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亡国奴的逆袭
2025-09-24 04:25:29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历史讲解员公众号
在北齐朝廷升迁速度之快,是他之前绝没有想到的。
01
北齐天保五年(554年)10月,西魏攻破江陵,南梁实亡于此年。
颜之推一家分到了一头瘦驴,被押着踏上了去往长安的路途。
但是颜之推特别痛恨西魏对江陵的杀戮。
虽然有柱国大将军李穆伸出橄榄枝,邀请他去弟弟幕府工作,这待遇显然比同胞们的奴隶地位强的多。但他还是跟几个老乡一起,带着媳妇俩娃和妹子,夜渡最艰险的黄河砥柱,差点葬身黄河的白波浊浪里.忍饥挨饿,九死一生来到了北齐邺城,想要从邺城筹谋机会再回南朝。
北齐定都邺城。邺城平原千里,漕运四通,商业经济之繁华,是北方的大都市。
颜之推是天保七年春三月到邺城的。路两侧绿杨成荫,正是春山茂,春日明的好节气。同行老乡在西城上秋门附近分手。他们都是靠手艺吃饭的。老乡高伟听说幽州附近湖泊浅,就去幽州从事老本行捕鱼了。俩人去寻亲,一个跟着颜之推一家五口暂到恤寺存身,这是收容鳏寡孤独和流浪者的地方。
等安顿好家人,颜之推马不停蹄去了鸿胪寺,把名帖送了进去。几日后典客署给他出了函,让他去吏部。等他去了邺北城的吏部,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除了勋贵、世家子弟以外,想要在北齐入仕,都要经过年底太学的统一考试。考试之后,按成绩分配。成绩好的入秀才科,剩下的入孝廉科。秀才科最难考,终齐一世,秀才科考上的不过百人。
一想到全家还要在恤寺里窝上大半年,吃粥,看僧人眼色,颜之推不由得在路边长吁短叹。如果能见到吏部尚书,毛遂自荐一下,或许有转机。
当他看到一个穿绿绫锦,戴漆纱笼冠的小蚌子官吏,从大门里出来,他赶紧迎上去,问吏部尚书的行踪。
02
那官吏听他口音不是北人,仔细打量一下又面生,跟他攀谈起来。
在聊天中颜之推得知,此人在中书省掌管诏诰,名叫祖珽。
祖珽长了一副老鼠须,短眉毛,一说话就眉开眼笑。他告诉颜之推,吏部尚书袁聿修出差了,不在京里。让颜之推跟着他走。
祖珽告诉颜之推,想要走捷径,得找尚书令杨愔。他们先去戚里杨愔府上把名帖放下。
等过几天在尚书省遇到的时候,祖珽再当面跟杨愔提及此事。
虽不知可不可行,但颜之推还是好生感激。在恤寺下车之时,他向祖珽作揖。祖珽笑着连连摆手,看到后面恤寺破烂的大门,祖珽眉头一紧。随即回车里取出一袋沉甸甸的钱。让颜之推一家先去寻个房子,找个落脚的地方。
那日阳光甚好,照在邺南城大街上。颜之推脸上燥热,强忍着眼泪没崩出来。九死一生可以忍,饥寒交迫可以忍,但是冰雪中的一点温心善意,就绷不住了。
他费了好大劲儿才缩回眼泪。
03
大概过了三四日,一天上午,一个仆役来寻颜之推,送上了三匹帛布,一袋钱,还递给他一张函。是尚书省出具的让他去祀部报道的函。祖珽果然说话算话。
去报道前,颜之推全家在祀部所在的中阳门附近寻了处房子。深巷小院,开门三间屋,前面还有空地可以种点菜,总算安顿下来了。一家人雀跃心喜。
祀部署衙在中阳门北面,夹在中阳门和皇宫之间。颜之推被分配到了屯田司。这是个他从未听说过的机构。屯田司有郎中一人,从八品。有主薄数人,都是从九品。
从南梁中央机构的散骑常侍,清望要官,到现在北朝最底层小吏。他用半条命换来的今日局面,但凡回头看一眼......不,他不要回头看。什么旧日家国,过往荣耀,人得认清现实,活在当下。没有人能跟命运作对。
04
屯田司主官郎中叫皇甫亮。是个骄傲的年轻人。
听同事们讲,这人去年还是尚书殿中郎,他爱喝酒,有次朝廷查署衙官吏考勤,发现他三日没当值。闹到皇帝高洋那里,皇甫亮辩称自己是:“一日雨,一日醉,一日病酒。”
皇帝也没重罚,只杖胫三十,打发到祀部任职。
这人一笔好字,据说也要参加年底的太学考试。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颜之推了解到,屯田司是管着籍田和各州屯田事宜。他以前看《后汉书》时,对汉宣帝时期赵充国屯田印象深刻,当时他还在记叙那部分划上了圈儿。
赵充国为巩固边防,招降西羌,提出屯田政策,共有12条,称《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他主张戍边的士兵,平时垦荒种田,战时出征,这样可以就地解决军粮,克服运输困难,可节省柄家开支,还能达到以逸待劳、取胜入侵之敌的目的。
后来曹操完整践行了屯田政策,并大获其利。曹操死后,有个叫邓艾的,曾经在白水塘北接洪泽湖处,屯田一万三千倾,岁收万石,保障了淮南军粮。
所以屯田是能让军队吃饱饭,而不需要骚扰民力的。如果当年在建康城近屯田,城里蓄积了粮食,会不会跟叛军消耗久一点。也不会在侯景之乱里饿死了那么多人。颜之推想到此处,他摇摇头,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如果。
05
为了应对年底太学考试,他利用午间和晚间学习。南学和北学差异不大,都是古文经学的底子。北学扎根《五经》,专注五经的传习、解释。而南学考的杂经多一些,比如《左氏春秋》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和《本草》等等。
时间如野驴,天霜河白,一声雁嘶,霜寒星稀的冬日到来了。这是他们全家在邺城过的第一个冬天。北齐实行年俸制,年前才会集中发一次工资,从九品是24匹帛布。
在这之前的开销,还是祖珽祖孝征支援多一点。这也是多年以后,祖孝征在险恶政局里被打败,被流放,颜之推一直支持他的原因所在,凡事有因就有果。
冬日苦寒,颜之推夜里读书甚苦,又无酒食。他总是乘月出广阳门,绕着城墙根走五六公里远,又吼又跳,直到手足皆暖,再回家学习,这被他称之为“暖足”。
06
考试那日,邺城学子们摩肩擦踵的涌入尚书台,大约有二三千人左右。考试由中书省主持。官员先宣布了考试规则,当场阅卷,事后出榜。成绩高的人名册奉上朝廷,朝廷按照成绩次序奖赏提拔。秀才科的筛选由中书省辟员负责,孝廉贤良科由吏部考功郎中们负责。这次笔试题目是《孝经注疏》。颜之推看见上司皇甫亮也在不远处埋头答卷。
颜之推抬头看到一络刺目的光线,从柳树的枝杈间射下来。万一考不上,这个念头在他脑海里一闪现,他的心突然慌张地收缩了起来。他当年在江陵看人织云锦,织机分两层,下方师傅右手拉出一根线,拿尺子一比量,接着放下尺子,把机杼推出去。上面师傅梳理线。屋里只响着镂花大织机清脆的碰撞声,咣咣.....咣咣....与他心跳合拍,浮躁的心逐渐静了下来。又想起当年周弘正对他们说过:虚一而静者世无有也。能集中精力的人是无敌的。他彷佛掉进了心里的海洋,沉在文章里,下笔拙劲有力。洋洋洒洒一大篇写完,他抬起脖子,身上冬衣居然濡湿了一层。
金乌西坠,夜色降临.考官们来收题,现场审阅。有的考生站在坐席后面罚站。有的甚至被迫喝掉墨水。
颜之推紧张起来,等考官查到他的考卷,认真看了一下,收在其他考卷中间时,颜之推才松了一口气。后来才知道,北齐这边的考场辨矩是出现错漏要罚站,字迹拙劣的要罚喝墨水。
07
考试结束后,颜之推他们回屯田司照常办公,依旧是忙忙碌碌。直到发榜的前一天晚上,本该轮到皇甫亮夜班,皇甫亮急于打听考试的结果,就安排颜之推代值。
颜之推刚想拒绝,皇甫规提高嗓门说,一个南朝降人怎可能考上,而他字文皆美,有可能考上秀才,有殿试夺魁的希望。说罢就匆匆去了,颜之推只得留在屯田司。
当天傍晚,平州转来一份奏折。按流程由屯田司报尚书省处理。颜之推闲坐无事,便饶有兴致地将这篇奏折反复看了几遍。
奏折是平州(秦皇岛附近)刺史嵇晔写的。平州建议在幽州(北京)建立屯田,在长城左右设置营屯,岁收能稻栗十万石。不仅转输之劳减少,少死好多劳役,而且积攒的屯粮可以供与北周打仗所需。
第二日太学张榜。颜之推居然考上了秀才科。秀才科分上、中上、中、下四等,中上以上可做清贵官职,颜之推的考卷分在中上等。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皇甫亮只考了孝廉。
08
几日后殿试,仍旧在尚书省举行,由皇帝高洋亲自主持。
出乎所有人意料,这次殿试不再以经学为主,而是考实务。朝廷要招揽经术为基、才博为翼的人才。
颜之推拿到考卷,上面是与屯田有关的策问题。题目是朝廷想要在南部边境搞屯田,问可行性。颜之推因平州刺史的奏折,心中有底,答得特别顺手,写得格外详实得体。考卷交上以后,大受尚书令杨愔的赞叹。
但是初拟名次时,颜之推位居秀才科第四。第一名是来自赵郡的神童李德林。高洋给前十名亲自阅卷,发现发现前三名的卷子都不太满意,读到第四名颜之推的卷子时,大加赞赏,便亲自改为第二名。
尚书令杨愔是个穿紫袍的胖子,他叫的出颜之推的名字。这人记忆力极好,怪不得能一力操持台阁政务。
文宣帝高洋,是个尖脸,黑皮肤的年轻人。他赐给颜之推奉朝请的职务,并问了颜之推很多问题,显然对颜之推在南梁、北周的离奇经历很感兴趣。
在离开尚书省的时候,祖珽寻来了。他眉飞色舞的告诉颜之推,虽然集书省有奉召请二百四十人,但是颜之推跟他们不一样,是高洋钦点颜之推在内馆工作,已备顾问。也就是说从七品的官职只是个跳板,前途不可限量。
09
在祖珽家举办的庆功宴上面,颜之推认识了一些北方士子,如李庶、王松年、崔文彦、还有一个老儒权会。
祖珽特意准备了珍贵的蒲桃酒为颜之推庆功。颜之推换羊角大杯,痛快喝了好几盏。已经很多年没尝到酒了,颜之推毛孔都兴奋的打哆嗦。又一次享受到了被酒精麻醉轻飘飘的迷人感觉,那种天旋地转的快感。
现场气氛热烈,祖珽喊着大丈夫一生不负身,一边露胸膛跳上桌子,众人起哄。他们还叫来了舞女。颜之推跟老儒权会攀谈起来,权会擅长占卜,颜之推请他算一卦。权会算出”云雷屯,君子以经纶”的卦象。
有个叫李庶的人,过来看了一眼。笑骂说权会这卦不吉利啊。好事者问怎么了。权会说,此卦为屯卦,预示酒及造酒之人均将遭受拒绝。此卦来自当年的酒神杜康,杜康在第一次酿出美酒之后,卜卦就占到了“云雷屯”。那时他便知道,天下喝酒的人都不吉利,要倒大霉!因此不再酿酒,这卦是止酒之意。
一个姓崔的打断权会,那人模仿提壶鸟的啼声。提壶提壶,意思是鸟都知道提一酒壶去,快去买酒喝。众人大笑,颜之推也笑了起来。人生百年,这种快乐太少了。
10
次年六月,皇帝高洋来天池狩猎,这是晋阳西北200公里的管涔山天池。当年尔朱荣和其父亲曾在此处划船,忽闻箫鼓之音。天池经常发出一种如金鼓似笙箫的声音,这种声音时而悦耳时而咆哮如狮吼。悦耳动听意味着当地要迎来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咆哮之时往往预示着天灾来临。尔朱荣的父亲尔朱新兴说:‘古老相传,凡闻此声,皆至公辅。吾今年已衰暮,当为汝耳。汝其勉之。’”
颜之推是陪着高洋来的,他天保七年投奔北齐,仅仅一年多就成了高洋身边备受重视的文学之臣。这不仅在勋贵,就是在北人也属于千里马的速度。
靠湖蚊子多,高洋行宫就设在管涔山下三公里的地。背靠山体,可攻可守。其余随从营帐都半环形的围在主营旁。
从晋阳到管涔山天池,一路跋涉让颜之推疲惫不已,晚上跟黄门去巡营。恰巡到李庶他们住的那一营,帐前已经开始烤白天捕获的猎物。
他们把烤羊用芦苇缠裹起来,涂一层带草的泥,放在猛火中烧,剥去泥巴,然后用米粉糊涂遍羊的全身,架火烤的喷香,顺着木头留下油来,油脂融到篝火里,爆出“滋吧嗞吧”的声音。
晚云如同烫红的霞酒,正值夏月晴好,管涔山下尽是草木香。众人死活拉住颜之推不要让他走,非要一起喝一杯。颜之推职位最高,被按着推搡着席地而坐。
他接过酒器,里面明晃晃是马奶酒。入了北朝,他也习惯了喝北方腥味很重的酒。不等人劝,颜之推一饮而尽。烈酒沿喉咙落胃里,一阵麻醉的晕眩笼上头,颜之推笑说:“一日雨,一日醉,一日病酒。纵使今夜骨销魂灭,挡不住啊白醉此一生。”李庶说:“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来喝...干杯,干.....”众人围着篝火举杯。
此时管涔山行宫里,皇帝高洋正在休息。弟弟高延宗才11岁,长得胖大壮乎,侧面看肉都凸出来了。高延宗跳上去,撩起袍子下摆,就往皇帝哥哥高洋身上尿去。正进来的宰辅杨愔吓一大跳,要阻止已来不及了。高洋被尿兹醒,睁开眼睛,摸着湿哒哒的肚皮。他没有生气,反倒一把搂过弟弟,按倒在木床上,咯吱他,周围侍从也跟着笑。高洋捋着高延宗的小辫子问:“以后想当什么王?”高延宗脱口而出:“老子要当冲天王,一飞冲天。”高洋乐不可支,回头安排杨愔:“仔细给他寻个封号。”杨愔眉成川字形,略想想说:“臣以为安德二字甚妥。安于德行,以后可以辅佐皇上成一番事业。”“好,就叫安德王”高洋笑着说。
杨愔见他高兴,顺便提了一嘴,颜之推等人的官职问题。颜之推在高洋顾问团里备受重视,但一直只是从七品的奉召请。
高洋转头对值守的中书省辟员段孝信说:“去,说朕的诏令,让颜之推担任中书舍人。”段孝信吃了一惊,颜之推是前年刚进北齐的降人,无功绩,却能连升几级,挤到他们身边去了,他内心十分不爽,嘴上答应着去了。段孝信是勋贵子弟。他姐姐段昭仪权掌六宫,位同副后。哥哥是国之柱石段韶。
谁知段孝信去了更不爽了,他根本找不到颜之推。段孝信在月光下骑马寻了许久,心里攒了一包气,等找到颜之推时,发现颜之推已烂醉,任黄门太监推搡都无法起来接旨。段孝信冷笑一声,连马都没下,径自离去。
11
第二日一早,段孝信找到酒醒的高洋,把昨夜之事说了一遍,还补充说:“这要是战时,非出事不可。”杨愔此时不在,中书侍郎郑颐在旁一言不发,旁边禁军总管高归彦说:“楚庄王十九年率军围宋,大将子反酒醉不能议事,被宋大夫华元趁夜入军帐而败;曹植在出征前酗酒犯了曹操大忌,这些是汉人的教训,知道此人不可用。”高洋见众人如此说,只得罢了。
第二日正午颜之推头犹岑岑未醒,被人告知昨日中使来过之事,正深悔不已。此时又收到杨愔送来的信,信很短,就几句话:“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
那日管涔山正下瓢泼大雨,颜之推缩在孤单单的帐里,四肢冰冷。他记起哥哥当年在江陵让他戒酒的片段。当年他就是我厌恶似的放纵酗酒,整个生命浸泡在创伤里,不断反噬内耗,直到抑郁的伤痕累累。没想到一朝不慎,又一次放纵,犯下如此严重的错误。
颜之推起身,拿来酒具砸了个稀烂。
他发誓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饮酒...
设复饮酒,当堕地狱。
他犯不起错误了。
自打那日起,到死,他都没有再酗酒,只在二儿子结婚的时候沾沾唇而已。
而此次错过中书舍人的任命,直至七年以后,才重新入了台省。
君子当日日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