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太空成新冷战前线 西方加速围堵中共
2025-10-02 22:25:40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大纪元
(大纪元记者程木兰、骆亚采访报道)美军将领近日披露,美法两国将再次展开太空联合演习,深化太空领域合作,矛头直指中共日益扩张的太空实力。公开信息显示,这是近年来美国与盟邦第三次联合太空行动。专家评论,此举不仅凸显西方正加速建立太空跨国防御网络,也标志太空已成新冷战的前线。
9月30日,美国太空军(U.S. Space Force)中将道格拉斯‧席斯(Douglas Schiess)向路透社透露,美法计划展开第二次联合轨道机动演练,强化侦察与监视能力,以因应中共在太空领域的快速扩张。
报道说,美法这回演习是继2024年年底首次进行“会合与接近操作”(rendezvous and proximity operation)之后的延续。当时,两国各自出动一颗军事卫星,靠近并监视“战略竞争对手”的一枚卫星,测试双方在近距离缠斗与轨道协同上的能力。
虽然第三颗被监视的卫星身费檀对外公开,但今年4月,美国太空司令部司令史蒂芬‧怀廷(Stephen Whiting)已公开证实该演练的存在,并形容其成果“具有高度战略意义”。
席斯指出,美国未来可能与更多国家展开类似合作。他强调:“我预期我们会做得更多。”而法国太空司令部则低调表示不便评论,但强调必须为“真实场景中的军事太空行动”做好准备。
事实上,自去年美法首次联合在轨演练以来,欧洲与美国之间的太空合作已逐步升温。今年9月初,美英也完成了一次以“SKYNET 5A”军用通讯卫星为核心的协同行动,展现联盟深化的趋势。
太空成新战略高地 GPS与通讯安全面临挑战
近年来,太空逐渐取代传统疆域,成为新型战略高地。全球数以千计的军事与商业卫星在轨运作,支撑着军事侦察、通讯传输、导弹预警与战场指挥。这些太空资产不仅与军事安全息息相关,也攸关全球民生系统的运作。
然而,卫星的脆弱性引发各界担忧。美、中、俄都展示过反卫星武器能力,进行过近距离缠斗、轨道干扰与动能攻击演练。这意味着,一旦爆发冲突,相关攻击可能瘫痪全球GPS导航、破坏跨洲通讯,并波及金融、交通与能源等核心领域。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今年4月的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中虽然未见突破性新武器,但“令人忧虑的趋势持续加深”。报告特别提到,俄罗斯及中东地区已频繁出现GPS讯号干扰与欺骗(jamming and spoofing),而中共与俄罗斯的卫星,在低地球轨道(LEO)与地球同步轨道(GEO)均展现出更高的机动能力与操作成熟度,显示其已具备将技术转化为实战的能力。
民主国家联手围堵中共趋势加速
国防安全研究专家苏紫云接受大纪元采访时指出,美法联合太空演习的战略意义极为清楚:“这是民主国家从太空高度防制中共威胁的具体作法。”
苏紫云说明,中共目前拥有约900枚卫星,属世界第二。虽然仍大幅落后于美国的4,500枚,但却远远超过俄罗斯的190枚。法国与英国虽各自有部分军事卫星,但规模不到百枚。
“美国本身数量上已具有压倒性优势,透过与盟国合作,能让优势更稳固。”他补充道。
苏紫云指出,合作的关键并非单纯把卫星数量相加,而是产生“协同效应”。他接着说道:不论是侦察卫星、通讯卫星还是导航卫星,彼此连结后,能在监控与预警上形成完整的网络,进而有效围堵中共。
谈及太空合作是否会正式纳入军事同盟架构,苏紫云认为可能性不大。他解释,目前国际太空法限制太空军事化,成立“太空军事同盟”会面临法律挑战。
但苏紫云也指出,现实操作往往是“灰色地带”:表面上遵守“和平利用”原则,实际上却透过防御合作,逐步建立协防框架。一旦太空资产遭受攻击,协定可以即时启动,形成实质上的军事防御效果。
五眼联盟与日本可能跟进参与
苏紫云特别提到,未来五眼联盟(美、英、加、澳、新西兰)可能是最先跟进参与。原因在于五眼联盟的情报合作高度依赖卫星,而太空正是情报来源的核心。
此外,日本已与美国签署太空合作条款,并成立太空部队。英国则透过SKYNET系列强化军事卫星能力;澳洲、加拿大、新西兰虽规模有限,但都有太空技术基础。他认为,这些国家“迟早会被纳入演习范围”,形成更大规模的太空联盟。
苏紫云补充,中共与俄罗斯、朝鲜首脑9月3日阅兵活动中联袂现身,反而促使西方更快团结。“当安全与经济发生冲突时,民主国家会选择安全优先。”他说明,这种态势让原本因川普政府关税争议而出现裂痕的西方盟国,重新凝聚在一起。
这种团结不仅体现在经济科技上,也在地缘政治与太空合作上全面展开。“太空的战略围堵,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苏直言。
太空军事化已从理论走向实践
美法此次行动,标志着太空军事化正式进入实践阶段。军事学者沈明室向大纪元表示:“太空已成为与陆、海、空、网络并列的第五大战场。”
他解释,现代军事指挥、通讯、精准打击高度依赖卫星支援。一旦卫星遭破坏,整个战场将陷入盲目。“失去卫星等于失去眼睛和耳朵。”
他举例乌克兰战争,当地面通讯系统遭到摧毁后,SpaceX“星链”(Starlink)系统仍维持稳定,保障乌军的指挥与无人机作战能力。他认为,这正好证明了太空资产的战略价值。
沈明室最后指出,美法演习不仅是军事演训,更是政治信号:透过合作展现西方团结,并对中共形成吓阻。
全球大多航天器几无防御 演习在于熟悉攻防
《马克时空》频道播主马克则从技术层面提出警告。他向大纪元记者说道,目前全球大多数航天器几乎没有防御手段,“仍处于‘裸奔状态’。”卫星长期受到重量、成本限制,过去并未预设应对军事威胁的需求,因此一旦遭攻击,几乎毫无反击能力。
马克强调,演习的一大目的就是让盟国熟悉太空攻防环境,并测试如何在卫星遭遇威胁时采取行动。他提醒:“未来一旦爆发太空冲突,不仅美国,欧洲的通讯与侦察资产也将成为攻击目标。”
他并补充,中共近年几乎全面模仿美国太空发展,包括研发与美军X-37B相似的可重返航天器,但美国仍凭借“星链”数千颗卫星,保持绝对优势。“星链的分布相当于核弹级的吓阻。”
然而他更强调,卫星防御仍是薄弱环节,西方盟国必须及早演练。
太空不再只是科学探索或商业应用的场域,也是新冷战格局中的重要战场。专家们普遍认为,未来随着更多民主国家加入合作,美国与盟邦将在“宇宙高度”形成战略联盟,将长期对峙中(共)国与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