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首次地面试验,连续打坏2台发动机
2025-10-20 11:25:3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木哥讲武
前两天,中航工业的官微发布了一条跟歼-10研发有关的内容。
上面提到的歼-10试车打坏2台发动机这件事发生在1997年8月,曾经在《鹰击长空-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的传奇人生》一书里更详细的提过。
《鹰击长空-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的传奇人生》第182页
第1次试车失败,经检查发现,是机体内多余的碎屑没清理干净导致的。
《鹰击长空-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的传奇人生》第183页和第185页
第2次试车失败,仍然是同样的原因,为此132厂对生产过程重新进行检查,终于排除问题。
这里面提到从俄罗斯运来的发动机,就是专门为歼-10定制的AL-31FN。
歼-10研发时,给其配套的涡扇-10“太行”发动机也同步上马。
由于涡扇-10的进度跟不上飞机,所以一开始打算让歼-10用涡喷-15过渡。
涡喷-15是米格-23用的R-29-300型涡喷发动机的国内型号,实际上也要重新开始研发。
90年代初期,中国引进了苏-27,并接触到AL-31F发动机。
经过部队、厂家、研究所多方论证,认为AL-31F可以给歼-10用。
为此,歼-10决定抛弃涡喷-15,换用AL-31F作为过渡(没想到一过渡就是20年)。
不过,AL-31F必须做一些改装,才能给歼-10用。
歼-10在设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如何维护方便。比如维护发动机的开口是向下的,这样的话机务人员就不用爬上爬下了。
如此一来,发动机的机匣部分也得朝下。
而苏-27维护发动机的开口是机身上方,AL-31F的机匣部分是朝上的。
所以,歼-10用的AL-31F必须做修改,将机匣部分挪到发动机下面,算是定制了,型号名称也改为AL-31FN。
AL-31FN(左)和AL-31F(右)的机匣位置对比。图中这台AL-31FN是改进型号,换了矢量喷口。
在经费紧张的八九十年代,打坏2台发动机确实是让人心疼的,因为维修发动机又是一笔费用。
尤其是这种质量管理问题,本该杜绝的。
实际上,歼-10在试飞之前还遇到过一次质量管理问题,就是那个有名的“3滴油”。
《鹰击长空-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的传奇人生》第186页和第187页
就在首飞的前一天,机务人员在歼-10首架原型机的机身下发现3滴油。
事情报上去后,宋文骢带领团队到现场检查漏油原因。
因为时间不够,宋文骢建议推迟首飞,把原因查明白再说。
最后花了12天的时间,发现问题出在发动机,不过这次是俄方的问题。
排除全部隐患后,歼-10在1998年3月23日首飞成功。
90年代末期,国内已经引进了苏-27的生产线,准备组装歼-11。空军也对双发重型机更青睐,单发中型机歼-10并不那么受宠。
歼-10如果试飞不顺利,甚至首飞出问题,那项目前景就堪忧了。
90年代同期的新型号歼-8III,不就是在连续遭遇2次重大事故后被下马了么。
所以,歼-10首飞成功后,那么多人激动流泪就很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