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杨振宁逝世:诺奖"双星"的合作与决裂

2025-10-20 01:25:5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纽约时报

物理学家杨振宁逝世:诺奖"双星"的合作与决裂

1963年的物理学家杨振宁。他的同事弗里曼·戴森曾说,杨振宁对数学之美的敏锐感受“能将他最不起眼的计算都化为微型艺术品”。

诺贝尔奖得主、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于上周六在北京去世,享年103岁。他对数学美感的洞察帮助揭示了自然规律中一个令人惊讶的“破绽”。

他去世的消息由位于北京的清华大学宣布,杨振宁博士曾在该校任教多年。

杨振宁和他的同事、物理学家李政道于1956年提出一个引起轰动的观点:自然界的四种基本力之一可能违反了一个看起来毋庸置疑的公理——宇称守恒,即现象与其镜像应该完全相同的规律。他们的预测很快被实验验证,二人因此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9年,杨振宁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现石溪大学)退休时,他的一位同事、著名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称他为20世纪物理学的“卓越风格大师”,仅次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保罗·狄拉克。



戴森博士表示,杨博士对数学美感的敏锐感觉“使他最不重要的计算都成为微型艺术品,而他更深层的思考则化作杰作”。

日后他在中国声名远播,在那里积极推动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2004年,年届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翁帆结婚,此事进一步增加了他的知名度。两人于1995年在一次国际物理学研讨会上相识,当时翁帆担任翻译。杨博士曾在《中国日报》表示,她是“上天赐予的最后祝福”。

以“弗兰克”自称的杨振宁——取名自本杰明·富兰克林——属于“二战”后的一代年轻理论物理学家。当时,他们迫切想要理解宇宙射线轰击地球所带来的奇异新粒子。1956年,他与李政道共同研究了其中一种最奇特的粒子:现称为K介子或开介子的粒子,最初通过挂载在气球上和置于高山上的探测器留下的痕迹被发现。

有时,开介子会分裂成两个较小的粒子,称为π介子;有时则分裂成三个。这本身并不奇怪,但它们的衰变方式似乎违反了宇称守恒——一种长期被认为遍及物理世界的镜像对称性。



20世纪50年代,杨振宁与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

物理学家们并不接受该原理不适用于这些核衰变的说法,而是被迫提出存在两种开介子,分别命名为θ介子和τ介子。它们在其他方面完全相同,但衰变方式却不同。

和许多理论物理学家一样,杨振宁和李政道也怀疑这种解释是否只是凭空生造——一种为了应对尴尬实验结果的临时方案。1956年春季的一天,当时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高等研究院工作,并在长岛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做研究的杨振宁前往纽约市,与当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李政道见面,两人经常会有这样的会面。



在附近一家中餐馆共进午餐时,两位科学家思考了一个可能性:弱相互作用——核衰变的动力——可能无视镜像对称性。那年秋天,他们在《物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提出了验证这一猜想的方法。

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家吴健雄接受了这一挑战,并在华盛顿的国家标准局(现为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进行的一项实验中证明,弱相互作用确实违反了宇称守恒。在衰变过程中,原子核在一个方向释放的电子数量多于另一个方向,说明这种对称性并不成立。



杨振宁(左),1957年他与李政道(中)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后,人们开始将他们合称为“李杨”或“杨李”,仿佛他们是同一个人。

向来动作迟缓的斯德哥尔摩方面加快了运转,1957年,这两位物理学家获得了或许是有史以来最快颁发的诺贝尔奖。他们是首批华裔诺贝尔奖得主。人们开始将他们合称为“李杨”或“杨李”,仿佛他们是同一个人,却未意识到他们的关系已开始出现裂痕。

杨振宁于1922年10月1日出生(尽管一些出版资料记载为9月22日),出生地为位于上海以西约483公里的合肥。他是杨武之和罗梦华五个孩子中的长子。他的父亲是一位数学教授。

杨振宁的家人在他童年和少年早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居住在北京,但随着中日战争爆发,家人逃往南方的昆明。1940年,在日本封锁滇缅公路(连接英国对中国国民党的补给线,终点在昆明)的行动中,他的家宅院子遭到轰炸。之后,全家搬到了一处郊区。

1944年,杨振宁在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该校在战争期间已从北京迁至昆明)。不久后,他获得奖学金赴美,希望能在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意大利裔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费米曾主持首次成功的核链式反应实验。



杨振宁惊讶地发现费米当时正前往芝加哥大学参与曼哈顿计划——研发原子弹的项目,于是追随费米前往那里。他后来写道,正是费米教导他,抽象理论必须与实验紧密结合,“物理学应当从基础开始,一砖一瓦、一层一层地构建起来。”

在芝加哥,杨振宁与李政道重逢,两人在学生时代在中国相识。杨振宁在氢弹之父、匈牙利裔物理学家爱德华·泰勒的指导下完成了论文,于1948年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他在芝加哥大学任教一年,随后前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为当时的院长罗伯特·奥本海默工作。

杨振宁回忆起与该研究院最著名的教授爱因斯坦博士的一次会面。当时,杨振宁刚在《物理评论》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爱因斯坦想与他就这篇论文就行讨论。杨振宁说,他们交谈了一个半小时,但他“并没有从那次谈话中获得太多收获”。

他说:“他讲话声音很轻柔,我很难集中注意力听他说的话,因为面对这位我仰慕已久的伟大物理学家让我非常激动。”

定居普林斯顿后,杨振宁开始在每年夏天前往布鲁克海文,与和自己共同使用一间办公室的罗伯特·米尔斯合作,创立了后被称为杨-米尔斯理论的学说——这奠定了现代粒子物理学的基础框架。他们利用德国数学家赫尔曼·魏尔提出的规范理论理念提出了规范原理,解释了作为量子物理核心的电磁力、弱力和强力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它们的自相互作用。

2006年接受石溪大学采访时,杨振宁谈到该理论,他说:“当时我们刚写下这套理论时,没有人认为它重要,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它有多重要,但我们觉得这是一个美妙的想法,数学结构非常优雅,所以就发表了那篇论文。20年后,各种实验表明,这个方向大致是正确的。经过接下来的五年努力,人们才逐渐明白,它不仅仅是大致正确,而是完全正确。”



他当时还在与李政道合作,后者在高等研究院任职一段时间后调任哥伦比亚大学。从1956年开始,他们共同发表了32篇论文。

但两人的合作关系逐渐变得紧张,最终于1962年分道扬镳。令李政道不满的是,杨振宁有时会以自己资历较老(大他四岁)为由,坚持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前面。李政道在1986年的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我和杨之间那种微妙的对称关系被打破了。”

多年以后,杨振宁2000年在《新闻日报》刊登的一次采访中称这次分裂为“一场悲剧”。

杨振宁有时并不讳谈自己的成就。临近60岁生日时,一些敬佩他的同事提议为他编辑一部论文集(即“纪念文集”),以纪念他的贡献。杨振宁认为,由他自己的论文配以评论会更有趣,决定编辑这样一部合集。

在那本论文集中,他详细描述了宇称不守恒研究这一诺贝尔奖获奖成果的起源,并将大部分功劳归于自己。李政道随后发表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版本。

1966年,杨振宁离开高等研究院,出任石溪大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讲席物理学教授,并担任如今以他名字命名的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杨振宁于2009年在香港出席邵逸夫奖的颁奖典礼并发表讲话。

1971年访问中国后,杨振宁开始重建与故土的联系。此后,他先后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并在母校清华大学任教。2015年,他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了中国公民。

杨振宁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礼是他在中国的中学任教时结识的,当时她还是一名学生。两人结婚53年,直到她于2003年去世。除第二任妻子翁帆外,杨振宁的遗属还包括与第一任妻子所生的三名子女——杨光诺、杨光宇和杨又礼——以及两名孙辈。

在接受《新闻日报》采访时,杨振宁表示,他怀疑物理学家们是否有朝一日能够对“万有理论”达成共识。

“大自然极其微妙,”他说。“我认为,人类无法穷尽自然万物的深度。毕竟,我们只有大约一千亿个神经元,怎么可能与自然的无穷深邃相媲美呢?”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卢浮爆被盗细节曝光
  2. 翁帆活成了很多女人羡慕的样子
  3. 川普态度软化 正悄悄为可能的败诉预作准备…
  4. 魁北克3男子连续捐精,伦理委员会喊停
  5. 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俄大型天然气加工厂
  6. 何卫东等9上将遭双开 习整肃规模创1976年来之最
  7. 《国有器官》美国华府放映 观众震惊落泪
  8. 太子集团黑幕:前特工揭中共海外谍报网内情
  9. 北京间谍活动害惨华人 英国会考虑“紧缩中国人通行”
  10. 川普次子南加州签书会 《围城》回顾两届选举
  11. 3米巨蟒生吞猫咪后无法移动,死在草丛
  12. 美军研发“空气取水”黑科技 补给方式大翻转
  13. 环球游随记——荷兰
  14. 罕见老照片:1971年 杨振宁和岳父杜聿明夫妇在北京
  15. 罗浮爆7分钟被抢9件珍宝,拍卖行总裁直言"很难销赃"
  16. 惊天巨变:中共九上将同日倒台 一场正在上演的中南海政变?
  17. 郑丽文出身民进党却成国民党主席 来看她的两岸观点
  18. 古特雷斯通告193国 联合国大裁员开始 面临破产…
  19. MIT终身教授文小罢谈杨振宁:近代物理的伟人
  20. “要么交出顿巴斯,要么就被俄罗斯毁灭吧!”
  21. 法拉盛反赌场集会 居民再掀抗议声浪
  22. 卢浮爆抢劫事件更多细节披露
  23. AI泡沫,恐比网络泡沫大17倍,比房市泡沫大4倍…
  24. 北京高层9月拍板挺郑丽文 设“拉下赖清德”2目标
  25. 组图:西班牙迎传统游牧节 羊群占领首都街头
  26. 川普起诉3名政敌 下个目标是谁?这两人上榜
  27. 中共高层崩塌 专家:四中全会大改组遇难题
  28. “充气青蛙”涌上美国街头 它为何成近期抗议的标志?
  29. 中共四中全会前夕 传北京信访局前访民跳河自杀
  30. “人民”成了整人的影子军团 中共的权斗套路
  31. 原医疗人员揭大陆器官移植来源掩盖手法
  32. 于朦胧案冲击四中全会 退出中共大潮涌动
  33. 共谍案余波 英国会传拟收紧中国访客入场限制
  34. 马杜罗“有条件投降”,被川普拒绝
  35. 习近平"全面主掌":中共"十五五规划"的四个看点
  36. 经济学家析川普关税:用短期痛苦换长期利益
  37. 震惊了!90后女生骗走国际大投行1.75亿美元
  38. 吉林香肠、东莞烧卖…接连有人吃到“人类牙齿”
  39. 翁帆发小诗悼念杨振宁:多年陪伴我何其有幸…
  40. “中共垮台”视频疯传 全体中国人期盼的场景出现了
  41. 从"台独"到"亲中":郑丽文当选柄民党主席的启示
  42. 经济学人:俄军百万人伤亡却无进展 全灭乌还要打103年
  43. 这届年轻人退出双十一了
  44. 男子欲火烧麦当劳,英勇顾客成功阻止
  45. 炸!韩国财阀千金,居然是东南亚电诈大佬?
  46. 川普发布AI恶搞视频 战斗机向示威人群倾倒粪便
  47. 罗兰岗马车节 法轮大法队伍受瞩目
  48. 李成钢被免去驻世贸代表职务,贝森特曾批评其"失控"
  49. 万科起诉万达 两大房产巨头均陷债务泥潭
  50. 树根撑起路面行人跌伤,750万和解
  51. 美中贸易谈判 川普对中共列出三大要求
  52. 从爆料革命到喂料产业 中共四中全会“来了”
  53. 以色列为加沙作战改名:"铁剑行动"改为"复兴战争"
  54. 屋仑扩大清洁队伍人员配置
  55. 圣县新聘农业专员及度量衡检验官
  56. 高学历父母“野人式养娃”:监护权≠为所欲为 公权力必须干预
  57. Mango创办人堕崖案非意外?死者儿子列嫌疑人
  58. 国内局势堪忧 法国富豪纷纷将资产转往卢森堡和瑞士
  59. 川普悄松绑对等关税 有2大原因 别忘了232关税
  60. 四川惊见“小野人” 吃饭爬行像狗 官方:父母高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