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调整都是抄底机会,债市投资事倍功半

2025-08-17 17:25:19 · chineseheadlinenews.com · 来源: 华尔街日报

摘要:今年是事件驱动、多元投资、左侧交易的一年

在业界,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总量研究负责人、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是一位横跨宏观、策略、固收和政策的知名分析师。

他尤其擅长把握和分析大类资产的趋势性变化,而他最近在有关平台上的一次演讲,再现了他独到的大格局和大逻辑框架。

在张继强看来,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今年要开始逐步转到权益上。股市只要不是高斜率增长,以震荡为主或者震荡慢牛为主,还算是健康的。

他特别建议,尽量忽略对股市指数的判断,多做一些结构性的机会,因为后者是最大的胜负手。

而债券市场在这个时候确实没有特别好的策略,它不是熊市,还有绝对回报,但是绝对回报确实比较低,是一个事倍功半的市场。

金句:

1、 股市从2024年“926”之后就应该抛弃熊市思维,任何一个比较明显的调整都是机会。而债券市场总体操作难度大大增强。

2、 今年有三大主题非常值得关注。一个是稳市场,一个是反内卷。第三是促消费。总体来讲,反内卷毫无疑问是大家公认最核心的一条主线。

3、 保险今年的保费增长中的30%会投向股市,之前欠配股市的也要进行补仓。同时个人投资也有一部分加仓。所以今年股市的流动性还是非常不错的。

4、 黄金我们感觉看不出大的方向,可能从战略上留一半的仓位就已经不错,跟过去三年不太一样。

5、 今年,A股和港股经历了4个底。去年926是政策底,今年4月6日是情绪底,5月7日是资金底,最近一段时间是价格底或者业绩底。

6、 最近一段时间,股市以震荡慢牛为主,总体还算是健康的。所以,尽量可以稍微忽略对指数的判断,多做一些结构性的机会,这是最大的胜负手。

7、 今年是事件驱动、多元投资、左侧交易的一年。到目前为止,事件驱动特征还是特别明显。事件驱动中,信息优势、对赔率的把握、灵活性的把握比较重要,所以今年规模比较小的灵活性的资金相对受益。

8、 债券市场在这个时候确实没有特别好的策略,它不是熊市,还有绝对回报,但是绝对回报确实比较低,是一个事倍功半的市场,是一个低回报、高波动的市场。

9、 可转债本来在这个时候是一个特别好的品种,在今年也一直判断转债比纯债要好。但转债和股票有差距。主要差距第一在于贵,第二是可选的品种少。

(下文采用第一人称,部分内容有删节。)

要适度转到权益

今年基本的判断,目前情况还可以。比如,我们在年初的时候(判断),今年确定的事情是,资金面会比较宽松,最重要的事情是做好自己。

还有上一次和大家交流的时候,我们判断股市从2024年926之后就应该抛弃熊市思维,任何一个比较明显的调整都是机会。

债券市场今年不是一个熊市,但也不是牛市。总体操作难度大大增强。当时我们判断很可能的一种情况是,大家吃了一个季度的票息,可能三天利率上行就被吞噬。

我们之前还有一个特别简单的判断,从大类资产的角度来看市场,也许能看得更清楚一点。从股的角度,它的回报在未来的两年会有所提升。也许指数5~10(个百分点的涨幅)应该是比较合理的估计,如果从估值和盈利驱动的角度来讲。

从波动来看,它又在下降,涨跌又不对称。但是债券市场波动在上升,虽然有绝对回报,但回报在降低。从大类资产角度,当然是慢慢从今年开始就要适度转到权益上。

我相信这些判断,至少到目前为止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外部全球秩序结构重塑

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再花一点时间跟大家简单捋一下。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外部的大环境,每年我们都会给一条主线,在过去3年、4年,我们给的主线就是中国经济新旧动能切换,这是主导市场的最根本的背景。(这条主线)现在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转型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绩。

过去三年AI也是外部的一个最重要的主线,这对我们把握(行情),尤其股票的结构性行情是非常重要的。

今年又多加了一个东西,就是全球秩序结构。这背后也有AI革命等等因素的影响,这种秩序的重塑至少包含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在地缘层面,北约的经费开支慢慢会提升到5%,对应在军工军贸、包括一些小金属的链条,是大家的一个关注点。

第二个在金融层面,包括美元今年走弱的问题。一些数字货币相关的议题,海外金融放松的议题等,不过这个并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波,跟年初的预期还是有一点不同。

第三个层面就是经贸的层面了,美国经济在过去一段时间达到预期,也是经历了几个来回,最早的时候大家觉得美国经济好像要衰退了,虽然我们不太同意那种看法;后来又有一些声音说美国“金发女郎经济”,我们也不完全同意,也没有那么美好。到现在为止,大家慢慢又形成新的共识了。美国进入了一段时间的轻度滞胀或者类滞胀的环境中。

从全球来看,最近日本企业的盈利的数据还是不错的,欧洲、日本都增加了一些财政支出,尤其在军工方面,欧洲力度不小,所以相关的板块大家需要关注。

反内卷是最核心的一条主线

回到国内。我们现在经常说,供求还是存在一定所谓的不平衡的问题。

这背后当然有很多原因,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对制造业的重视等等。每次遇到经济下行,我们一般都是通过投资或者供给去解决短期的问题,这就增加了长期的供给。因为投资短期是需求,长期就是供给。需求端这几年正好赶上房地产的下行周期,所以内需确实偏弱一点。

这就解释了过去几年,宏观和微观上容易有背离,债券市场好一点,债券市场对实际GDP不敏感,股市没有盈利的驱动等等情况。宏观在微观上的映射,就是所谓的内卷。这是我们的一个简单的理解和解释。

今年有三大主题非常值得关注。一个是稳市场,尤其在股市方面,还是卓有成效的。第二是反内卷。第三是促消费。总体来讲,大家对促消费力度还有分歧,反内卷毫无疑问是大家公认最核心的一条主线。

但反内卷背后至少有5个部门,包括中央、地方政府、金融、行业协会和企业。中央目前明显加大退出的机制,还有价格的一些不正当竞争和价格的一些法规的建立,从制度上对整个行业的生态供求关系会有一定的好转。

但是真正核心的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过去几年通过招商引资等等行为模式,确实对推动整个产能的上量起到了很强的作用。它的KPI能不能有所改变、受到约束,我相信正在有所作为,主要是在统一大市场的环境当中去约束。

行业协会就不用讲了。金融口最近也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企业端我相信更多的包括在税费、劳动保护和账款有所作为。

所以,反内卷仍然是我们后续看待经济和市场的最核心的一个主线,值得继续关注。

从经济的角度来讲,今年目前表现特征还是生产强,内需稍微弱一点。这次反内卷希望对这种格局会产生一点影响。

流动性非常不错

第二,5%的目标,今年实现的概率越来越高了,因为上半年实际GDP就已经达到5.3了。下半年由于高基数的效应在四季度会出现,所以四季度同比有所回落也是正常的,主要是因为高基数。这点大家心理上有一个准备。

第三,通胀方面,七八月份正好处在一个低基数效应的关口,所以大家看到七八月份的PPI和CPI应该都能相应地看到一些拐点。但是不要形成一种错觉,好像反内卷刚一实行就开始好转。其实7月份的PPI比预想的还是要弱了一点,主要是因为期货的价格领先于现货,所以价格中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到年底这阶段,我们觉得 PPI可能会修复到负的1.5左右。也有一些声音说,年底可能目标是0%,我们觉得可能实现的概率还是比较低。CPI到年底可能小幅抬升到0.5左右的水平。

物价持续低迷的状况,在未来的几个月得到一个比较明显的修正,如果有需求更好的配合,可能这种再通胀的效应就会更好一点,但目前还是需要继续观察。

第四,融资需求方面,总体来讲一般。今年各个部门的融资需求差别特别大,目前为止,信贷数从调研情况来看确实一般,因为6月份是个大月,7月份一般就被透支了,本身就是个小月。所以从票据数据来推断,7月份的信贷数据也确实不好,但是社融数据不错,包括债券市场的融资成本也比较低,也分流了一定的资金。因为银行也在反内卷,所以这个时候信贷利率如果不明显的调整之后,对需求是否有压抑,也值得关注。

这里有个变数,就是今年重要会议中提到了政策性金融,也许还有几千亿资金,什么时候投放就变得比较重要,可能能起到一定的撬动作用,值得大家关注。

出口的数据还是非常不错的。出口数据越好,内部包括房地产去托底的压力就会更小,所以房地产最近的价格确实有点走弱,但出现它的政策逆转概率不是特别高。北京也出了一些新的政策,更多还是视为一个局部的行业困境或者困难为好。

我们专门提一下货币政策,因为货币政策在5月7日降准降息之后,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因为一年期的定存利率终于突破了1%,整个资金的活性会大大增强。这对资本市场,无论对股和对债,都是流动性的利好。所以股和债目前流动性都是不错的,基本上货币政策,目前还处在舒适区。

从央行的四大目标来看,增长方面上半年超预期,全年实现5%的问题应该不大。通胀这之前是有压力的,这次反内卷后叠加技术效应,都在慢慢好转,这种压力也慢慢减轻,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供给和需求端都得有所发力才行。之前大家总觉得货币政策或者需求端(有所作为),但是供给端也是有很多可以作为,所以这方面央行的压力已经减小了很多。第三包括资产价格,第四包括国际收支平衡,目前都还算平稳,所以央行总体还是处在一个舒适区。

不过央行如果要降息,一般来讲是通过这么几大指标来判断。目前我这里罗列的6大指标(GDP、社融、物价、房价、汇率、银行息差)当中,房价应该略有压力,其他几个都指向中性,甚至不易降息。

所以,我觉得,在8、9月份,降息的讨论还不是主流,重要会议当中也没有提到降准降息,所以这还需要一点时间。一般来讲,大家也不用去打听会不会降息,基本上就跟着指标就行了。

目前我们看到,股市和债市流动性真的都非常不错。资本市场今年讨论也比较多,都在争论,究竟钱从哪里来?在我们看来,一部分是量化的钱,今年量化产品发的非常好,还有固收+的混合类产品最近特别受欢迎,保险今年的保费增长中的30%,包括之前欠配的还要进行补仓。当然个人投资也有一部分。所以今年股市的成交量从这几个来源来看,流动性也还是非常不错。

港股稍微复杂一点。两个月前,是港股流动性最好的时候,当时海外有一些资金在慢慢配置,海外利率也非常低,南下也有一些资金的流入。最近一段时间,这种资金流入好像稍微有所放缓,无论股债的流动性都不错,甚至A股的流动性比港股还好了一点,值得关注。

事件驱动特征明显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就可以看看对未来一段时间大类资产的简单判断。

我们在上次跟大家提到,今年是事件驱动、多元投资、左侧交易的一年。

到目前为止,事件驱动特征还是特别明显。事件驱动中,信息优势、对赔率的把握、灵活性的把握就比较重要,所以今年规模比较小的灵活性的资金相对受益。

第二,今年未来一段时间,我们怀疑波动率会有所上升。因为美股、国内的债、包括大宗商品,都处在一个位置,要么就特别低、要么就特别高,这时候特别容易受事件驱动,恰恰这时事件驱动又增多了,所以波动率大概率要上升。这一点值得大家关注,对于灵活性的资金是好事情。

今年多元资产配置还是比较重要的,但今年的方向和以前不一样。以前一提多元资产配置,就配美股。今年我们知道除了美股之外,其他的市场,除了国内债,其他都是跑赢了美股的,非常有意思,值得大家关注。

黄金留一半仓位就已经不错

今年从各个大类资产往后来看,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对美股来讲,现在还真看不出特别空的意思。但是说它再能涨多少,也有一些顾虑。一个顾虑是估值,美股的估值是真贵,特别贵,在历史上比较贵。第二,宏观的象限处在一个成功投资的状态中。在轻度滞涨的时候对股来讲不是一个特别好的事情,但后续美联储要降息。以往的经验是,美联储真降息的时候,防御性的品种表现可能稍微要好一点。但现在可能时过境迁,不能简单参照历史,所以我们尽量对美股还是偏保守的看待,因为我们很多都是国内的资金,如果美股涨5%,我们涨5%,我们肯定做自己的市场。本土的市场我们更熟悉,我们更愿意做。所以,只要我们不犯美股大涨、我们做的这一种错误,尽量偏谨慎一点,没问题。

所以,总体来讲,我们认为是震荡率偏弱的市场。AI和防御性的品种,和利率敏感型的资产,值得关注,有点两头配的感觉。

第二就是美债。美债与我们之前的判断是一致的。我们之前把10年期国债的4.5作为一种分水岭。到4.5之上不用太悲观,因为美联储还有很多子弹没有打出来,在那个时候大方向上应该是有机会的;但是4.5之下,就有点尴尬。两年期向下3.6、3.7,向上4.0,基本这么个水平。两年期更好判断,主要根据降息的节奏。

但今年配美股、美债有一个最大的问题,要考虑美元的走势。美元如果表现比较弱,看似美债赚了点钱,实际折算成人民币,就没有那么强的吸引力了。

还有就是黄金。在5月份之后,我们建议要抛掉一半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黄金确实有所超涨。第二,当时中美包括地缘这方面还是有所缓和,关税还是有所缓和,它很重要的一个支撑因素就弱化了。后来还有其他的一些稳定币等等的影响。到最近这两周,可能还是有一些正面因素,比如对瑞士的加关税,因为瑞士是冶金大国,包括关税的扰动又多了一点,但是目前更多是有惊无险,昨天川普又提到他对黄金是不会加关税的,所以黄金还是出现了一定的调整。

黄金我们感觉看不出大的方向,可能从战略上留一半的仓位就已经不错。看不出太大的问题,(也看不出)极大的机会,跟过去三年不太一样。

多做一些结构性的机会

我们重点放在国内的股和债。

先看股。今年,A股和港股经历了4个底。去年926是政策底,今年4月6日是情绪底,5月7日是资金底,最近一段时间是价格底或者业绩底。当然,业绩底向上的弹性不足,但确实看到了价格底。

从这几个角度来讲,政策比较友好,资金非常充裕,所以具备了长期重估的逻辑。所以我们在今年一直讲,中国资产重估的逻辑来源主要就在这里。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坚持这个判断。更多是节奏和结构的问题。

节奏方面,最近一段时间海外也稍微有一些小的扰动,业绩驱动不是特别明显,所以这时整个涨幅或者斜率不会特别高。这时如果斜率特别高,反倒大家要小心,毕竟杠杆资金超过了2万亿,如果是高斜率上涨,我相信这不是特别健康。最近一段时间,以震荡为主或者震荡慢牛为主,我觉得总体还算是健康的。

所以,尽量可以稍微忽略对指数的判断,多做一些结构性的机会,这是最大的胜负手。

结构性机会方面,我们在今年2月份推的主要是泛科技,3月中推的是高股息加上一些主题投资,从6月份之后我们建议大家要从高股息切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当时反内卷。这些板块在我们看来还是值得大家稍微重视。资金活性很好,政策总体偏友好,但业绩驱动不明显,正好赶上业绩期,所以这种强叙事的板块相对会好一点。

到了10月底之后,如果大家情绪在某些事件之下达到了高峰,10月份之后,经济增速由于季节性和低高基数的效应之下有所放缓,有可能在那个时候又会出现一点强弱的切换。但是我觉得,反正未来一两年,总体来讲,中国资产长期重估的大逻辑,应该没有太大的改变。当然现在整个市场洼地慢慢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现状。

港股高股息是债基平替

港股方面,活跃度有可能稍微弱化了一点。

在年初,我们觉得港股的赔率最高,但是现在港股各个板块都有点尴尬。比如一些新消费有点贵,甚至有一些资金在观察有没有做空的机会。互联网在外卖大战之后,大家对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还是有各种各样的顾虑,所以稳定有余、但是弹性(不足),或者说能不能重拾声势,大家还在观察。

硬科技最近纷纷报了一些业绩,业绩总体来讲不错,所以有一定的错杀,但是确实业绩背后的反应是不是大家的预期比较高,值得关注。

创新药今年表现最好,但创新药的研究门槛确实比较高。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可能都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大家追涨的意愿不是特别强,虽然大概率没有完全做完。

港股的高股息相对比较稳定的,是国内债基的一个比较好的平替品种。

债券市场事倍功半

对于债券市场,首先今年从基本面各方面来看,在某些方面甚至对债券市场还是偏有利的。但是不好的的地方在于,从情绪、估值和点位来看,确实性价比一般,公募基金的久期又偏长。从股债和风险偏好的角度,性价比的角度,略作下风,对债券市场不是特别友好。

2019年我们曾经出过一篇大报告,认为利率进入了一个长期下行的周期。但是今年2月费桃们发了一篇报告对此做了一点修正。我们觉得,未来的三五年或者两三年进入震荡式的格局,向下大的空间有限,比如1.6可能就是偏下限的位置了;向上短期1.8,长期来看1.9 、2.0好像也是一个比较强的上行阻力位,进入这样一个区间。

债券市场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是,以前如果是震荡市,也是个很好的市场,可以吃票息。但现在利率的点位或者绝对水平确实太低,所以就导致这个时候很难有太超预期的票息。震荡期,光吃票息是不够的,甚至有一点小小的波动,可能前面吃的票息就前功尽弃。

所以,这个市场进入一个事倍功半的年头,包括明年。你费了很大的劲,获得的回报可能不如股,甚至不如商品、不如海外、不如港股,这是非常有可能出现的,它进入一个事倍功半的环境。

最近一段时间,就进入一个看股做债(的阶段)。大家都是看股的脸色去做债。这也反映出,债券市场的投资者的信心没有以前那么足,这是非常有意思现象,值得关注。所以,这是一个对运行特征的判断。

我们觉,空间上,在短期1.6 、1.8,如果到明年可能1.5 、1.6,向上可能1.9 、2.0,基本上就是上下限了,波动空间不大,但是波动频繁,可能比以前要频繁得多。

从操作上来讲,权益的暴露、波段的操作和票息在我们看来还能做,如果能做杠杆的话,还有一定的空间,但是确实加不上来比较麻烦,品种选择不如以前。久期、企业信用下沉,在这个时候其实占不到大的便宜。今年我们看到长久期的利率债一般,到现在为止基本上是零回报,可能还不如一些信用债品种。

总之,上次也跟大家提到,如果大家风险偏好比较高,今年债券市场可能更多是一种流动性管理的工具。银行、保险没办法,债券还是基本配置,这个时候尽量推一些微操操作或波段操作来应对,尽量做一些小的增厚。最近一段时间,微操策略也比较少了,甚至像有一些ETF的标的券,这时候是不是可以反向操作?存单是不是好一点?长端利率最近一段时间就围绕1.7小幅做波段,但是实际上操作难度比较大。反正债券市场在这个时候确实没有特别好的策略,它不是熊市,还有绝对回报,但是绝对回报确实比较低,是一个事倍功半的市场,是一个低回报、高波动的市场。

当然节奏方面,前两周还不错,这周就稍微尴尬一点。九、十月份的风险偏好总体来讲不低,10月份之后,供给处在淡季,再加上情绪到了最高点之后会有所回落,再加上经济基本面在高基数之下是否能好一点,这个值得大家关注。我们觉得,那个时候是不是又有点机会。

明年,我们觉得,整个波动和最近一段时间运行特征会比较像。波动肯定比上半年要大,而且很可能存在脉冲式的调整机会,主要不是来自于基本面,主要是机构行为。因为明年理财的平滑机制慢慢弱了。今年上半年,你买了理财,看的是去年的业绩,当然很好。明年再看今年的业绩,好像觉得有点一般,尤其相对股来讲,这个时候心态会不会有变化,就不清楚了。所以,后面稍微要提防这一点。这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多杀多,或者说脉冲式的上涨,就会呈现阶段性的进二退一,就是上20bp能退回来10bp。

我们知道,在大家恐慌的时候可能就当做一种机会,今年我们也差不多。每次大家特别恐慌的时候,像两三周前,我们觉得到1.7之上可以关注点机会了,但也不敢追;尤其到1.6,我们是不建议大家去追的。

你说这个市场有没有什么利好,当然也有。除了基本面之外,最近央行对资金面还是比较呵护的,买卖国债一直还没有重新启动,这都是一些潜在的机会或者利好。

最近我们去银行交流,它的负债端因为也在反内卷,所以负债端最近真的利率在下行,利率下行之后,传到到存单、债券有一定的可能性,所以我觉得,这一点对整个上行空间会有比较大的抑制。

可转债实操困难

最后谈谈可转债。可转债本来在这个时候是一个特别好的品种,我们今年也一直判断转债比纯债要好。

但是反过来讲,转债和股票有差距。主要差距第一在于贵,第二是可选的品种少。从这个角度,能做股的话,转债的意义就有限。如果不能做股,比如银行的金市、理财,包括保险账户,如果要做,可能以ETF或者公募基金的产品去博弈它或做贝塔的话,感受会更好一点。

(转债)个券现在120块钱以下的只有几十只了,(数量)大大收缩。从这个角度来讲,市场的操作难度是不低的。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虽然对股也挺正面,对转债也觉得会超过(现在),但我们(对转债)给出中性的判断,是因为性价比不好,操作难度比较大,在实操当中下不了手,这是比较麻烦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我们尽量把握一点贝塔,如果没有贝塔机会,或者没有ETF或者公募基金这种账户的机会,干脆就做一些正股或等等机会,会更好。


    24小时新闻排行榜更多>>
  1. 川普:感谢希拉里提名我拿诺奖 我又要开始喜欢她了
  2. 惊传张又侠军队内部讲话 爆习贪走军费2万亿
  3. 工资少,落差大,985文科硕士,逃离民办大学教师岗
  4. 习近平整肃解放军“并非失势”,美学者揭他最大担忧
  5. 他拍下血色童真,遭日军天价追杀
  6. 从视频截图惊看杨兰兰 竟然酷似传说中的那个人
  7. 中国巨型无人潜航器首次曝光
  8. 李先念女婿空军报告有真史料 佐证假抗日
  9. 内战内行 李先念女婿写报告佐证假抗日
  10. 被俄罗斯美女倒追,是一种什么体验?
  11. 飓风艾琳再增强为4级 料在美东海岸掀巨浪
  12. 赌王女儿与未婚夫分手?
  13. 女星送儿子留学,换豪宅速度堪比火箭
  14. 美印必系陷僵局,川普"助力"印度重新向中国靠拢
  15. 最不被看好的中国男篮,打出十年来最好的比赛
  16. 乌克兰只剩2条路可选!美媒分析“凄惨下场”
  17. 欧洲领导人赴美谈俄乌冲突
  18. 高龄14岁 美国母鸡获认证世界现存最老的鸡
  19. 迎中国变局 海外华人团体研讨知识分子角色
  20. 股市调整都是抄底机会,债市投资事倍功半
  21. 十大名家画笔下的牡丹大比拼
  22. 伊朗将变天?鲁哈尼东山再起 挑战哈梅内伊40年统治
  23. 胡耀邦临终狠批邓小平 血腥政变被掀开
  24. 法鼓山旧金山道场辫谷中心 举行盛大开幕典礼
  25. 这山水花果,笔墨大气,色彩艳丽
  26. 6月中国增持美国国债1亿美元 今年3月以来首次增持
  27. 沈舟:南海撞船事件暴露中共海军多少窘境
  28. 这次A股十年新高有何不同?
  29. 美国农民:我们别无选择,只有中国无人机能满足需求
  30. 美军持枪接管DC 一夜数十人被捕 川普要动真格了
  31. 专家分析川普肢体语言:峰会前后 两个完全不同世界
  32. 川普拟先会泽连斯基 欧洲领导人稍后加入
  33. AI用水究竟有多惊人?科技巨头的应对与承诺
  34. 欧洲7巨头撑腰,防泽伦斯基"被霸凌"?卢比欧怒斥:愚蠢
  35. 外卖这笔百亿的账,京东是如何想的?
  36. 上海剩女慌了!9女抢1男!优质剩女哭诉没人要!结局凄惨!深圳成“剩女之都”!
  37. 鲁比奥:停火需俄乌都让步
  38. 王阳明人生三境 教你活得通透自在
  39. “靠吃蚯蚓活命”他逃出电诈园区!揭人间炼狱惨况
  40. 国家卫健委再通报董小姐事件:成绩单造假论文抄袭…
  41. 范曾看画展破“失联”疑云 传娇妻徐萌与继子有染
  42. 女孩被霸凌后,江油人因何走上街头
  43. 中共负债率飙升 分析:指望农民促消费很难
  44. 肯尼亚政治人物警告:中共“一带一路”是“经济入侵”
  45. 贝尔维尤校园附近林地发现一具腐尸
  46. 葫芦仙三考小吏 为啥最后的考验没过关?
  47. 专家发现 川普不是很开心 看起来像个失望的人
  48. 南北加州大比拼 房价与6大隐藏差异
  49. DeepSeek,正在遭遇“中年危机”
  50. 这次会吵吗?万斯18日将出席川普与泽连斯基的会晤
  51. 泽连斯基白宫行,欧洲大阵仗“撑腰”为哪般?
  52. 川普让欧洲和乌克兰沮丧 先停火和先达协议有何区别?
  53. 川普特使曝重大突破 普京同意乌获“类北约”保护伞
  54. 川普:感谢希拉里提名我拿诺奖
  55. 美国核能复兴已经到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56. 中国正加速“去英伟达化”!强制国内数据中心…
  57. 金建希再次接受传唤调查
  58. 男子拒绝借宿、介绍工作,遭入室杀害
  59. 中共官方系列房产数据下滑 民叹财富快速消失
  60. 川泽明日会晤 欧盟北约德法意英芬领袖全将赴美参加