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土地延包试点扩大 网曝资本下乡乱象
2025-10-16 00:25:32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中国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即将到期,延包30年的省试点已扩展至7个省份,涉及数亿农户切身利益。同时,网曝资本以长期租赁名义涌入农村,却疏于耕作管理,导致农田撂荒,引发广泛质疑。
专家指出,在土地所有权未明确、党管体制约束下,政策执行变形,农民权益沦为弱势,三农问题依旧难解。
延包试点扩大 数亿农户权益面临调整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30年试点已扩至7省。
农村土地承包始于1980年代,第一轮为1983-1997年,第二轮为1997-2027年。2024-2025年,约3000万农户承包到期,“十五五”(2026-2030年)期间约1.6亿户面临延包。
以安徽为例,该省计划三年完成1200万农户延包,其中2024-2025年约1100万户到期,占全省农户90%。这项工作范围广、影响深,是中国农业改革的关键环节。
然而,这场涉及数亿农户的土地延包工作,正在面临复杂的结构性矛盾。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明对界面新闻介绍,农村土地承包面临两大矛盾:一是二轮承包时部分家庭未获土地,加之人口流动频繁,人地关系紧张;二是小农户承包权与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的矛盾日益突出,试点政策执行面临考验。
大陆资本界资深人士徐真在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表示,农村问题的本质在于土地所有权属性未得到根本解决。土地名义上“集体所有”,农民承包30年,实质上仍是“给中共打工30年”。尽管提出了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立”的设想,但合作社等组织仍被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控制。
他说,地方政府、资本与村委会相互勾结,强迫农民签署不利的租赁条约,这不仅威胁到农民自身的生计和权益,更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潜在风险。在党管一切的体制下,农民致富和真正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面临巨大挑战。
网曝资本下乡乱象 农田撂荒现象引发质疑
与土地延包工作同时进行的,是近年来大量资本大规模进入农村承包地的浪潮。有大陆播主披露,这些资本以每亩800至1,000多元人民币的租金、签订20年以上长期合同的方式,在农村承包大片土地,但实际经营状况却令人失望。
有大陆播主分析,最近三年全国有超过1300万亩农田被各类资本集团承包,但其中许多土地的作物产量远低于农民自种的水平,有些甚至长期撂荒。
该博主还说,这些资本承包土地的真实意图并非从事农业生产,而是进行金融操作。其主要套利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低息贷款套利。利用土地经营权作为固定资产抵押,获取年利率仅3-4%的农业贷款,转而投资收益率10%以上的其他项目,赚取利差。
二次转租赚差价。将承包的土地以更高价格转租给农民或种地大户,同时控制农资供应和农产品收购,形成产业链垄断。
资产保值考量。国有企业或大型资本集团持有农田经营权,在政策层面被视为防止土地流失,成为政绩考核加分项,而不在意实际经营效果。
徐真对此分析认为,一些大规模种植机构出现“野草比水稻还高”的情况,收割时直接用粉碎机处理,这种现象的背后反映出资本下乡的真实目的并非农业生产。
他提到,有大型央企利润的主要来源,是源于期货而不是他的主业,这些机构就是为了要把这个变成一个金融型的,把资产当作一个金融型的进行套利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