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能清楚回忆“梦境”?
2025-10-10 01:28:04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看中国
梦世界的记忆,不一定会随着梦醒而消失。(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有些人醒来后,能清楚描述梦里的每一个细节,街道的颜色、对话的语气,甚至梦中那种难以言喻的“预感”。 而另一些人,却连自己做过梦这件事都记不得。为什么?有人说,那是灵魂穿越的痕迹;也有人说,那是大脑在进行夜间“记忆演算”。
在古代中国文化中,梦被视为通往灵界的门,人们相信梦境能反映现实并揭示未来的征兆。类似的观念也出现在古埃及文化中,祭司以纸莎草卷记录梦境内容,藉以解读其中象征与神祗的旨意。
1893年,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卡尔金斯(Mary Calkins)进行实验,让人们在夜间被唤醒并记录梦境。她发现,自己只要手指一动,去拿笔、或轻轻点燃蜡烛,梦的痕迹便如烟般散去。只剩下那份模糊又惋惜的感觉:明明刚历过一场奇妙的梦,人们却再也记不起它的模样。
1953年,科学家发现快速眼动(REM)睡眠,揭开了梦境与脑部活动的关联。当人从REM阶段被唤醒时,往往能最清楚地回想梦境。此后的研究指出,梦不只存在于REM阶段,而是整个睡眠周期中反复出现。
梦的功能 夜里的大脑疗愈术
哈佛大学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和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研究员张京(Jing Zhang)指出,梦境像是“一夜之间的情绪治疗”。她的研究发现那些能记得梦的人,在观看令人不安的图像后(例如暴力或灾难场景),虽然记得事件内容,但情绪反应却变得更平稳。也就是说,梦境帮助大脑整理情绪、释放压力。
然而,接受过《大纪元时报》访问的瑞典学者卡蒂娅‧瓦利(Katja Valli)提出不同观点。她认为创伤性事件可能会让梦境“卡住”,使人反复梦到同样的场景,无法疗愈。她支持“威胁模拟理论”。认为梦境如同飞行模拟器,让我们在心理上练习面对危险,大脑借此进行“夜间消防演习”,为清醒时的现实挑战预作准备。
为什么有些人能记住梦?2025年意大利IMT高等研究院的研究指出,梦的记忆力与性格、睡眠模式有关。容易做白日梦、想像力强、对梦保持兴趣的人,较能清楚回忆梦境。相反地,年长者或睡得深的人,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醒来时记得自己做梦,却忘了内容。这样的现象被称为“白色梦境”。此外,环境与季节也影响梦境记忆。研究发现,人们在冬季记住梦的比例最低,可能与日照时间与情绪波动有关。
不只古人相信梦能预知未来,现代学者也重新关注“先知梦”现象。科学作家埃里克‧沃尔戈指出,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声称曾做过预示未来的梦。他推测梦能预示未来的最有力线索,其实来自研究“逆因果关系”的物理学领域:也就是探讨未来事件是否能影响过去的概念。
近年的量子物理、量子生物学与量子计算的突破,或许能提供线索,帮助我们理解“资讯倒流”这种现象是怎么发生的。根据这些研究,大脑在睡眠中处理资讯的方式,也可能与量子机制有关。当我们进入快速眼动睡眠(REM)、开始做梦时,神经元之间会重新连线,帮助形成并巩固记忆。这个过程仰赖一种叫做微管的微小结构,它们存在于脑细胞内,有科学家推测,它们可能像微型量子电脑一样运作。
那么,想要更清楚记得梦境该怎么做?许多研究指出,记梦日记是最有效的训练方式之一。当我们将梦境写下,不仅能让模糊的片段变得具体,还能让大脑更敏锐地捕捉梦的细节。学者张京、瓦利与沃尔戈皆建议:持续在每天醒来后详细记录梦境,并标注日期。在传统观念中,艾草也被视为能提升梦境清晰度与记忆的天然辅助。
梦可能是潜意识的剧场,也可能是情绪的出口,或是对未来的暗示。或许,当我们闭上眼进入梦乡时,脑中正上演一场跨越时间的心灵旅行。今晚入睡前,试着问自己:你的梦,将会带你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