺乏信心。”
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上周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所谓的旧经济(房地产)仍将是经济的支柱。出于多种原因,北京方面必须在2026年到2030年期间清理房地产行业的烂摊子。”
他指出,房地产对中国GDP的贡献仍然仅次于出口,占家庭家庭财富的约一半,占地方政府收入的18%左右,而对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过度投资“已经适得其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早前警告称,“中国经济前景依然疲软”,并表示“房地产投资持续萎缩,而中国经济正徘徊在债务-通缩周期的边缘”。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共推出了4万亿刺激经济,因此留下了巨额债务,造成了产能过剩。如今中国的经济状况与2008年大不相同,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都负债累累,靠大水漫灌式的投资拉动经济模式不仅造成产能过剩,还加剧行业内卷和通货紧缩,更会加速债务危机的爆发。
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4.8%,低于二季度的5.2%。多家经济机构预测,今年第四季度和2026年,中国经济将进一步放缓。
路透社调查中的经济学家们预计,第四季度及以后,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4.3%左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4.2%,这与彭博社调查的经济学家的预测中值一致。
9月份除了投资萎缩外,消费也下滑,消费品补贴政策拉动经济的力度减弱。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971亿元,同比增长3.0%,低于8月份的3.4%。家电销售额小幅增长3.3%,而今年前三季度的增幅为25.3%,这表明消费品补贴计划的支持力度正在减弱。
出口是前三季度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但美国总统川普表示,如果美中无法达成贸易协议,将在11月1日对中国商品再增加100%的额外关税,这可能把对华关税升至155%。出口能否继续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力量,充满变数。
彭博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舒畅分析表示,中国经济正面临着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从增长动力减弱到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再到根深蒂固的通货紧缩,这与上一个五年规划阶段期间严重但暂时的疫情冲击不同。随着美国加大贸易和科技限制力度,外部环境也急剧恶化,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将减弱。中国经济转型不再是远期目标,而是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