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飞,翼展堪比B-21
2025-10-20 12:25:3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军武次位面
今年9月,美国“The Word Zone”网站声称,中国正在研发新一代“巨型隐身无人轰炸机”,并评估翼展超过137英尺(约42米),和美国新一代B-21相当。
近日,“The Word Zone”网站再次刊文称,这款划时代的轰炸机已经首飞,其“曲柄风筝”构型开创了大型隐身布局的新时代。
▲或许是刺激太多了,“The Word Zone”网站这次比较从容
自隐身轰炸机概念问世以来,其装备理念和基础布局,就是最关键的两个领域。以B-2A和B-21为例,前者是不折不扣的巨型装备,最大起飞重量达170吨,航程12000千米,载荷23吨,原本是美国用来和苏联争霸的压箱底装备。而B-21最大起飞重量80多吨,航程9000千米,载重不到14吨。因此,从装备理念上来讲,B-21相比于B-2A体型大幅缩水,以载重损失四成、航程降低四分之一的代价,换来了部署灵活、使用成本大降的优点。
▲因为拍摄角度或者缺乏参照物,很少有人意识到B-2A有多大
至于基础布局,B-2A虽然一直被视为飞翼布局的代表,但受限于当时的控制技术,实际上应用了更低效的“W”型飞翼,对机动、航程和载荷均造成了不利影响。B-21才是真正意义上的“V”型飞翼,机动效率更出色,也是保证航程与载荷数据的关键。然而,不管是B-2A还是B-21,都未能摆脱隐身理念下,轰炸机载荷偏小的先天缺陷,这是人类现阶段科技难以解决的技术矛盾。中航工业作为隐身轰炸机领域的后来者,想要后发制人就不能走常规路线,借鉴B-21的设计理念虽然安稳,却也意味着短时间只能跟在美国后面。
▲B-21本质上是B-2A的升级版本
相比之下,参照歼-36的无人僚机概念,为有人驾驶隐身轰炸机,准备大型无人轰炸僚机,则是当前技术水平下,缓解体型与载弹量矛盾的更优解,这也就是现在被发现的“巨型无人隐身轰炸机”。在主要载荷由无人机搭载的情况下,真正的“轰-20”主要承担指挥和态势感知任务,体型反而不需要那么大,有助于降低成本以扩大规模。此外,大型无人轰炸机既然能装载弹药,就能改造成无人加油机,伴随编队执行任务,避免与缺乏隐身能力的常规加油机汇合时,暴露位置。
▲战斗机既然能指挥小型隐身轰炸机,轰炸机自然也能
基于“隐身无人机僚机”这一概念,B-21的标准飞翼构型就不太够看了。在省略掉维生设备,也不需要考虑到人体驾驶极限的情况下,尽最大能力扩充隐身弹舱是应有之义。而飞翼左右平直的外表面,天生对弹舱就是一种挤压。相比之下,“曲柄风筝”左右两侧向外偏折,“挤压”作用减小,内部空间自然就变大了。顺带提一句,直接将飞翼、曲柄风筝布局两侧多余部件去掉的简洁构型,被称为“风筝”。理论上“风筝”的隐身性能更加出色,载荷和航程也更理想,但控制难度也是一等一地高。
▲俄罗斯PAK-DA始终只存在于概念阶段,并且逐渐脱离现实
到目前为止,只有俄罗斯PAK-DA隐身轰炸机项目,公布过类似“风筝”的概念,但也仅仅停留在概念阶段就被放弃。传说中性能经过大幅调整(类似国产航母弹射器从蒸汽调整为电磁模式),又有大型无人隐身僚机加持的“轰-20”,是理论上最有可能实现这一突破的。因为传统“风筝”构型轰炸机的最大的难点,就是低可操作性与巨大身躯以确保载荷之间的冲突,而这一点对“轰-20”恰恰不是问题。此外,国产六代机超一流的机动性,也证明了中航工业雄厚的技术底蕴。
▲现在看起来,幕布下面的东西最终会非常离谱
装备理念决定性能主次,而性能往往通过基础布局来体现,这两者本质上是隐身轰炸机的正反两面。在“轰-20”尚未露出真容的情况下,处于次要地位的无人版本,却已经在最关键的两个领域,超越了美国尚未服役的B-21,这是之前大家所没想到的。退一步讲,就算对“轰-20”的所有期待都未实现,仅仅是在当前的无人隐身轰炸机基础上发展,其实也能走到B-21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