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幻想吧,劳务派遣开始常态化
2025-08-30 23:26:01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夫子张

很多自媒体博主疯聊,劳务派遣公司将面临大清洗。
派遣公司不仅不会面临大清洗,而且未来将常态化,并占到用工市场的半壁江山。
先扒一扒劳务派遣的起源、发展。
劳务派遣最开始出现在1920年代的美国,目的是为解决企业临时性用工需求,后来推广到全球。
改开初期,为了满足外企驻华代表处用人的限制,当时批准成立北京外企服务总公司,这算是咱们劳派的鼻祖。
20世纪90年代,大量国企工人下岗,劳务派遣确实帮助不少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2001年,进入WTO以后,为了降低成本、规避用工风险,大量企业将派遣人员应用到各行各业。
至此,劳务派遣开始全面普及。
2008年,《劳动合同法》出台,本意是强化对正式工的保护,没成想,企业为了规避责任,将大量岗位转为派遣制。
派遣工数量从2008年代2700万,暴增至2023年的4759万。
2013年,《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施行,明确派遣制岗位仅限于“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
规定企业使用派遣工的比例不能超过总用工量的10%。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劳务派遣只会愈演愈烈。
从企业、机构、政策三个角度来看,劳务派遣实在太香了。
你比如说企业。
如果正式工成本10万,拿派遣工成本基本在6万及以下,压缩幅度40%,甚至更低,企业不用承担、社保、福利等长期支出。
一旦有工伤、劳动争议,矛盾、责任直接转嫁到劳务公司。
用工形式非常灵活,旺季快速补充劳动力,淡季直接缩减规模。
劳务机构就更不用说。
他们向用工单位收取派遣工薪资的10%-25%的服务费,利润就是工资的直接抽成,这也是过手油。
公共服务部门也喜欢。
你比如教育、医疗这两大类,因为编制限制,指望通过派遣制师资、医护解决缺口问题。
有些中小学派遣制教师占比达20%-30%,一些新建学校、偏远地区占比超过50%。
别的不说,如果你是派遣制老师,那么在待遇、稳定、职业发展方面,一定会全方位受限。
如果你在学校,在职称、学历、进修、评级等方面,几乎都没有进步的可能。
很多企业都是搞“假外包、真派遣”,互联网大厂早已普遍推行外包模式,很多知名大厂的外包比例都超过50%。
没办法,派遣制就是能够有效降低人力成本。
从短期来说,劳务派遣确实能够缓解财政、编制压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实现资源的动态匹配。
但长期来说,以学校为例,教育质量的核心是稳定,派遣制加剧阶层分化,人为制造“教师中的二等公民”。
师资流动性破坏教学的连续性,待遇不公也会加剧人才流失。
不过就眼下来说,怎么解决灵活与保障问题,怎么平衡效率与公平挑战,根本就看不到任何有效改观。
那么,劳务派遣的这个权宜之计还会一直常态化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