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件事加速消耗肾气
2025-10-16 19:25:17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生命时报
肾是人体重要的“净化中心”,全天24小时运转、全年无休,维持体内环境干净和稳定。
俗话说“一秋肾三虚”,这并非危言耸听,在中医眼里,这恰恰揭示了秋季气候对肾的影响。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教你为肾脏减负,做到几个细节科学养肾。
中医为什么说“一秋肾三虚”
首先要明确,中医和西医所说的“肾”并不完全等同。中医认为,肾不单单是一个重要的脏器,而是一套包含肾脏在内的系统,涉及很多功能。
中医所说的肾虚和肾病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肾虚不单纯指肾病,肾虚可能导致多个系统功能出现障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二科主任医生王琳介绍,秋季“肾虚”主要有3个原因。
秋燥伤阴,连累肾脏
中医学认为,肺肾同源,秋季燥气当道,最易损伤津液。肺阴一亏,就无法很好地滋养肾脏,久而久之导致肾气不足。
秋风萧瑟,耗损肾阳
入秋后,寒气渐生。而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如同身体的“太阳”。
寒气趁虚而入后,首先消耗的就是肾阳,导致畏寒怕冷、腰膝冷痛等“肾虚”症状。
秋悲伤志,耗伤肾精
秋日草木凋零,容易引发悲秋、忧郁情绪。过度悲伤和忧虑会耗伤气血,进而波及肾气。
中医认为,在五脏中,恐惧情绪直接对应肾脏,所谓“恐则气下”,人受到惊吓时会感觉“腿都软了”,就是肾气被耗泄的表现。
加重肾脏负担的4件事
秋冬季养肾,重点在于减轻肾脏负担、稳定肾功能。
1
经常熬夜
到了晚上,尤其是子时(晚上11点至次日凌晨1点),是身体修复、滋养肾气的最佳时机。
夜卧则血归于肝,充足的睡眠可以濡养肾脏,反之则损耗肾气。
2
过度悲秋
悲秋不仅仅是一种情绪,还会通过“肺金-肾水”的相生关系,直接消耗肾气、肾精。
3
运动量太大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过度出汗会耗伤气阴,对肾脏病患者尤为不利,因此运动忌过度消耗。
4
感染因素
尤其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一次普通的秋季感冒,就可能成为导火索,可导致肾功能急剧恶化,血肌酐快速上升。
秋冬养肾,做好5件事
饮食是养肾的核心,需平衡“润燥”与“肾脏代谢负担”的关系,重点做到以下5点。
尽量别贴秋膘
少吃油腻、生冷食物。控制蛋白质摄入,首选优质蛋白。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生冷食物会加重肾脏负担。
注意每日饮水量
健康成人每日饮水1.5~2升,并根据运动量、天气等因素适当调整。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此时身体已处于缺水状态。
患有心肾疾病的患者,饮水量应遵医嘱。
重视情绪管理
保持内心平和,并通过饮食、作息等多方面综合调养,才能达到固护肾精的目的。
运动节奏要柔和
适度运动可以养护肾气、促进气血流通,建议选择动作柔和、节奏舒缓的运动。
运动强度以感觉身体微微发热、有轻松舒畅之感为宜,推荐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站桩等形式。
及时增添衣物
秋季早晚凉,应注意增添衣物,尤其要保护好后颈部的风池穴(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的凹陷中,基本与耳垂齐平)、风府穴(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和口鼻,避免风寒、风燥之邪侵袭。
本身有慢性肾病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频率根据肾功能定。
肾功能稳定者(血肌酐、血压正常),每3个月复查1次血常规、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血钾、血磷、血钙)、尿常规等;
肾功能不稳定或透析患者,每月复查1次上述指标,同时查甲状旁腺激素(判断肾性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