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策恶果 上海剩女现象与人口双重危机

2025-10-16 08:25:35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中国大陆社会对“剩男”“剩女”的话题始终热议不绝。然而,这两个现象的背后,并非仅是个体选择或“眼光高”所能解释。人口学家指出的,“剩女”只是浮于表面的假相,而由中共非人性化政策制造出的“剩男”危机,才是深层的社会真相。这场席卷全国的婚姻危机,实质上是中共长期实施的户籍制度与计划生育政策,在人口结构与社会伦理层面引发的双重崩塌。

上海至少有200万“剩女” 全国已突破一亿

财经大V“平说财经”10月16日撰文表示,仅上海一地就有超过200万女性不结婚。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女性多半“眼光高”,希望找到条件更优的本地男性;但本地优质男性数量有限,最终导致她们选择单身。

事实上,这类女性普遍具有高学历、稳定收入与独立人格。她们的存在并非上海独有,北京、深圳、广州等大城市亦呈现相同趋势。

“剩女”一词最早来源于2006年《时尚Cosmo》杂志的一期封面。意为已过适婚年龄,但是仍然未结婚的女性。

2007年后,这一词条就被收入中共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汉语新词之列,并定义为:高学历、高收入、 27岁以上仍然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女性。

中国到底有多少“剩女”?

中共喉舌《人民日报》曾引用某婚恋网站保守估计,全国剩女已近一亿。剩女有很多,一线城市的剩女更多。

上海“剩女”现象的深层结构性成因

表面上,“眼光高”似乎是上海“剩女”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这只是制度性压力的反射。

1. 户籍制度的政策壁垒

中共的户籍制度将医疗、教育、养老等核心资源与“本地身份”严密绑定。对女性而言,寻找本地户口的伴侣,实际上是为了确保下一代能获得基本社会保障的一种理性防御,而非势利之举。

2. 资源错配与婚姻市场失衡

优秀的外地男性,尽管收入高、学历好,却因缺乏政策赋予的城市资源,被排除在婚姻市场之外。这使得满足“本地+优质”条件的男性极度稀缺,从而导致大量女性“被剩下”。

根据2025年上海市妇联的调查,未婚女性已突破200万,较2015年增长70%。其中,25至34岁女性中有40%处于单身状态。这一数据背后,反映的是结构性的不匹配,而非个体的问题。

新一代女性的价值观变化

上海静安区社区服务中心的一次小型访谈中,30岁的设计师张悦道出了许多年轻女性的心声。她坦言,母亲一辈的婚姻生活让她对传统角色分工产生质疑。“我妈每天操持家务,父谴拇鲜少参与,这种模式我不想复制。”这种观念在90后、00后女性中颇具代表性。

对她们而言,婚姻不再是生存的必需,而是平等与精神契合的选择。经济独立让女性对婚姻的期待更高,渴望真正的互助与尊重。

上海某婚恋平台2025年调查显示,62%的男性愿意与妻子共同分担家务,较2015年上升38个百分点,显示家庭性别分工正在发生变化。

“剩男”真相:计划生育的社会恶果

相比于城市“剩女”的主动选择与高要求,“剩男”问题才是中共社会工程政策造成的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后果。

“剩男”是指超过适婚年龄(通常30岁以上)仍未婚的男性群体。

中共从1980年代初期开始实施限制人口出生和“独生子女”的“基本国策”。导致了大量选择胎儿性别的非法堕胎。在大陆农村地区,有人为了确保生男孩,所以做B超鉴别胎儿性别,是女孩就堕胎。

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中国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1980至2010年间,中国男性比女性多出约3,600万。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达118:100,远高于正常值。80后非婚人口的男女比例为136:100,70后更高达206:100,且年龄越大,失衡越严重。

人口学家李建新指出,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出生性别比长期高于115甚至120,远远偏离自然值,导致婚姻市场极度失衡。

结构性崩塌与国家级危机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帕斯顿教授早在2020年前就警告,中国将有4,500万至5,000万名男子终生无法找到配偶。

“女权无疆界”创始人瑞洁(Reggie Littlejohn)亦指出,罪魁祸首正是中共推行三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这一政策导致至少3,700万女性“被消失”,严重破坏人口自然平衡。

“男多女少”的社会给人口再生产带来严重障碍,造成人口严重萎缩。因为人口的再生产主要是通过母亲来实现的。女性在社会人口中比例的萎缩,必然会导致人口再生产能力的降低。

联合国预测若生育率长期低于1.5,百年后中国人口将降至5亿,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40%。

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梁建章指出,中国如此剧烈地改变人口结构,“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足以成为全球人口学的警示案例。

人为政策扭曲的人口悲剧

“剩女”与“剩男”表面上似乎是个体选择的结果,实则是制度性压迫与人口工程的副产品。前者折射出女性追求平等与尊严的觉醒,后者则揭示了计划生育导致的社会性别灾难。无论城市女性的孤独坚持,还是底层男性的无力挣扎,最终都指向同一个事实——中共长期以来对人性与自由的压制,正让这个社会的人口结构走向崩溃。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何卫东等9上将被抛出 专家:四中全会有戏
  2. 四中全会前夕 多位学者分析中共权力游戏
  3. 四中全会前夕的权力布局 习近平会下台吗?
  4. 国际科研团队发现“原始地球”幸存物质
  5. 伊利诺伊州一名警察被捕 经查是非法移民
  6. 每天三杯绿茶,或能降低痴呆风险
  7. 权威媒体下场,雷军面临口碑风险
  8. 专家析中共四中全会看点:三股力量内斗
  9. 【快讯】何卫东苗华等9将领被开除军籍党籍
  10. 流亡十个月,阿萨德命运早已不由己?
  11. 美国商会起诉H-1B签证费新规
  12. 中国军中反腐:何卫东 苗华等9人被开除军籍党籍
  13. 刑满释放后,郎永淳过得怎样?
  14. 拜登政府白宫发言人坦露退党心路:无法忍受这个党
  15. 中共机密档案:毛泽东加罪潘汉年的内幕
  16. 中国库里南,给了BBA致命一击
  17. 美政要:人权和宗教自由是美中关系重点
  18. 剑桥女博士饿死在家中 给所有中产精英敲响了警钟
  19. “我爱希特勒!”…青年共和党领袖群聊遭曝光
  20. 不想心梗,这3类坚果要少吃
  21. 女模被骗到缅甸园区,遭活摘器官惨死
  22. 对中国高关税极限施压,川普回应
  23. 16岁女孩治疗12天后去世,官方回应
  24. 快手进入中年危机?两年十多名高管离职
  25. 4件事加速消耗肾气
  26. 川普:两周后将与习近平在韩会晤 中方只尊重实力
  27. 吴越曾黎同框,差别一目了然
  28. 方便面这样吃最伤肾 医生揭十大地雷
  29. 被通缉的财阀千金疑成电诈大佬 曾是男星未婚妻?
  30. 微软等科技巨头加速供应链去中国化
  31. 习提拔的9名上将一口气被开除 网络炸锅
  32. 来我的生前告别会,不要眼泪、得好玩
  33. 中国“希格斯工厂”交出首份“技术答卷”
  34. K签来了,我们准备好开放了吗?
  35. 诡谲!于朦胧遗物疑遭展出 网爆“北京798艺术馆罪恶”
  36. 学贷从IDR转移至IBR 或影响豁免资格
  37. 微软等科技巨头加快供应链与中国脱钩
  38. 美国财长贝森特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通话
  39. 无视英国制裁 中国接受被列黑名单俄液化天然气
  40. 吉林民众在香肠里吃出“3颗牙齿”
  41. 托起一个被黄谣伤害的孩子:男孩、女孩、母亲们
  42. 250周年国庆纪念碑采凯旋门式 川普展示模型
  43. 锂电池行业发布《自律实践指南》
  44. 广西洪水围村半月停电停水 当局无视村民求救
  45. 台湾大学生用不了B站?
  46. 遭辽宁女监折磨 68岁法轮功学员瘦成皮包骨
  47. 曹德旺辞去福耀集团董事长职务
  48. 民调:全台民众最欣赏郝龙斌国民党支持者挺郑丽文
  49. 美银行信贷风险波及全球 金价破4300美元
  50. 央视直播“杀共匪”非宣传事故 是体制已病入膏肓
  51. 刘波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52. 中共财政吃紧 四中全会前各地改变维稳方式
  53. 杨幂带火一种松弛感穿搭:睡衣+皮风衣
  54. 为什么你喝凉水都长肉?
  55. 第23届北京两界联席会议论坛举办
  56. 乐视向国资企业追讨1500万
  57. 马达加斯加军事领袖宣誓就任总统
  58. 老外躺占机场六座引众怒
  59. 中国祭出新稀土管制 纽时:要川普勿放任鹰派官员
  60. 中共四中全会:政治格局关键转折 这些议题是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